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有一个“三角组合”总是出现在电视上,让我们想起了他们三人的经典合作大剧,而其中的主角就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大才子——纪晓岚。他学宗汉儒,博览群书,工诗及骈文,尤长于考证训诂。不过,电视归电视,历史上的纪晓岚却是一个“悲哀”的主儿。
而要说他“悲哀”,完全是由于他的上司——乾隆给他的那句话:“朕以你文学优长,故使领四库书,实不过以倡优蓄之,尔何妄谈国事!”我们都知道乾隆是个爱美人士,尤其是在他老年时代,乾隆基本上就沉醉在自我美化的圈子里无法自拔了。
当时,乾隆正在休憩,偏偏内阁大学士尹壮图要上前进言,说:各省督抚“声名狼藉,吏治废弛”。但是,乾隆不愿意听,而一些见风使舵的大臣就在这个时候参本启奏说:“要不把尹壮图给斩了吧,免得污了圣上的耳朵,影响了圣上的心情。”
这个时候,纪晓岚想着自己和尹壮图的爹是同年的进士,就上前替尹壮图求情。
这不求情也就算了,一求情就撞乾隆的枪口上了。乾隆大怒,就说:纪晓岚“不过当作娼妓一般豢养罢了。”这话一说出来,也不知道当时纪晓岚怎么想的,但是,世人都为他感到十分可悲,开始担忧他的命运。
毕竟,这事儿在一千八百多年的汉朝有过相似的事件上演,这事和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有关。
司马迁也因为替人求情被汉武帝大骂一顿,并且,汉武帝不解气地给他施了宫刑,让司马迁以自身的血淋淋的教训告诉后代——伴君如伴虎。以此强调自己的官职是非常低微的,从事的事情也不过是让皇帝开心的活儿罢了,毕竟,也没有什么大的功绩值得炫耀的。
所以,不要自视甚高,免得惹了皇帝不高兴。
但是,纪晓岚作为一个文臣,他饱读诗书,却没有从前人的经历中得到教训。好在,乾隆虽然生气,也没有像汉武帝那么暴虐,训斥了一番纪晓岚也就罢了。
这是纪晓岚为官道路上的一件平淡的事情,被乾隆训斥也只是家常便饭。这个时候,我们可能就会说了,纪晓岚和乾隆的关系不是很好嘛。作为大学士,他风流倜傥,一表人才,才华横溢,与上司乾隆的关系也是很不错的,互相信任,时不时地还能调侃两句,皇帝也生气。
但是,实际上,历史上的纪晓岚远远没有我们口中传说的那般精明能干。
据相关历史资料记载,纪晓岚真正的形象可能会让大家失望的。毕竟,每一个流传于口的历史人物都带着或多或少的个人色彩。历史上的纪晓岚,“貌寝短视”,就是说他长得难看,还是个近视眼,并且,还有口吃的毛病。
朱珪曾经有诗是这么写纪大学士的:
——河间宗伯姹,口吃善著书。沉浸四库间,提要万卷录。
虽然,我们说纪晓岚相貌丑陋,但是,他既然能够凭借考试就来到金銮殿上,当上大学士,那么,其相貌肯定不是那么地丑,毕竟,考官们也知道自己家的乾隆大大是个“爱美的”,万一选一个才华横溢,却是个丑八怪,污了圣上的龙眼,那就是大大的罪过了。所以,纪晓岚的相貌应该是还过得去的。但是在乾隆眼里,纪晓岚还是“丑”的级别的。
因此,他对纪晓岚好感度并不高。
著名的清史家邓之诚先生曾经分析过乾隆用人的原则,他是“以貌取人”,而纪晓岚“貌寝短视”,又是个江北人,说官话又说不标准,真的不是乾隆的“菜”。就像翁覃溪、朱竹君、王兰泉、邹一桂这些人,都是和纪晓岚一般遭遇的。而像于文襄、梁文定、于敏中,尤其是纪晓岚的“对头”和珅,那才是乾隆的“菜”啊。
统观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乾隆身边的近臣红人,聪明机灵,机智灵敏这些自不必说了,在外貌上,都是英俊秀气,可谓是“当时的当红炸子鸡”啊。所以,纪晓岚就败给了自己的相貌,他没有办法做乾隆的亲近之臣,对于国家大事都插不上嘴,只能凭借自己对文字的敏感度,做一个词臣,给乾隆编编书。
关于纪晓岚跟和珅,历史上传闻二人结怨颇多,事实上,纪昀与和珅的关系就像是忘年交。年轻的和珅处世外向泼辣。年老的、处世逐渐内敛圆滑的纪昀会时时善意地提醒和珅。两人既有政见不同带来的争吵,也有默契的配合。同时,纪昀对自己的能力也非常了解,在文学上固然无人可比,但是,在治国和理财上他却远不如和珅。
说起这个,有一个事例可以佐证乾隆对于纪晓岚并不重视的观点。
当年,在纪晓岚当都察院左都御史的时候,因为一次判案的失误,应该受到惩罚的,但是,乾隆却是说“他是个‘凑数的’,这难得错了就错了,又不是什么大案子。不重要不重要。”这听起来似乎是在给纪晓岚找台阶下,其实,我们可以看到乾隆对纪晓岚是真的不喜欢。不仅仅是他是“凑数”,还是“无用腐儒”。
