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读书君
时代发展到如今,人类的生活,早已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千年以前,人们还过着极为传统的农耕生活,依靠着马车、牛车运输、出行。
如今,1000多年过去了,这个星球没有变,世界却早已不是原来的世界。人们可以靠着便利的交通,飞往全球各地。人们可以利用便利的互联网, 实现交流沟通,甚至参与到社会政策的探讨中去。
而早在古代,要进行一场社会的变革,尤其是要做到良策推行,其难度无异于“难以上青天”。
在中国历史的各代王朝当中,宋朝可以说是给官员发俸禄最多的一个朝代之一,且也是官员数最多的朝代之一。
在当时,即便官员退休了,也能靠挂名当寺院或道观的监督人,领到收入。而这所谓的监督人,其实就是什么都不用干的人。
在此前的文章中,我们曾经提过宋朝的社会、经济和军事各方面的“特殊”,宋朝是一个典型的朝代。
法国著名汉学家谢和耐曾说:“在社会生活、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诸领域,中国(宋朝)无疑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
在经济上,宋朝的经济也是在历代王朝当中,算是发展最好的。
然而,在军事上,宋朝又是一个出了名的“弱国”。因为不愿意打仗,宋朝统治者,宁愿花钱去“求和”。
加上宋朝采用的是“重文抑武”的基本国策,文官比武官地位高,为了让官吏之间相互牵制,机构、官职增设不少,结果就不可避免地导致机构臃肿,这就更是加大了财政开支。
以至于到了后期,国家陷入积贫积弱的恶性循环当中,各种矛盾尖锐,改革不可避免!
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有个人的出现,带来了不小的“轰动”,此人就是王安石。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从小就自幼聪颖。年纪稍长时,就跟随着父亲宦游各地,体验民间疾苦。其阅历之丰富,为他的远大立志打下了基础。加上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王安石渴望建功立业。
庆历二年(1042)三月,王安石考中进士。庆历七年,被调到鄞县当知县,修水利、挖陂塘,扩办学校,帮助百姓解决问题,其政治才能渐渐显露。
1068年,北宋的第六任皇帝,年轻的宋神宗赵顼第一次见到王安石。那时,王安石只不过是外地的一个基层小官。
不过,官虽小名气却已经很大,早在见王安石之前,宋神宗就已经常听到周边的人谈论各种政治、社会的观点,而这些观点就源于王安石。
一身才华,又心怀苍天百姓,这样的人才,自然是统治者需要的。
宋神宗即位的几个月后,将久仰的王安石召回了朝廷,任其为翰林学士。
在那个国家孱弱,势必要进行改革才可扭转局势的紧急关头,这个有着满腔抱负和想法的王安石,无疑成为了年纪轻轻,又要挑起治国担子的宋神宗眼中的“救命护法”。他将国家之大任,全寄托在了王安石身上,希翼他能够给大宋王朝带来一场全新的蜕变。
1069年,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开始变法,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新法改革,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的局面。
关于其变法的内容,大家也早已耳熟能详。
所行新法在财政方面有均输法、青苗法、市易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在军事方面有置将法、保甲法、保马法等。在科考体制上,也有所改变。
然而,这场改革运动原本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最终却没有像众人想象的一样,朝着利好的方向发展。因为,这世间一切大变动,都将势必牵动另一波受益人的利益,王安石变法也亦如此。
变法实施还不足一年,就遭到保守派的反对,朝廷骂声一片。身处于变法中心的王安石,很快就树立了满朝敌对。
最初,虽然有着宋神宗“撑腰”,但是匹夫难抵众人推。当反对的声音越来越多,甚至为了杠而杠,不惜辞职,甩担子走人的臣子越来越多,当权者也不得不开始反思,做出改变。
最终,王安石在几年间两度罢相,而这场变法运动也以失败而告终。
可以说是一次伟大的政治实践,而王安石则是其变革的探路者。这场失败的变革,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老子说:“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这可谓是大道正也已!
王安石之变革思想,无疑是人类思想反抗的文明成果,正是这些成果,使人类有了摆脱野蛮统治的可能和方向!
只是可惜,他生错了年代~
不过,尽管政治失意,但是王安石的一生,却充满着坚强、积极向上的心态。这种个性的体现,充分地展现在了他的诗词当中。
王安石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也同样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其诗歌作品,现存就有一千六百余首,其体量之大,足于看出王安石在文学上的杰出成就。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的散文,大多为书、表、记、序等体式的论说文,常针对社会问题等进行叙述,文中多掺有他对政治的主张和见解,其观点之鲜明,分析之深刻,让人印象深刻。
比如王安石写的《答司马谏议书》:
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
整篇文章的字数也就数百个字,却言辞犀利,一一地反驳了司马光加给作者的“侵官、生事、征利、拒谏、怨谤”五个罪名,批判了士大夫阶层的因循守旧的思想。也为此,这被视为是古代的驳论名篇之一。
他的诗歌,也同样带有着强烈的个性色彩。在罢相之前,王安石的诗歌,长于说理,其所写的内容,也往往是揭露社会问题,替底层百姓发声。
被贬之后,晚年时期的王安石,寄情于山水,写了大量的咏物、写景诗。其中不少有名的诗歌,很多人都读过。比如《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这首古诗是很多人都朗朗上口,耳熟能详的,从小就学的。
王安石写这首诗的时候,已经被罢相,退居钟山,其人生遭遇有多惨不言而喻。然而,即便如此,他还是坚定自己心中的志向,表达了自己要像寒风中独立绽放的梅花一样,傲然不屈、品行高洁的特性。
黄庭坚曾如此评价他:余尝熟观其(王安石)风度,真视富贵如浮云,不溺于财利酒色,一世之伟人也。
的确,纵观王安石的一生,谁能否认,他又不是一个傲骨不屈的“斗士”,一世之伟人者也呢?
图片源自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喜欢就点个赞、转发分享吧~关注我,别走丢~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读书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