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为了孩子好,将来有出息,可能都会做着各种努力,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双减”之后,这样的心思可能依旧不减反增。
“双减”之后,孩子和家长的负担虽然减轻了,但是父母为了孩子将来有出息的心思,却没有丝毫改变,希望孩子将来能够出人头地,依旧会想着各种方法,帮助孩子学习,提升成绩。但是如果方法不当,可能适得其反。父母以爱之名对孩子的这些关爱,可能毁掉孩子的专注力,你是否知道呢?
父母以爱之名毁掉孩子专注力的行为
给孩子过多的选择
很多父母忙于工作,没有太多时间陪伴孩子,但是对孩子的爱却一点都没有减少,因此可能会尽量去满足孩子的需求,孩子喜欢什么,就给孩子买什么,尽自己最大努力给孩子最好的。
但是这样的爱,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来说,并不一定是好事儿。比如,玩具过多,孩子在玩玩具的时候,就会出现选择困难症,对每件玩具都是浅尝辄止,并且还可能养成喜新厌旧的习惯,更为严重的还是会让孩子没有专注力。
给孩子过度的关爱
父母对孩子的爱,往往都是无微不至,体贴入微的,虽然孩子会被父母照顾得很好,但是却也有着一种弊端。
父母对孩子的过度关爱,会让孩子失去独立成长的机会,并且还会因为父母对孩子的关爱,总是对孩子嘘寒问暖,让孩子失去独立能力。此外,父母的每一次对孩子的关爱,都可能是对孩子的一次打扰。
可能最开始是父母一会就问孩子是否需要喝水,是否需要上厕所,是否冷了、饿了;到了后面就成为了孩子做作业或者睡觉时,一会要喝水,一会要吃东西,一会要上厕所。
如果这个时候父母才想着去责怪孩子,孩子真心有点冤枉,殊不知这都是父母自己一次次地打扰孩子,让孩子变得这么没有专注力的,你知道么?
陪孩子写作业
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父母可能担心孩子完成不好作业,或者担心孩子写作业不认真,就在一旁监督,陪着孩子写作业。这样做也是有利有弊的。要知道,父母在陪伴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往往会不断地打扰到孩子,却不自知。
比如,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出现了错误,或者写字姿势不正确等,父母可能就会立即打断孩子,进行指正。这样虽然纠正了孩子的错误,但也打扰了孩子,影响了孩子的专注力。
此外,还会让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变得小心翼翼,瞻前顾后,迟迟不敢下笔,因为会担心有错误,被父母说。
过度干涉和强迫孩子
小孩子犯错是正常的,但是作为父母的,虽然知道,却不一定能够接受,父母都希望自家孩子,凡事都能够做得尽善尽美。殊不知,这样要求一个孩子,真的要求有点高了。
当孩子出现错误,或者做事做得不够好的时候,就会强行纠正孩子,干涉孩子。虽然可能让孩子当时改正了,但事后可能依旧会犯,并且还会做事小心翼翼,不敢于去创新和实践了。
比如在画画的时候,孩子可能会随意涂鸦,但是父母可能就会去纠正孩子,强迫孩子用父母认为对的方式画画,给孩子定下条条框框,并不是什么好事儿,可能让孩子不敢画,或者不肯画了。对于孩子,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宽容,接受孩子的不完美与过错,不要用我们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
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呢?
想要孩子学习成绩好,专注力是必不可少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呢?
2岁正是宝宝大脑发育的“黄金期”,是孩子专注力发展的早期,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注意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了。
想要孩子专注力得到大幅提升,那么在孩子2岁后,父母就应该做好以下这些事儿,将来孩子上小学和初高中时,才能成绩优异稳定领先,成为学霸。
避免给予孩子太多选择
日常生活中,比起孩子的物质生活,我们更应该重视孩子的精神方面的提升,尽量抽时间给予孩子高质量地陪伴,不能因为疏于陪伴孩子,就用物质方面来补偿。
给孩子的玩具,不应该太多,尽量选择益智类玩具为主,避免让孩子养成选择困难症,而是应该尽量让孩子去将每一件玩具,玩出更多的玩法。或者陪伴孩子,引导孩子将同一件玩具玩出不同的花样。
不要频繁打扰孩子
小时候,孩子的专注力,其实是挺好的,日常生活中,只能专注于一件事儿,这个时候也是培养孩子专注力的好时机。
当孩子专注的做一件事儿,或者玩玩具的时候,我们不要总是给孩子喂水,送水果等。更不要因为自己说了什么话,孩子没有听见,就去强行打断孩子,非要让孩子听见。父母的这些行为都是可能打扰孩子,影响孩子专注力的。
陪孩子一起亲子阅读
父母给予孩子高质量陪伴,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不仅能够增进亲子情感,还能够提升孩子的专注力和记忆力,拓展孩子的知识。
日常生活中,如果父母不知道怎么陪伴孩子,其实就可以陪着孩子一起亲子阅读,给孩子讲故事。睡前给孩子讲故事,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不仅能够更好地哄睡孩子,更能够刺激孩子的大脑,有效提高孩子的语言、记忆、专注力等方面。
为了更好地提升孩子的专注力,我们可以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提一些问题,来让孩子回答,这样能够更好地加强孩子的专注力,让孩子集中注意听讲。
对于2岁的孩子,刚开始听故事的时候,专注力时间有限,可能就十分钟左右,父母需要把控好这个时间,睡前故事,最好也控制在半个小时内。随着孩子逐渐成长,适当增减。
(所有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 作者简介:张女子育儿,从事育儿工作10余年,家里有2个调皮鬼。多平台账号同名,优质育儿领域原创作者,专注分享科学育儿知识,与宝宝一起健康快乐成长。如果你在育儿路上有什么困惑,可以关注我。
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赞、留言、转发、评论哦。你对我的一次微小鼓励都是我不断前行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