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来回顾事件的始末,在2021年4月19日前后,杭州野生动物世界的三名饲养员先后违反操作规定,导致三只亚成体的豹子翻出围墙,逃至外面。
事情发生之后,该公司的高层经紧急会议之后,为了公司声誉及经济不受损失,决定向公众隐瞒这件事情,且偷偷自行组织力量进行搜捕,并于21日晚成功捕回了一只豹子。
直到之后陆陆续续发生了群众目击豹子事件,事情终于瞒不住了,该公司才承认有豹子出逃。为了避免周围群众的恐慌,以及出于安全等各方面因素考量,在各方力量的搜捕下,于5月8日下午,第二只出逃的豹子被抓了回来。
11月19日,杭州市富阳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这一事件,6名相关责任人分获不等的刑期。7个月过去了,这件事情算是告一段落了,但第三只豹子仍未找到,这件事情就远未结束。
许多人不解,我国一些省市的野外环境下,也有豹子生存,比如四川、山西、河北等,都有野生金钱豹,为何杭州野生动物世界的豹子出逃之后,就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搜捕呢?豹子出逃这件事为什么会这么严重?
豹子惧人,但也会伤人
相对于老虎来说,豹子更加惧人,它们生活在人迹罕见的地区,嗅觉和听觉都很灵敏,远远察觉到人类的动静,就会主动回避。
但这并不表示豹子不会伤人、食人,事实上豹子作为一种大型的捕食者,是非常凶猛的,拿印度的豹子来说,就经常伤人。
比如2020年7月份在印度北阿坎德邦被人们打死的一只豹子,就是“食人豹”,自21世纪以来,该邦先后已经有超过50只食人豹被人们打死了。
我国也有金钱豹生存,可为何印度的豹子频繁伤人,我国的豹子却鲜有伤人的现象发生呢?其实并不是我国的豹子更加温顺,而是人类活动对它们的影响不一。
印度的人口很多,豹子也很多,人类活动区域与豹子的活动区域存在大量重叠,比如即便是孟买这样的印度大城市,每到夜晚,豹子就会趁着夜色潜入街头捕食流浪狗。
在印度,豹子是很常见的捕食者。相对而言,我国的豹子数量就非常稀少了,而且大多都生活在人迹罕见的保护区内。
简单来说就是印度的豹子对人很熟悉,我国的豹子对人很陌生。《黔之驴》这篇课文虽然是杜撰的,但其中包含的一些知识点,还是很科学的,比如对老虎的描述,从陌生到熟悉,完全是两个样子,彻底摸清了驴的真面目,老虎就将其捕杀了。
对于豹子来说也类似,陌生感使它们远离人类,而一旦陌生感消失,它们会发现人类并没有什么可怕的,甚至比野生猎物还容易捕捉,于是印度就频繁发生豹子袭人事件。
当然,除了陌生感消失之外,印度豹子的生存压力也比较大,也更容易促使食人豹的产生。
出逃的圈养猛兽更危险
相信有很多人会认为,野生动物一旦经过人工驯养,野性就会消失很多,性格也变得更加温顺,相对于野生个体来说,危险系数会更低。
这其实是分情况的,如果在动物园里关起来,并给予它们足量的食物,那么这些野生动物的确会更“安全”一点。
可一旦如杭州的豹子般出逃了,那么就会是另外一码事,出逃的圈养猛兽,甚至比野生个体还要危险,因为它们缺乏野外生存能力,且对人类十分熟悉,在饥饿的迫使下,很容易会对熟悉的下手。
从陌生到熟悉,对人类而言,猛兽的危险系数是逐渐增加的。比如孙德尔本斯的红树林,生活着大量的孟加拉虎,这里是孟加拉虎最重要的栖息地之一,同时也是食人虎频繁出现的地区。
根据以往的研究,食人虎多为受伤个体,由于无法捕食野生动物,遂将目光盯向人类。而孙德尔本斯的食人虎,不乏健康个体,这是为何呢?
专家们深入研究之后发现,原来这里的人们经常进入红树林进行农业劳作,一来二去这里的老虎对人类的陌生感就消失了,于是就像《黔之驴》里描述的那样,老虎们就不再害怕了。
圈养的豹子出逃之后,一方面是离开了舒适区,这突如其来的环境变化会使得它十分不安,容易感到紧张,从而更易出现应激反应。
另一方面,小豹子必须经过母豹的悉心调教,并在与兄弟姐妹玩耍实践中掌握狩猎等生存能力,而圈养的豹子是不具备野外生存经验的,难以捕捉野生猎物,它们对人类则十分熟悉,饥饿会迫使它们向熟悉的人类下手,所以说从人工饲养环境下出逃的猛兽,某种意义上来说,会比野生个体更危险一些。
第三只豹子哪去了?
出逃的三只豹子,前两只早已找到,而第三只豹子却迟迟没有音讯,正所谓“活要见豹,死要见尸”,这只豹子究竟哪里去了呢?
对此网友们纷纷猜测,有人说该只豹子已经逃离了搜索圈,走到更远的地方去了,所以人们才迟迟没有找到。
也有人表示,圈养的豹子不具备野外独立生存能力,加上是亚成体的豹子,生存能力更弱,所以大概率是死掉了,只是人们还未发现它的尸体而已。
其实在这只豹子的音讯还未确定之前,任何可能性都是存在的。富阳附近的山林缺乏野生有蹄类动物,难以承载大型捕食者生存,加上是圈养的豹子,捕食更加艰难,因此大概率是离开或者死掉了吧?你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