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牢山究竟有多危险?为何科技如此发达,人还会走丢?

一直对云南哀牢山失联的4名队员能安全下山抱有信心,尤其是看到搜救队员们发现了他们的生火点时,更觉得他们能撑到救援,没想到最后还是传来不幸遇难的消息。

据新京报报道,昨晚搜救队伍发现了3名失联人员的线索,向指挥部报告坐标之后,指挥部通过无人机热成像,发现了疑似失联3名队员的信息。

根据这一信息,搜救队员们在22日凌晨找到了失联的3名人员,在早上8点32分时,找到了第四名失联队员,遗憾的是四名失联队员均已经没有生命体征。

4名队员失联时,带有罗盘,工兵铲,铁锹,还携带有最精准的RTK定位设备。此次进山,原计划是开展为期2天的森林资源调查,用RTK设备对森林样地进行测算统计。

RTK设备是一种能够在野外实时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的测量方法,原计划,只要打开RTK设备,按下按钮,救援人员就能够根据卫星系统传回的数据找到4人所在位置,但在4名队员失联期间,从未打开过RTK设备,使得救援人员难以对其定位,只能采取地毯式搜索。

此次4名失联队员遇难的事件,让我们对野外科考工作者有了更高的敬意,正是他们屡次深入险境,才让我们对自己生活的国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但我们不希望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了。

4名队员为何会走丢?

据专家表示,虽然地质人员是非常专业的,但是野外考察一直都存在着各种风险。而且科学考察不同于驴友探险,考察人员走的路线很多是没有人去过的地方,旅途过程中存在着很多未知危险。

根据搜救队的搜救画面可以看到,哀牢山山高林密,地形条件复杂,在一些沟壑地区明明直径距离只有100米,但却需要1个小时左右才能到达。

而要知道的是,失联队员进行考察的地方,正是当地地形最复杂的区域,多悬崖峭壁,山壁的坡度也较大,即便是当地的巡护人员在平时走得少的地方,也可能会发生短暂迷路。

再加上当地下过一场雨,哀牢山中云雾缭绕,瞭望距离不足,10米远的情况都难以看清,即使4名队员有着丰富的野外生存经验,也有可能会迷路。

更为重要的是,4名失联队员没有携带卫星通讯设备,难以与外界沟通,对外界救援情况并不了解。信息闭塞的情况下,4名失联队员难以对自己的情况做出判断,以至于被困山林。

科技如此发达,为何没能第一时间找到他们?

在此次救援过程中,我们用到了很多高科技,比如:热成像仪,卫星电话,还组建了3支重装穿越组共24人,以及投入无人机8架、直升机5架次、专业搜救人员1400余人次、车辆130余辆、警犬3条以及相关物资等。

动用如此多的救援设备,为何没能第一时间找到失联队员呢?

首先是失联队员失踪的地方位于原始森林之中,当地植被郁郁葱葱,森林郁闭度较高,直升机和无人机难以观测到地面情况,无法从空中实施救援。

失联人员所在位置是当地无人区,基础设施较差,信号较弱,即便是搜救队员们使用的无人机,有时也会遇到信号较弱而失联,因此并不是所有的高科技救援设备都能够应用上。

还有,当地地势较高,平均海拔2500米左右,在对流层中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因此从山脚下到山顶上存在着不同的气候类型,在山下可能温度较高,但在山顶就需要穿厚衣服。

复杂多变的气候类型,也导致救援速度较慢,难以第一时间发现失联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