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有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白和杜甫二人,两人年龄相差11岁,一个逍遥似神仙,一个一生愁苦似乌云,两人的价值观大不相同。可尽管如此,两人一见面,就如亲兄弟。
那一年,李白43岁,杜甫32岁,两人在古城长安相遇。这一次相会,被近代著名学者闻一多成为“日月相会”。
比“李杜文章”更感人的是“人生若只如初见”。还是老地方长安,但这一次,主角不是“李杜”,而是“刘柳”。这两人的见面,是在长安的大慈恩寺下。这是30多位进士新科,他们齐聚于大雁塔之下,为表达心中的喜悦,众人题诗留名,一个21岁的青年也在此留下了自己的名字——柳宗元。
柳宗元是河东柳氏,曾经也一度属于名门望族,无奈到了柳宗元的时候,家道中落,所以柳宗元刻苦读书,为的就是将来有一日能够考取功名,重振河东柳氏。
柳宗元见一个才子站在自己对面,和自己一样文质彬彬丶风度翩翩,正要开口询问对方的身份。这时,对方先开口说到:“我乃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与汉昭烈帝刘备属同宗同源,姓刘名禹锡。
柳宗元顿时感到一惊,在他看来,自己虽然家道中落,但也算得上是名门望族之后,想不到对方的来头更大。与此同时,他也不禁感慨“同是天涯沦落人”啊!
柳宗元也做了自我介绍后,两人互诉衷肠,成为了知己。那一年,柳宗元21岁,刘禹锡22岁,正当风华正茂之年。这次见面,虽然时间不长,但彼此之间都把对方当作了自己生命中重要的人。
公元803年,柳宗元回到长安担任监察御史,而比他早一年赴任的刘禹锡早就摆好酒宴,等待柳宗元的到来。两人相聚的这一夜,双方饮酒至深夜,抵足长眠,彻夜交谈。此时的大唐已经不再是之前的大唐了,在经历了“安史之乱”之后,早已辉煌不再,看到此情此景,两人不免发出一声感叹。
不过,也正是“安史之乱”让他们有了机会,正好大唐需要改革,需要励精图治,而两人的才华也正好被改革派的王叔其看重。在他的引荐下,刘柳二人成了太子李诵门下的红人。
在两人工作的地方,有一个计时的沙漏。有一天,柳宗元突发奇想,对刘禹锡说道:“天天看这个东西,梦得兄有何感想啊?”刘禹锡思忖片刻,随即作诗一首:“秦国功成思税驾,晋臣名遂叹危机。无因上蔡牵黄犬,愿作丹徒一布衣。”
刘禹锡在开头两句就运用了典故,秦国李斯和晋国诸葛长民就是因为骄傲自满、贪恋权力最终落得悲惨的下场。李斯在临死前对自己的小儿子说道:“我就是现在想和你一起去牵着黄犬去上蔡打猎,这么一个小小的愿望都满足不了啊!”
而最后一句“原作丹田一布衣”恐怕是李斯当时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了,他恨自己,他恨那个当初看到厕鼠和仓鼠的自己,恨那个追逐功名利禄的自己。
那么,李斯的想法是刘禹锡当时内心的真实想法吗?显然不是,刘禹锡只是告诫自己、告诫柳宗元,不要骄傲自满,否则未成功,反而会惨遭陷害啊!虽然要小心谨慎,却也一定要做出一番大事来,不要像当年的李斯和诸葛长民一样,未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便抱恨死去。就这样,两人一拍即合,准备干一番大事。
公元805年,太子李诵(唐顺宗)继位,他重用王叔文,进行改革。这一群年轻人为了变法,不顾一切阻碍,也不惜触动当朝权贵的蛋糕,如此一来,必然是引火烧身。
改革只进行了短短的140多天,便宣告了失败,宦官集团拥立新太子登基,而唐顺宗也成了太上皇,发起改革的“二王八司马”全部被贬,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二王八司马”事件。
柳宗元被贬到了永州,刘禹锡被贬到了巴蜀。两地都远离京城,凄凉荒芜,可柳宗元与刘禹锡的心态却截然不同。
初到永州不久,柳宗元的妻子便去世了。柳州之地,人烟稀少,没有了妻子的陪伴,中年丧妻的痛苦只有柳宗元自己心里清楚。柳宗元心情低落,写下了《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观民生疾苦,又写下了《捕蛇者说》。
而与柳宗元不同,刘禹锡被贬之后并没有悲观失望,写下了著名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其中的壮志豪情古往今来恐怕只此一人。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在巴山楚水之地,凄凉之情并不亚于柳州。但刘禹锡时不时地写信给柳宗元,告诉他一定要乐观、坚强地活着,相信终有出头的一天。
于是乎,柳宗元开始不再忧愁,开始寄情于山水,写下了《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从这段话当中,我们不难看出柳宗元心情变得开朗了许多。此时的柳宗元已经开始着眼于周围的一景一物。不过这也难怪,有了刘禹锡这样的好友给他排忧解闷,心情当然会有所转变。
在那段我们旁人看来晦暗、漫无天日的日子里,两人却自得其乐,活得开心又自在。10年之后,贬谪结束,柳宗元和刘禹锡再度被重新召回长安任职。
回到长安的两人,十分轻松自在。这一次,两人来到了长安城的网红打卡点——玄都观。刘禹锡一高兴,写下了一首诗:“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没想到的是“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这两句传到了权贵们的耳朵里。权贵们很快就听出了话外之音:刘禹锡是在表达自己的不满,特别是对我们这些借机上位的人表达出很大的不满。这一次,刘柳二人再次被贬。
“任刘禹锡为播州刺史”、“柳宗元为柳州刺史”。看到调令,柳宗元哭了,这一次他不是为自己哭,而是为好友刘禹锡哭。原来刘禹锡有老母要赡养,此番调往播州,必为死别。
因此,柳宗元请求把自己调往播州,刘禹锡调去柳州。即使自己因此获罪,也在所不辞。最后,皇帝被柳宗元与刘禹锡的情感所动容,也考虑到刘禹锡要赡养老母,所以把刘禹锡改为连州刺史。
柳宗元到任后的第四年便去世了。那一年柳宗元只有47岁。临终前,柳宗元让人带着书稿和自己家的孩子,连夜去找刘禹锡。刘禹锡悲痛大哭,他知道柳宗元这辈子有两个愿望:一个是让自己著作传世,另一个愿望是让自己的孩子成才。
过了很多年,刘禹锡看着远处的夕阳,沉默不语,他想到了很多年前的那一幕:"我乃河东柳氏”、“我乃中山靖王、汉昭烈帝刘备之后”,说完两人哈哈大笑,携手奔向长安殿……
来源:云上小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