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同意坐筋斗云去西天取经,为何最后还靠步行

孙悟空为什么不能背着唐僧去西天取经?这个问题这笔者小时候看83版西游记时就向大人发问过,获得的回答都是一样的:唐僧怎么可能愿意让孙悟空背着去取经,取经那是一种修行和考验,是万万不可作弊的。后来,我仔细阅读原著后才知道个中原委,甚至得到了大相径庭的真相。


香港邵氏兄弟影业1966年出品的由何梦华导演的西游记系列电影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情节曾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在唐僧揭下佛祖的金字压帖后,悟空刚从五指山中逃脱,就对唐僧表示自己会筋斗云,一下就能飞十万八千里。你不是要去西天取经吗,上来吧,我背着你翻腾几下就能直接到西天取经。没想到唐僧没有任何拒绝的意思,欣然应允。悟空就弯下腰准备让唐僧上来,谁料唐僧竟然往后一闪,摔在了地上。悟空一下就窜出去,飞出去一段距离才到自己的觉察到后背空荡荡的。

有观众认为这个情节太离谱了,唐僧那是有取经重任在身,能随随便便答应这种投机取巧、走捷径的做法吗?取经不仅仅看重结果,还要有过程。一路上师徒们要经受住各种考验,还要斩妖除魔,净化心灵又净化世界。一切都是佛祖的考验,唐僧肯定坚持要自己走到西天:用苦行的实践去获得真经的理论。  

我们先不去探讨唐僧愿意不愿意让徒弟驮着去灵山,而是先说说孙悟空到底能不能背得动。唐僧作为一个虔诚的出家人,又是胎里素,能摄取的脂肪和蛋白质都很有限,想必体重是不可能超标的。在西游记第三十三回中,孙悟空肩挑须弥山和峨眉山,头顶泰山,尚未有大碍。孙悟空背不了唐僧,显然不会是重量的问题。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第二十三回《八戒大战流沙河木叉奉法收悟净》中寻找答案。  

走到通天河,师徒三人发现河水宽得不行。原文写道:那行者跳在空中,用手搭凉篷而看,他也心惊道:“师父啊,真是个难!真是个难!这条河论老孙去呵,只消把腰儿扭一扭,就过去了;若师父,诚千万难渡,万载难行。”悟空这句话看上去挺多余,猴子确实法力无边,唐僧则是一介凡夫俗子,在武力值上确实差了太多。这是谁都知道的,唐僧他老人家心里也清楚得很啊,徒弟应该“为尊者讳”,何必要多说?再往下读,就会发现这句话不是空穴来风,可以说悟空也许考虑过背上唐僧过河,因为一个原因并没有开口。  

在苦斗流沙河水怪又降服未果后,八戒就觉得悟空既然会驾筋斗云要不驮着师父过河得了,悟空表示会驾云的不止他一个,凭啥你不上要我来?八戒就开始说原委:“师父的肉体凡胎,重似泰山,我这驾云的,怎称得起?须是你的筋斗方可。”孙悟空这么回复:“我的筋斗,好道也是驾云,只是过的有远近些儿。你是驮不动,我却如何驮得动?自古道:‘遣泰山轻如芥子,携凡夫难脱红尘’……但只是师父要穷尽异邦,不能够超脱苦海,所以寸步难行也。”这就说出了如果要驮师父过河的技术性终极难题。就算你师父愿意让徒弟们驮着过河那也没办法,因为神通广大的徒弟俩做不到背着肉体凡胎驾云而起。  

邵氏1966版西游记电影中,也借唐僧之口说出了这个原因。  

好了,到这里我们就可以明白,肉体凡胎导致唐僧不可能借助徒弟们的神通减少取经路上的行程。但是他本人到底愿意不愿意走这个捷径?这一点书中也有答案。  

在第四十四回《黑河妖孽擒僧去西洋龙子捉鼍回》中,唐僧师徒来到了黑水河遇到了泾河龙王的第九子鼍龙。也是河水很宽阔,没法渡河,水质也很差。唐僧直接说道:“你三个计较,着那个驮我过去罢”。孙悟空也不说自己不行,一句“八戒驮得”推给了八戒。八戒说:“不好驮。若是驮着腾云,三尺也不能离地。常言道:‘背凡人重若丘山’。若是驮着负水,转连我坠下水去了。”  

