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爱的都是自己

题记:每个朋友都是有回忆价值的,何况齐安安这个有故事的女同学。今起,和你聊聊小齐同学的故事吧。

我的同学齐安安(一)

我是个很冷淡的人,从来不相信什么永恒的感情。

所有的爱都是有条件的,连亲生父母都可以不爱自己的孩子,你还能指望其他不相关的人来爱你?太可笑了吧。

——齐安安自述

1.

遇到齐安安之前,我从来没有碰到过这种类型的人。

齐安安是我的同学,我喜欢叫她小齐。她看上去挺文静,但文静中总透着一种冷冷地感觉,令人很难靠近。而一旦她认可了你,把你当朋友了后,你立马能感受到她零距离的真诚和炽热,与之前的冷冷的她反差极大。

后来我明白,一般人的感情,往往分摊给了很多人;而她,只拨给为数很少的几个人。也就是说,她的感情浓度比一般人要高出许多。

每个人的性格养成,都与个人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心理学上盛行的万事怪童年理论,还是有些道理的。

小齐说,她的童年过得很不愉快。简单地说,就是缺爱。

父母忙于工作,顾不上给她整备午饭。她经常和几个表哥堂弟一起玩,然后,中午一起去奶奶家吃饭。可是,奶奶总有借口不给她吃饭,而几个表哥和堂弟都有饭吃。

有次小齐饿着肚子,等到妈妈下班回家,委屈地扑倒妈妈怀里大哭起来。次日,奶奶才不情不愿地让她和表哥堂弟一起吃了顿饭。只是,这种好景只维持了一天,之后,奶奶又开始找各种借口拒绝她了。

等她略微长大一点,懂得自尊后,她打心底瞧不起奶奶的那套把戏,渐渐地就避开中午去奶奶家,独自在家啃着父母早上留下的冷饭。

奶奶的这种厚此薄彼,也令她自小对奶奶缺乏发自内心的尊敬和依恋。

后来,她长大成人了,也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女儿。

奶奶年纪也越来越大了,她每年都会抽空几次回老家,带上大包小包的礼物去看望奶奶。但她心里明白,那是出于小辈的义务,而不是出于爱。

那年暑假,她带着一个亲子团西下敦煌,刚到武威,接到家人的电话,说奶奶病危。家人问她能否回老家,她没有马上答应。那是她提前准备了好几个月的旅行,而且她是带队的,她若一走,其它团员怎么办?说实话,她对奶奶的感情,还没有深厚到能让她不管不顾立马掉头走人的程度。虽然,接到电话后,她也很难过。


2.

在小齐的眼里,她的父亲就是一个典型的弱者,极易愤怒。

只要情绪不好,他不光大发脾气,还会用最最恶毒的语言,肆意攻击和侮辱自己的老婆和孩子。

而在外人眼里,她的父亲除了偶尔脾气大点之外,都说他是个热情大方又通情达理的好人。因为,父亲的脾气向来只会发在家里,从来不会在外人面前展露。

所以,小齐从小就不怎么相信别人的判断,她从父亲的事情了解到,别人的判断往往是建立在信息不对称的基础上的,往往是片面甚至错误的。

对父母的话,小齐也并非照单全收。她更愿意独立思考,然后遵循自己的想法。

三十来年的事实证明,小齐确实过得比她父母好多了。或许是时代不同了,环境也不同了,并非只有听话的孩子才能过得好。再说,纵然父辈百分百爱孩子,也未必能百分百准确无误地指导孩子。

只是,小齐有次跟我说起,她从小就没有其他孩子那种可以依赖父母的感觉。虽然她很独立,但有时候,内心还是会无端地升起一种无依无靠的感觉,觉得自己是个心灵上的孤儿。

她平时话不多,也不轻易和别人做朋友。但她需要一个情绪出口,于是,她爱上了读书和写信。

小学时,她曾经给报纸上的读者信箱写过信,诉说自己的苦恼和困惑,然后苦苦地期盼着对方能指点迷津,可惜总是杳无音信。

写的多了,后来总算来了一封回信,薄薄的一页信纸上,满满地全是泛泛而谈,对她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建议或指导。渐渐地,她明白了,报上那种所谓的读者信箱,只是一种装饰而已,不能真的指望它能解决问题。要么,也许是她的问题太难回答了,居然让几个号称教授级别的人也无法解答。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壹默了然,地产策划,自由撰稿人。微信公众号:壹默了然(ID:yimoliaoran) 简书@壹默了然  新浪微博@壹默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