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唐朝名相张说是怎样一个人?

说起唐玄宗在位期间的名相,大多数人第一时间能想到的必然是姚崇、宋璟,外加一个张九龄。如果把“臭名”也算在内的话还有李林甫、杨国忠。不过,今天夜读史书要和大家聊的不是这几位家喻户晓的人物,而是一位知名度不高,政绩却很突出的宰相,他便是唐玄宗开元年间的名相张说。

张说在载初元年(690年)参加朝廷举行的贤良方正科考试,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被授予太子校书郎,后又升任左补阙。这一年,张说才刚满24岁。

圣历二年(699年),武则天的男宠张昌宗主持编修大型诗歌选集《三教珠英》。张说是当时朝野皆知的大才子,所以被张昌宗软硬兼施地拉入编书团队,并承担主要修撰工作。

在历时两年后,《三教珠英》修撰完成,张说因修书有功被晋升为右史、内供奉,兼知考功贡举事,后又升任凤阁舍人(即中书舍人。掌管起草诏令,参议政事及侍从、宣旨、慰劳等事)。

长安三年(703年),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与当朝宰相魏元忠之间的矛盾爆发。二张诬告魏元忠有谋反之意,武则天听信二张的一面之词,将魏元忠下狱。

二张想要置魏元忠于死地,但合法杀人总得有过硬的证据,因此二张便威逼利诱要张说在女皇面前作伪证。张说认为张易之、张昌宗二人虽然现在权势滔天,但他们不过是倚仗了女皇武则天的支持。可武则天已经八十岁了,这天下迟早得回归李唐子孙,到时候二张及其党羽肯定不会有好下场。与其现在依附二张,不如咬牙挺过这一关。所以,张说以证人身份走上朝堂后,坚称魏元忠无罪,并指控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逼其作伪证。武则天有心偏袒二张,因此尽管证据不足,还是将魏元忠贬职外放,张说则因“反复小人”和“忤旨”,被流放到岭南的钦州(治今广西钦州)。

“魏元忠事件”是张说人生的第一次重大挫折,但也是他日后飞黄腾达的起点。

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在神龙革命后下台,唐中宗李显复位称帝。张说因为是武周朝打击的对象,在李唐王朝光复后自然就成了功臣,他被从岭南召回朝中任职,并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就晋升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

在此后几年时间里,唐朝相继经历了韦皇后乱政,唐隆政变,唐睿宗登基,太平公主擅权等事件。张说因不肯依附于太平公主而被贬为尚书左丞、东都留守。后来唐玄宗李隆基成功诛杀太平公主,张说作为皇帝的坚定支持者,自然得到了丰厚回报。他被任命为中书令(后改称呼“紫微令”),封燕国公,位列百官之首。

张说与时任同州刺史的姚崇关系不睦。唐玄宗想升任姚崇为宰相,张说却想尽办法阻挠。结果不但没能阻止姚崇拜相,他自己还因此被贬官外放,到地方任职了。让人想不到的是,看似弱不禁风的张说在边地任职期间还完成了一次单刀赴会使命。

当时朔方大使王晙在突厥问题上处理不当,导致许多归附唐朝的突厥部落准备反叛。张说了解情况后只带着二十个随从亲自前往突厥各部安抚,晚上还住在突厥人的帐中。突厥诸部被张说的诚意深深打动,因此打消了反叛的念头。

此外,张说还在开元九年(721年)亲自率一万大军出合河关(今山西兴县)对突厥叛将康待宾发动袭击,一举将其击败。次年又击败了康待宾的余党,俘虏三千余人。

由于在地方任职期间表现出众,张说得以官复原职,再一次担任中书令。在回京的第二年,张说推动了一项重大军事制度改革——裁军。

当时唐朝边军总数有六十多万,张说依据自己在边疆任职多年的经验,提出了裁军二十万的主张。刚听到这项建议,唐玄宗被吓了一跳。唐朝疆域辽阔,六十几万将士分摊到漫长的边境线上其实还捉襟见肘,可张说却提议一次性裁撤掉三分之一,这可是伤筋动骨的大事。看到皇帝满腹狐疑,张说道出了原因。

原来,当时边军虽有六十万之众,但真正能用的不足一半。常言道“兵贵精不贵多”,与其耗费国家巨额钱粮保留这样庞大的编制,还不如让那些早该淘汰的军人们解甲归田。一来可以为国家节省军费开支,二来还给国家增添了二十万青壮年劳动力。在听了张说的解释后,唐玄宗经过深思熟虑,终于决定同意裁军。

后世将“开元盛世”的主要功劳归于唐玄宗执政前期励精图治和姚崇、宋璟两位宰相辅佐有方。可事实上,张说推动的这次裁军方案对玄宗朝的社会、经济、军事等方面都产生了极其重要和深远的影响,是“开元盛世”走向巅峰的重要一环。

在完成裁军后不久,张说又在军事上推进了另一项根本性的改革——改“府兵制”为“募兵制”。府兵制是一种兵农合一的制度,优点是国家养兵的花费很少,缺点是兵源质量参差不齐,而且士兵积极性普遍较低。募兵制则是由国家出钱招募职业军人,优点是士兵战斗能力要高出原先那些农民兵一大截,缺点是养兵的费用很高。

在张说的一系列改革推动下,大唐王朝终于走向了盛世的巅峰。然而在建立了巨大的成就后,张说也变得愈发独断专行,任人唯亲,结果满朝文武除了依附于张说的大臣外,其他人都对其怨声载道。

开元十四年(726年),御史大夫崔隐甫、御史中丞宇文融和李林甫联手上述弹劾张说“引术士占星,徇私僣侈,受纳贿赂”。唐玄宗命宰相源乾曜,率刑部尚书韦抗、大理少卿明珪、御史大夫崔隐甫等人对张说进行三司会审。张说平时与这几人关系都不怎么好,加上自身也确实不太干净,因此大家就公事公办,审定张说罪证确凿。

唐玄宗认为张说有功于社稷,因此仅罢免其中书令的职务,但经过此番波折,张说元气大伤,此后便一直专注于在集贤院修国史。

开元十九年(730年),张说病逝,终年六十四岁。唐玄宗亲自为他撰写神道碑文,并罢元旦朝会。追赠太师,赐谥号“文贞”。

参考文献:《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