唐僧不仅不会拒绝徒弟们,他甚至还主动提出来请徒弟驮他过河!其实1966版西游记设计这一情节其实并无不妥之处,反而是在回答很多人的一个问题:孙悟空为什么不能背着唐僧去西天取经?不是师徒都不愿意,而是他们后来都清楚那不可行。  

不知道读者有没有想起师徒四人取得真经后,如来是怎么安排他们返回东土的?如来对本是自己二弟子金蝉子转世的唐僧可以说是很关照的,交付真经后,命令八大金刚“快使神威,驾送圣僧回东”,“唐僧等俱身轻体健,荡荡飘飘,随着金刚,驾云而起”。

有人说这是因为唐僧取经之后,修成正果,已然成佛所以也有法力了。而此时四人尚未将经书送回东土,九十九难也缺一难,何来修成正果之说?只有后来四人又从东土返回灵山受佛祖封赐才是修成金身。  

这又是所谓的bug吗?其实不然,在第九十九回《猿熟马驯方脱壳功成行满见真如》中可以发现:在进入灵山前,唐僧就已经摆脱凡胎,不是肉身了。  

师徒四人终于迎来了通往灵山的最后一道“关卡”。唐僧的一生,可以说是水厄不断。出生前父亲被凶徒刘洪等人打死推入水中,刚出生不久母亲就将他置于木板上漂流到金山寺。

在取经途中也屡遭水困。

最突出的就是三大河:流沙河、黑水河、通天河。

通天河明确标注八百里,流沙河则是目测要超过八百里。黑水河宽度少于流沙河,河水水质堪忧。收了大弟子之后,水涧里的妖怪又把他的白马给吃了。好端端的一个井,里面还藏着乌鸡国国王的尸体。回来路上,被老鼍阴了一把真经都掉在了通天河里。

水,对唐僧来说或许就是意味着麻烦,更能唤起他的痛苦记忆。  

这次唐三藏要面对的困难依然是水。这河名叫“凌云渡”:“滚浪飞流,约有八九里宽阔,四无人迹”。宽度只有通天、流沙河的百分之一,但唐僧依然感到无计可施。

这时候一个摆渡人撑着个无底的船而来。孙悟空火眼金睛认出来这是接引佛祖但没吭,立即招呼过来。

唐僧还是觉得不靠谱,没有底的船怎么渡人。悟空也不多说,直接把唐僧推上去,没成想居然特别稳。接引佛祖就轻轻用力撑船开始出发,突然凌云渡的上水处飘过来一个死尸。唐僧立马吓得就不行,要知道这已经是灵山脚下,竟还有这等诡异之事。

不过众徒弟和接引佛祖都说这死尸就是唐僧本人,并且向他祝贺脱离凡胎,不再是肉身了。

这个故事其实也非常有意思,把从人的脱胎换骨具象化地变现了出来。但是影视作品在改编时几乎全部忽略了。可以说此时的唐僧已经不是一个凡夫俗子,而是即将列入诸佛的候选人。所以八大金刚驾的云,唐僧才能站得住。  

关于《西游记》等很多著作,坊间很多的疑惑和争论其实都没有实际存在的必要,甚至于一些所谓的解密也只是根据影视作品产生的。只要去细读原著,不少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本文并非是所谓的释疑而作,而是借此呼吁真心喜欢包括西游故事在内的名著故事、经典人物的读者,在原著中倾注一些时间,去发现一些原本被我们忽视的细节。毕竟现在太多的影视改编把本是经典的杰作改得面目全非、张冠李戴,把原有的情节设计、价值取向扭曲得面目可憎,令人惋惜。  

《西游记》版本众多,回目数量也有细微差异。明代刊本有六种,皆为一百回。至清代,汪象旭、黄太鸿将唐僧出身故事合称为第九回,又把当时“俗本”的九至十三回回整合成汪本的十至十三回,所以现在有的版本是一百零一回。本文依据一百零一回版本写作。

文 / 芜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