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妻多夫制的蜜蜂,为何边飞边交配,雄性交配完为何就会死亡?

有一种动物,它们并不遵循着一夫一妻制,或者是一夫多妻制,而是保持着一妻多夫的制度。

不仅如此,雌性的择偶标准也非常简单,那就是在发情期时,雌性会飞向天空,其释放的信息素会吸引周围的异性。

尽管雄性们都想要和雌性交配,但是只有能够追得上雌性的个体,才有机会将自己的基因传递下去,而雄性交配之后的代价就是死亡,并且是内脏被扯出来后痛苦的死亡。

这种小动物就是蜜蜂。

蜜蜂

蜜蜂家族中有三种工种,其中灵魂人物是蜂王,蜂王会生产3种蜜蜂,其中未受精卵会发育成雄蜂,受精卵会发育成工蜂或者蜂王。

虽然工蜂和蜂王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但是它们两个从小吃的食物并不相同,从小以蜂王浆为食的受精卵会发育成蜂王,而以普通蜂蜜为食的则只能发育成工蜂。

蜜蜂家族中有明确的分工,其中最为忙碌的就是工蜂,它们不仅要保卫巢穴安全,还要负责采食花粉花蜜、照顾幼崽。

雄蜂则更像是“浪荡公子”,它们的身体其他功能已经退化,不仅无法采蜜,就连保卫巢穴安全都做不到。尽管如此,工蜂仍旧会养育它们,喂给它们自己辛辛苦苦采食的蜂蜜,因为工蜂知道雄蜂身负重要的任务:与蜂王交配。

蜂王看起来似乎是蜂群中的核心任务,但是它们更像是一个生育机器,每天不停地生娃,最多时日天可产上千粒卵。

婚飞

处女蜂到了交配季节时,会外出婚飞。婚飞的目的是筛选出优秀的异性,蜂王从小吃蜂王浆长大,体型较大,飞行能力也较强,只有强壮、飞行速度较快的雄蜂才能追上它,然后与它交配。如果飞行能力不佳,体型较为瘦弱的个体则很难有机会追上处女蜂,如此一来蜜蜂就完成了一次“自然选择”的过程。

雄性蜜蜂追赶上处女蜂之后,会在飞行过程中与之交配,只不过交配完成之后,处女蜂会将尾部紧紧闭合,导致雄蜂难以拔出交配器官,而雄蜂的交配器官又连接着身体内脏,处女蜂加速甩开雄蜂的过程中,会导致雄蜂的交配器官连接着内脏一起被带出体外。

没有内脏的雄蜂只能无可奈何地等死,即使没有遇到天敌,它们也活不过2个小时。如果遇到了蚂蚁或者肉食性昆虫,面对攻击它们也没有任何反击能力。从这里可以看出,雄蜂的交配器官其实是“一次性”的,一只雄蜂终其一生也只能和一个蜂王交配。

但是蜂王并不会只与一个雄蜂交配,在婚飞过程中,它们会尽可能多地与雄蜂交配,每次婚飞大约会与10多只雄蜂交配,然后将精子储存在体内,慢慢使用。

蜂王在婚飞结束之后,就会回到巢穴内产卵,之后它们将不再交配,而是使用储存在体内的雄性精子,直至死亡。

如果蜂王在婚飞期间没有与多个雄蜂交配,那么它们体内储存的精子数量就不够多,将会产下较多的未受精卵。

没有受精的卵会发育成雄蜂,而雄蜂又只吃饭不干活,如此一来就会导致工蜂更加辛苦,甚至整个种群储存的能量会入不敷出,导致种群崩溃,或者是工蜂扶持新的蜂王上位。

雄蜂的好处

在我们看来,雄蜂只吃饭不干活,唯一的作用就是交配,那么一个蜂群中的雄蜂数量越少蜜蜂产蜜量越大。

但事实并非如此,雄蜂虽然不干活,但是雄蜂的出现能够刺激工蜂采蜜。这是因为,雄蜂只消耗但不产蜜,蜜蜂种群为了平衡,就会刺激工蜂多采蜜,而工蜂多采的蜜除了能够满足工蜂食用之外,还额外增加了一部分,使得产量上升。

研究发现,同样两个种群,有雄蜂的种群采蜜量增加了8.4%~14.4%,工蜂出勤率增加17.1%~23.5%。所以养殖蜜蜂的人,也会留一些雄蜂,否则蜂蜜将会减产。

每年秋季时,花粉、花蜜来源将会减少,此时工蜂采蜜困难,而如果种群内的雄蜂数量依旧较多的话,种群内将会消耗量大于采食量。因此在秋季时仍旧没有完成交配的雄蜂,将会被蜜蜂种群踢出家族,雄蜂没有任何求生能力,离开庇护之后用不了太久就会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