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深处漆黑一片,那里的鱼是怎样寻找食物的?

深海为什么黑?

地球上海洋面积约占地表面积的70%左右,从太空看去一片蔚蓝,地球也因此成为一颗美丽的蓝色星球。我们上学时都知道,太阳光是各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白光,我们在日光下看见的颜色都是物体吸收部分光后把剩下的光反射或折射到我们眼里所产生的。也就是说当我们看到蔚蓝的海洋的时候,其实就是太阳吸收了除蓝色以外的光,即从红光到绿光都被海水吸收了。

那么蓝光就一直不会被吸收吗?当然不是。随着向海底深处下沉,可见光被吸收得越来越多,周围环境会变得越来越暗,大约在海平面以下200米深处,所有的可见光都被海水吸收了,在200米以下的海洋深处将漆黑一片……

漆黑的海洋深处,鱼类如何觅食?

在通过像蛟龙号这样的深潜器的深海探索中,科学家发现在漆黑的海洋深处依然生机勃勃,既然能生存下来,它们自然是有生存的方式,而对于生物体来说,生命过程中进食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环境里,鱼类等生物如何觅食?

往浅海捕食

其实生活在深海的鱼类并不一定只能在深海觅食,比如我们都熟悉的大白鲨,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曾出现在恐怖片中吃人溅血的噬人鲨其实是生活在深海中的,在1280米的海洋深处都能发现它们的踪迹,但它们喜欢到浅海觅食,虽然视觉不怎么好,但是凭着异常灵敏的嗅觉,大白鲨能在1公里外嗅到有伤口的猎物。

凭嗅觉觅食

但并非每种深海鱼类都会往浅海觅食,在栖息地附近觅食才是常规选择,在看到大白鲨的技能你应该猜到了一种觅食方式:通过嗅觉。在深海确实有一些鱼类具备这一技能,比如一些食腐类的鱼,它们一般靠海面上沉下来的生物尸体维生,通过惊人的嗅觉,它们能在1公里外就嗅到腐肉的味道,根本不需要照明。

闪闪荧光,深海并不完全黑暗

在深潜器深潜过程中,科研人员常常会看到一闪而过的荧光,那是深潜器与深海中的发光生物擦肩而过。据统计,深海有一半以上的生物都是可以发光的,这大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这些生物可以通过腺体分泌一些含磷的蛋白分子,在氧化作用下产生幽幽的荧光。

发光除了用于求偶,也被用于诱捕猎物,比如有一种被称为灯笼鱼的深海鱼类,它就在头顶长出一个触角一样的玩意,顶端能发出荧光吸引其它鱼类捕食,然后它就亮着荧光张口大口守株待兔了。

不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发光除了辅助捕食,同时也会使自己成为其它生物的猎物,因此,自然有一些鱼类就是通过猎物的荧光来捕食的了。

“耳听八方”

个别鱼由于视觉退化,反而产生出惊人的触觉,其实我也不知道应该叫它是听觉还是触觉,由于身处深海,水流非常稳定,不轻易有抖动,但当生物游动时,会产生水流的细微波动,它们的鱼鳍能感觉到很微弱的波动从而锁定猎物。

缓慢的新陈代谢降低进食需求

由于自然选择的法则,能演化生存至今的生物自然都有它们的生存技术,各显神通。而由于地处深海,那里没有阳光的照射,海水异常寒冷,故此这些深海生物的新陈代谢也非常缓慢,很多生物甚至只需要几个月才进食一次,由于新陈代谢缓慢,深海生物的寿命也普遍较长,所以我们不需要担心它们怎么觅食,它们自有神通(^_^)。

(以上图片来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