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又地震了。2021年11月17日,四川宜宾在8个小时内三次地震,其中两次发生在深夜,最小2.9级最大的一次4.7级,电视机被晃倒、人们被从床上摇醒。但这个级别的地震对于四川人来说算不了什么,打扫完地上的碎玻璃接着睡。
四川宜宾连续发生地震
有朋友说,小地震经常发生是件好事,小地震多,就不会发生大地震。
果真如此?
地震是由地壳岩石板块运动造成的。我们脚下的地壳板块有几十公里厚,当板块相互挤压、拉扯、错动,应力达到一定限度时,坚硬的岩石会突然发生破碎,瞬间释放出的强大能量堪比原子弹爆炸,震动波传递到地面并且向四面八方扩散开来,就是地震。
应力聚积使岩层断裂 诱发地震
应力是岩石内部抵抗形状变化的内力,如果变形缓慢发生,应力一点一点释放出来,我们能感到一连串小地震,甚至感觉不到震动;要是地层突然“啪”地一下断裂,应力就会突然释放出来,就是大地震了。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小地震越多,大地震就少,这是有道理的。
大震破坏力巨大
四川地震多发,这与它的地理位置有关系。
大约4亿年前,四川这块地方还是汪洋大海,随着地壳不断变化,这里在2亿年间几度起伏。到了1.9亿年前三叠纪时,四川盆地升高变成了一个陆地湖泊,随着湖水干涸,最后形成陆地。在大约5500万年前,印度板块以每年18~19.5厘米的速度向东北方向冲撞欧亚大陆板块,并且斜着插进欧亚大陆板块下边,制造出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
地球板块不断运动
由于西、南方向激烈的造山运动,四川盆地受到推挤,四周山地隆起,同时在地下产生许多断层。
几千万年以来,印度板块始终没有停止移动,它现在每年都要向北推挤4.5厘米,强大的应力在地下岩层中积累,这就是中国西南区域地震多发的直接原因。
四川盆地受到持续挤压
我们通常以“震级”来衡量地震强弱,大多数人对附近小于里氏2.5级(M2.5)的地震没什么感觉,在2.5~4.7级之间的叫有感地震。震级大小与震源释放能量的多少有关,但不是倍数关系,有人以为2级地震比1级强一倍,这是错的。
在里氏震级表里,3级地震波的幅度是2级地震波振幅的10倍,能量约增加32倍,同样地,M4是M3振幅的10倍,能量又强32倍,以此类推。
8级地震释放的能量是3级地震的多少倍?大约3300万倍!
如果某个地区地下能量不断积聚,未来可能会发生一次8级强地震,你想通过小地震将其“化解”,就需要连续发生3300万次3级地震,或者至少100万次4次地震。假设每1秒钟来一次4级地震,大地会像筛子一样摇11天半!很显然,地球不会这样干。
由此可见,如果某个地区将来可能发生大地震,那就必然会发生大地震,因为地下岩石断层积累的强大应力必须通过大地震释放出来,寥寥几次小地震不足以对应力有明显削减。
与我们所希望的相反,小地震常常是更大地震发生的前兆。在所有中到强烈度的地震活动中,大约40%都发生了较低烈度的前震,前震与主震间隔的时间有长有短,短的仅几秒或几分钟,长的会延迟几天甚至几年。有地震学家认为2002年印尼苏门答腊地震(M7.4级)是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M9级)的前震。
地震造成地面错位
小地震不是大地震的“安全阀”,它或许可以稍稍减轻一点板块间的压力,拖延或者降低下一个大地震的严重程度;更多时候它是大地震的诱因,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地震学家至今无法准确预测地震,但如果一个板块活跃的地方发生了比较小的地震,你不能掉以轻心,做一些预防措施,确保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