而且,在一次次的任命当中,纪晓岚这个才高八斗的大学士偏偏只能做几个花瓶官员当当,比如乡试考官当了两次,会试考官当了六次,礼部尚书当了三次,看起来很是风光,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实权可以用。后来,一心想要给自己的这辈子功绩吹嘘一番的乾隆皇帝决心斥巨资编纂一部史书,遍观朝野上下,乾隆终于把纪晓岚给想起来了。
于是,他就任命纪晓岚为总纂,去编写《四库全书》。
要知道,纪晓岚在写作方面是当时天下无二的,乾隆沾沾自喜,终于是把这个讨厌的酸儒生给安置下来了,这回不用在朝堂上见到这个“貌寝短视”的“丑家伙”了。乾隆这个时候也没有把纪晓岚当做重臣看待,只是想着他才气不错,应该能够给自己的一生画上浓墨重彩的几笔,这样他的一生便是文武双全,辉煌灿烂了。
但是,纪晓岚却把这个作为自己的心血来对待,五十岁的他接下了编纂《四库全书》的重任,用自己一辈子的学识来编写,在这本书上花费了十三年的心血和精力,亲自撰写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和《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很多人可能只看到了纪晓岚在这本书上的成就,他的荣耀和辉煌,却不知道他为了这本书付出的艰辛。
虽然,《四库全书》对保存和整理我国古代文化遗产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这本书也让参与编写者受尽了辛酸之苦。
当时,在编纂过程中,总纂纪晓岚,陆锡熊和总校对陆费墀可以说是受到了乾隆无数次的呵斥,这还算轻的,还有交部议处、罚款等。就这样,一次次的斥责和打骂,陆总纂在去盛京校书的途中,被乾隆的一番呵斥,外加天寒地冻,没有保暖,就死在了路上。
而总校对也是由于没钱承担修纂费用而被革职,心中郁结而亡,并且,在其死了之后,房产祖业通通被罚抄,充了公家。其实,纪晓岚也并不好过,他受到的训斥处罚也是不少的,在乾隆四十五年因为复校后有许多错误,所以,乾隆又要求他和陆总纂同时承担费用。
纪晓岚此刻已经算得上是辛酸苦楚都尝尽,却又不得志。在这样的政治高压下,知识分子被异化、被扭曲是难免的。
本身,纪晓岚就是一个文人,又是以文字见长,可是,偏偏他所处时代是在乾隆的“文字狱”时期,所以,这使得编纂工作变得十分艰难。一字错,字字错。纪晓岚和同僚可谓是耗尽了半生心血,才呈现了这一部旷世奇作《四库全书》。
其实,我们也都知道,纪晓岚的才华是被当时的“文字狱”给埋没了。他官场沉浮,定然是有许多话要讲要说,但是,他说不出,写不下,只给后世留下一本薄薄的笔记《阅微草堂笔记》。这本书为鲁迅先生点赞,这其实是他对自己一生的感慨,是一生的写照。
晚年的纪晓岚在风雨中飘摇多年,为国效力的同时尽量谨守本分,不惹是非。可见,他已经被官场磨灭了棱角,没有了少年时的意气风发。不过,也正是他的中庸和坚持,才让这部书得以见世,他的功绩值得后人称赞。
虽然,纪晓岚没有做成乾隆的近臣,但是,在历史来看他活得通透,活得潇洒。虽然一生坎坷,历经艰辛苦楚,但是他还是用自己的才华博得了乾隆皇帝的“赞赏”。在乾隆皇帝的百般苛责之下,他与同僚尽心创作《四库全书》,没有懈怠一分一毫。
他将其视为自己一生的事业,为乾隆皇帝创下了一部巨作。不过,在历经了磨难之后,纪晓岚依旧用一颗豁达之心面对世事。否则,他可能早就没有办法在官场立足了。“浮沉宦海如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这是他六十九岁是自题的挽联,是他对自己命运的感慨。
虽然,在一生中,他都在宦海中沉浮,但实际上,他也感受到了自己内心的孤苦。好在自己的阿Q精神让他能够积极应世,为乾隆“打文字头阵”。嘉庆十年,纪晓岚在京城离世,嘉庆帝亲赐碑文“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故卒后谥号文达,这是对他才学的认可。
想必,纪晓岚泉下有知,也是颇为安慰的。
纪晓岚故居遗址和墓地均位于沧县崔尔庄镇,其故居遗址座落在沧县崔尔庄村内,今尚存一眼古井。可以说,他的一生没有白费,乾隆皇帝没有重用纪晓岚,是他的用人之错;但是,令纪晓岚编纂《四库全书》,是他的正确之举。最后再感叹一句:一生两面,纪晓岚,悲哉。
参考资料:
【《清史稿.纪昀传》、《啸亭杂录》】
来源:山川文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