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里的手法--“兴”,是如何运用的?

孔子评价《诗经》时说,诗经每篇都有故事,每个故事都讲一个道理,一共有305篇,要说的就太多了,但其思想内容一言以蔽之:思无邪。“思无邪”出自《鲁颂?駉》,意思是思想是顺着天性本能产生的,不要刻意去扭曲它。

那么,《诗经》里的手法--“兴”,是如何运用的?

兴,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如《关雎》开头写“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人先言眼前的景物,以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兴又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的歌唱, 往往出现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并且兼具比喻、象征、烘托等较有实在意义的用法。 “兴”在《诗经》中运用比较复杂,往往只在诗歌的前几句或一首诗中的每章节的前几句。起兴句与下文诗节内容联系并不大。

如《诗经.鹊巢》运用的就是起兴的手法。从字面上看,这首诗歌咏的应该是一个盛大的婚礼场面。引起我们兴趣的是诗的前两句与后两句的关系,如果我们把每章的前两句拿走,会发现,这首诗所叙写女子出嫁场面并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这说明每章开头的两句与下面的两句并没有多大的关系,也就是说起兴句只不过是个“引子”。

再如《郑风》中的《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该诗写得浪漫不羁,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在田野间不期而遇,自然结合的情景,表现出内心的无限喜悦。诗以田野郊外,草蔓露浓为背景,其实就是一组起兴句,同时也是一种象征,情长意浓,男女相遇,自然情景交融,人不期而遇,情也就不期而至了。

起兴句虽然与下句的关系并不密切,却为诗的思维铺平了道路,即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使作者能够从日常生活中的思维过度到能够引起人们的审美思维。

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经》的诗歌创作中往往交错使用,很少单独使用,共同创造了诗歌高超的艺术形象,已达到了情景交融,物我相偕的境界。

“赋”和“比”是在诗歌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但是“兴”却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独有的手法。 “兴”是自由联想产生的,可以很好地渲染诗歌气氛、创造意境,往往出现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并且兼具比喻、象征、烘托等较有实在意义的用法。

“兴”是自由联想产生的,可以很好地渲染诗歌气氛、创造意境,往往出现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并且兼具比喻、象征、烘托等较有实在意义的用法。

实际上,在《诗经》中,这些诗人想要激发人民的善念,除去他们心中的恶念。因此,用一些诗句赞美善良, 用一些诗句讽刺、鞭笞丑恶,让人们的性情温和纯正。无论赞美,还是讽刺,都只是为了抑恶扬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