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嘉善、嘉定相距不到一百公里,名字都有“嘉”,来历一样吗

在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有三个名字中都有“嘉”字的地方,它们分布于不到100公里的范围之内,这三地分别是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以及上海市的嘉定区。其中以嘉兴和嘉善离得最近,直线距离只有20公里左右,哪怕离得最远的嘉兴到嘉定的直线距离也仅有80多公里。

长江三角洲一带

那么在如此面积有限的区域内,却有三个地方名字中都有“嘉”,这种状况不由得不让人特别是三地之外的人们浮想联翩:会不会三个地方都是同一起源,所以才在名字里都有相同的一个字呢?下面本文来捋一下。

嘉兴

嘉兴之名在三地中得来最早。它本为秦朝“由拳县”,在历经两汉之后,时间到了三国孙吴时期,黄龙三年(231年)是吴主孙权称帝后的第三年,这一年在由拳县“野稻自生”,在没人耕种的田地里却生长出来水稻,在处于农耕文明时期的古代这种现象被认为是一种“吉兆”,特别是孙权才仅仅称帝三年的时间,他更认为这是上天对他称帝行为的肯定和认可,于是他不但把自己的年号改为了“嘉禾”,还把生长出水稻的“由拳县”改为了“禾兴县”。

秦朝会稽郡由拳县

孙权有个儿子名为“孙和”,因他母亲王夫人的缘故,再加上聪慧伶俐,特别受到孙权的宠爱。孙和本来排行第三,和皇位没什么关系,但是在赤乌四年(241年)孙权的长子、皇太子孙登病逝,孙登因与孙和关系不错,临终前推荐孙和为太子。242年孙和被册立为太子,成为皇位的接班人,这样一来因为“野稻自生”而得名的“禾兴县”,因为名字与孙和的和字同音,需要避讳改名,于是就以孙权年号“嘉禾”中的另一字“嘉”字来替换下了“禾”,于是禾兴就改为了嘉兴。

清朝《浙江全图》中的嘉兴县

这一年是孙权的赤乌五年(242年),就是从这一年开始,嘉兴之名一直用到现在。

嘉定

嘉定之名在三地中,以设置时间早晚排在第二位。嘉定原本是昆山县地域。当时的昆山县,有“一十四乡五十二都,东西相距几二百余里。”并且县治因为“迁就马鞍山风水”设在县境的西北,仅能对周围较近的乡进行有效管理,而对于东部乡一百四十里范围内,仅有商量湾、杨林湾两寨,对乡民管理乏力,在府管辖范围之外东七乡之民往往“不奉命令,不受追呼;殴击承差,毁弃文引;甚而巡尉会合,亦敢结集千百,挟持器仗,以相抗拒。”

北宋时期的《九域守令图》中尚没有嘉定

为了加强对昆山县东部的管理,南宋皇帝宁宗的嘉定十年(1217年),平江府知府赵彥橚、提刑王棐上奏皇帝,希望分昆山县东境春申、安亭、临江、平乐、醋塘五乡二十七都新置一县,县治在练祁,县名就以宋宁宗的年号“嘉定”为名。

清朝的嘉定县城

嘉善

嘉善县在三地中置县最晚。明朝宣德年间,嘉兴一带的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都极为迅速,县里赋税征收的工作量也很大。明宣德五年(1430年),当巡抚、大理寺卿胡巡视江南时,发现了这一问题,以“地广赋繁”为由奏请析置新县。

清朝《浙江全图》中的嘉善县

皇帝准其奏折后,割嘉兴东北境为嘉善,县治一开始初步定在“斜塘”,但在选址秤土时,因为魏塘的土较重,被认为这里土地肥沃、根基浑厚,于是就以魏塘为县治。至于县名的来历,因为析置新县一带为迁善、永安、麟瑞、思贤、奉贤、胥山六乡,“俗尚敦庞,少犯宪辟”,乡民敦厚淳朴、遵纪守法,因此就取原嘉兴首字“嘉”和迁善中的“善”,组成“嘉善”一名,成为新置之县的名字。

康熙年间的嘉善县城图

从上面的情况来看,三个名字中都有“善”的地名都各有来历,如果说是否有联系的话,就只有嘉兴和嘉善两地了,因为嘉善本来就是嘉兴县的一部分,后来在明朝分置出来。而嘉定则就和这两个县没有任何关系了。

来源:大运河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