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全国性寒潮又在东移南下,受冷空气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将会出现明显降温降雨过程。
其中中东部多地会有4-6级偏北风,降温幅度在6-14℃之间,局部地区的降温幅度超过14℃以上。
寒潮南下过程中,还给多地带来大风天气,比如:北京地区的大风,让人恨不得住在公司,也不愿意冒着寒风回家。
寒潮南下之后,我国多地将会出现入秋以来最低气温,比如:黑龙江汤旺最低气温只有零下24.2℃,光是想想,就觉得寒冷。
(黑龙江汤旺)
受寒潮影响,我国东北地区还将会出现大到暴雪,其中黑龙江东北部地区还将会出现特大暴雪(30-45毫米)。
之所以黑龙江东北部将会出现特大暴雪过程,原因是寒潮东移南下的过程中,会与暖湿气流交汇,由此形成降雨或者降雪。
其次,低槽不断加深,在槽前底层形成锋面气旋,使得暖湿空气不断被输送到东北地区。暖湿气流就相当于为东北地区源源不断地输送水汽,这些水汽在和冷空气交汇之后就会形成降雪落下,由此导致了东北地区形成暴雪,甚至特大暴雪,当地新增积雪深度在8-20厘米左右,局部地区可达30厘米以上。
要知道的是,东北多地在上一轮寒潮南下时也出现降雪,局部地区甚至出现特大暴雪。虽然这两次特大暴雪中心并未重合,但是在上一轮暴雪时,黑龙江多地也出现降雪,容易出现叠加效应。
受其影响,东北地区可能会出现持续到明年春季的“坐冬雪”。
积雪对动物的影响
所谓的坐冬雪就是指入冬后下的较大降雪,这场降雪之后气温会猛降,导致积雪长期不化,民间将其称之为“雪坐住了”,所以叫做坐冬雪。
我们小时候都听说过一句谚语“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有经验的农民会将雪比喻成麦子的棉被,冬眠的“棉被”越厚,麦子就能够长得越好。
这是因为积雪之中有很多孔洞、能够阻挡气流的流动,既可以阻挡寒气入侵,也能减少土壤热量外传,从而保护麦子越冬安全。
积雪融化时会吸收热量,使得土壤温度更低,这能够冻死土壤之中的害虫和虫卵,减少来年病虫害的发生。
积雪融化之后又会流入到土壤中,缓解土壤墒情,有利于小麦生长。
从这方面来看,冬季时如果出现冬雪似乎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但其实这都是有条件的,首先是这个谚语只适合小麦区,并不适合水稻区和牧区,这是因为水稻不耐寒,而牧区则是因为积雪会遮盖牧草,使牲畜难以觅食。
较厚的积雪会遮挡地表上的一切植物,如果只是暂时出现积雪,尽管也会冻死一些生物,但大多是老弱病残,强壮的个体依旧能够扛过最冷的几天。但如果出现较厚的冬雪,牲畜们将难以觅食,此时就需要人工增加饲料,还需要为其提供取暖的地方和设备。
较厚的冬雪对于野生动物也是灾难,因为积雪会减少它们觅食的场所。不过好在野生动物也有能够适应积雪的动物,它们的存在会帮助其他动物生存,比如:马群踏雪会留下雪道,帮助其他动物行动,雪道露出的植被,也会成为其他动物的觅食场所。
还有,积雪会反射阳光,较厚的积雪反射阳光能力非常强,导致绝大多数太阳能被反射回太空,只有极少的能量能够留在地面,使得当地冬季更冷,积雪更难以融化。
东北虎会受灾吗?
东北地区生活着许多野生东北虎,作为生活在东北地区的老虎,东北虎对御寒有自己的秘密武器。
首先是它们毛茸茸的毛发,每当冬季即将来临时,东北虎就会生长出较厚的毛发。
其次,夏秋季节时,东北虎会尽量多觅食,把自己养得胖胖的,积累足够多的皮下脂肪。这些皮下脂肪既能够作为它们冬季御寒的秘密武器,还能够在食物匮乏时提供能量。
有了这两个秘密武器,东北虎并不畏惧严寒。
但是,东北虎也比较害怕较厚的积雪,因为它们东北虎觅食需要采用伏击的策略,而积雪较厚的情况下,东北虎行走时不仅会发出声音,而且它们的隐蔽色也将会失去作用,增加狩猎难度。
幸运的是,寒冷和厚厚的积雪会冻死一些野生动物,东北虎可以以此为食。另外如果当地真的发生严重雪灾,导致东北虎受灾,那么保护区的工作人员也会根据需要,为东北虎提供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