张炜:流浪为何是源自内心深处的隐秘的渴望?

自幼生活在山东海边的张炜,孩童时代,在树林深处突然遇到一个老婆婆,会怀疑她是不是妖怪变的;遇到一个故意吓唬孩子的打渔人或采药人,也会将他想象成一个闪化成人形的精灵——这种冒险的童年生活,给张炜后来的创作之路留下很深的烙印。

上世纪80年代以长篇小说《古船》轰动文坛,2011年凭借《你在高原》获得茅盾文学奖,很多人觉得张炜写的小说,就是是源自内心深处的隐秘的渴望。

可是,这是为什么呢?

《海边的风》中,壮男和红孩逃离了有着教堂和蜂窝般高楼的城市,来到人烟稀少的大森林里安家。

他们历经磨难,小红孩最后也因难产而死在漂泊在海上的小船上,但壮男并没有因此放弃漂泊和流浪,他不愿过那种安稳而又停滞的生活。

所以他听从内心深处的生命的召唤踏上了流浪的不归路。在自然世界的无限与神奇中自在的漫游。《古船》中的隋不召在青年时代就放弃了优裕的少爷生活,半辈子在海上飘荡。

后来败退洼狸镇,还是不断地捧读《海道真经》,整天沉浸在“郑和大叔”的幻想中不能自拔,在表面的轻狂和疯癫的背后流露出对远方生活的神往之情。

《九月寓言》中的露筋“斜带一顶草帽,腿上穿一条古怪的、一只筒长一只筒短的半截裤,随意周游。”

为了爱情他不顾父亲的反对与闪婆在野外流浪二十年,表现出人对生命自由的追求。同时野外的生活又让他与自然的万物交融在一起,呈现出一种生命本真的状态。

《家族》中的宁珂的父亲宁吉也是一个四处周游的浪子,为了寻找江南的醉虾(醉虾只是一种暂时的追求,让生命自由的漂游才是最主要的),他骑着红马飘然南下,最后再也没有回来。

还有那个出现在《我的田园》的宁伽,就对他的妻子梅子说“我这个人不能老呆在一个地方,那样就会憋闷出病来。”

他到东部平原去承包经营葡萄园也不是因为寻找安逸,也不仅仅是为了寻找内心的平静。

那么,到底为什么?在深夜,在我一个人独处时,我曾无数次地询问我自己。我真的无法回答,因为它仅仅是我内心深处的一种渴望——是它在驱使我一次又一次走向远方,走得很远很远。

我甚至不是为了寻找一种意义。我还没有那样的纯洁,那么多的美好信念。我只是如此不安,急切地从一种方式走向另一种方式。……不管怎么,这种渴望来得深长无比。它从一开始就左右了我,让我身不由己。(《我的田园》)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流浪是源自内心深处的隐秘的渴望,他们的心灵常常处于不安分的状态之中,远方对他们永远散发着永久的迷人的魅力。

他们的流浪都表现了对现实生活环境的疏离,对自由原始生命的追求,也表现出淳朴、浑厚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