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负荆请罪”,却不知廉颇与蔺相如的最后下场,令人悲叹

世人皆知“负荆请罪”,却不知廉颇与蔺相如的最后下场,令人悲叹

负荆请罪这个故事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吧,廉颇和蔺相如一文一武,二人成为挚友的故事被后人所流传。可是各位知道廉颇和蔺相如最后的下场是什么样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史记》中有记载,廉颇是赵国的一员大将,惠文王在位时他率领军队一举将齐国拿下,攻下阳晋,在朝堂之上名声大起。而蔺相如则是官宦缪贤府上的一位门客,二人当时并没任何交集。

赵王当时获得一个绝世珍宝,名叫和氏璧。此壁是玉中极品,经过精湛的技艺雕刻后,更是美妙绝伦。后来秦王得知赵国有如此美玉,便命人传信给赵王,在信中称秦国想拿15座城来换得这块玉。秦国在那时是最强最繁荣的一个国家,也一直企图侵占其他小国,扩张领土,秦王却突然提出拿土地交换和氏璧,这其中必定有诈,但是赵国势力在秦国之下,无法直接拒绝他的提议,只能派人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参加商议。

这位出使秦国的使者便是蔺相如,他是在缪贤的推荐下获得这个机会,之后的“完璧归赵”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了吧。蔺相如凭借自己的机智和勇敢,将和氏璧带了回来,因此受到赵王的赏识,被封为上大夫。可此事之后秦王十分恼怒,决定出兵征讨赵国,攻占石城还杀害两万多名士兵,后来其他诸侯国前来支援,秦国虽兵力较强,但面对6个国家的兵力,还是没法直接交锋的。秦王便打算撤兵,并提出要和赵国建立友好关系。

但是赵国毕竟是小国家,赵王只身前往约好的渑池有些害怕。此时,廉颇和蔺相如同时进谏:倘若赵王不去赴宴,就摆明了是在向秦国示弱,一定会遭到其他国家的嘲笑,影响赵国的形象。经过一番商议之后,蔺相如随赵王一起前去会面,而廉颇带着将士们在边界等候听令,随时出兵。

在渑池秦赵两国会面的故事想必大家也都知道,秦王喝醉之后命赵王给他演奏乐器助兴,赵王本就胆小怕是不敢不从。蔺相如见状,为了挽回赵国的颜面,要挟秦王为自己的君主奏乐,秦王在逼迫下不得不照做。蔺相如此举一出,既让赵国在各国眼中地位大升,还对秦国朝官产生一定威慑力,一石二鸟。会面归来后,赵王对蔺相如更是刮目相看,封他为上卿,如此一来官职便在廉颇的上面。

廉颇作为赵国的将军,替赵王征战多年,加之会晤之时还率兵严防死守,官职却在一文官之下,内心表示十分不服,扬言倘若见到蔺相如一定要侮辱嘲笑他一下。蔺相如听得此言后,便避免与廉颇见面。廉颇去朝堂,他就告病“请假”;平日里看到廉颇的马车,他就让车夫直接改道而行。久而久之,蔺相如躲廉颇的事在街坊传开,蔺相如的门客们觉得他太怂了,很多人都请求离开。

后来,蔺相如就问留下来的门客:“秦王和廉颇哪一位更厉害啊?”门客答道:“自然是秦王更厉害。”他便说:“既然我当初都不畏惧秦王,如今我还会畏惧廉颇吗?秦王后来迟迟不向我国发起战争,不就是因为有我和廉颇坐镇,不敢轻举妄动。倘若二虎相争斗,肯定有一方要受伤,我和将军产生矛盾,秦王势必会乘虚而入的。”

不久,这段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他顿时感觉十分惭愧。原来蔺相如并不是惧怕他才躲避,而是将国家放在第一位去考虑,才避免与他产生冲突。廉颇便脱去上衣,背着荆条亲自上门请求蔺相如的原谅。二人从此以后成为莫逆之交,蔺相如出计谋、廉颇带兵打仗,一起协助赵王处理国事,这份友情广为传颂。

在蔺相如和廉颇的配合下,赵国将齐、魏等诸侯国收复,逐渐强大。秦王看到这种局面也更加不敢滋事挑衅,将目标换成实力更弱的国家。当时韩国被秦国军队围剿,便向赵国请求支援,赵王便问众臣意见,廉颇、乐乘称不能派援兵前往,这时赵奢说了句:“狭路相逢勇者胜!”赵王听后便任命赵奢为将领,带兵去帮助韩国,后来在赵国的支援下,将秦国士兵击退,战胜归来后,赵奢便也被封为上卿,和蔺相如、廉颇地位相持平。

惠文王驾崩后,其子孝成王成为新的赵王,虽然廉颇和蔺相如在前朝深受老皇帝的器重,可孝成王并不怎么相信他们。孝成王刚刚上位,秦王借机攻打赵国,廉颇在长平和敌军持续对峙,但始终分不出胜负,孝成王对此不是很满意,便命赵奢之子赵括领兵作战。

然而赵括讲起那些兵法头头是道,但实际作战不可能循规蹈矩,这种人上了战场一定会吃大亏,就连赵奢在世时都说这个儿子不是当将军的料,如果当上将军肯定会让兵力大损。蔺相如那时身患重疾,但还是强撑着向孝成王进谏,不可让他领兵作战,但孝成王完全听不进去,执意要让赵括取代廉颇前去参战,结果可想而知,赵军立刻大败,二十多万战士被俘获杀害,兵力损失非常严重,赵国逐渐走向衰败。

在之后的几场战役中,赵军再也没有传来胜利的消息,秦国军队势如破竹一路逼近,要不是其他国家在这时前来营救,赵国怕是立刻就灭亡了。蔺相如看到此局面十分心痛,但又很无奈,先王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就这样毁于一旦,最终怀着愧疚和悲伤病逝,一代文臣最终在这种环境下离世,多少是有些凄凉的。

前朝的老臣赵奢和蔺相如都离世,如今只有廉颇一人。他始终忠心耿耿地为赵国卖力,久而久之孝成王慢慢信任他,一直尽心辅佐赵王,被封为兴平君。

但是之后悼襄王继承王位,廉颇再一次不被信任,接连受两代君王不猜忌,加之新王故意打压他,廉颇一气之下离开赵国,去魏国为官。虽然廉颇是阅历非常丰富的老将,但到了魏国也并没得到魏王器重。这时,悼襄王再次想起老将,可廉颇因在魏国受人陷害,没能再次返回赵国,最终在异国离开人世。

就这样,曾经在赵国立下汗马功劳的文将和武将,都含恨离去,结局实在是令人悲叹啊!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