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内部是什么样子?生活在地球表面的人类一直对此充满好奇。如果能钻入地下,来一趟穿越地心之旅,会看到哪些奇景?无奈当今的技术手段尚不足以让我们直接深入地下观察研究。
不过,科学家们还是想到了其他方法来间接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比如人们根据钻井采矿中获得的资料和火山喷发的物质来分析,逐步弄清了地球内部的温度、密度、压力和化学成分。特别是近百年来,人们利用地震波来研究地球内部的结构和物理状况,终于揭开了地球内部的神秘面纱。
当地震发生时,产生的地震波就会传到四面八方。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所通过的介质的性质有关,地面上装置的地震仪接收到地震波后,就能分析出许多地下的情形,进而描绘出地球内部结构的特点。
研究结果表明,地球内部可以分成好几个同心圈层。粗略地看,它大致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又称“中间层”)、地核三个圈层。
地壳是地球外部的一层坚硬外壳,由各种岩石组成,平均厚度为33千米,但各地并非一样,一般大陆比海洋厚,高山比平原厚;地幔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距离地面33~2900千米;地幔以下到地球核心部分就是地核了。如果把地球比作一个鸡蛋,最外部薄薄的地壳好比蛋壳;位于中心部位的地核就是蛋黄;像裹着蛋黄的蛋白一样包围着地核的,那就是地幔了。
通过进一步用地震波“这盏明灯的照射”,地质学家们发现,地壳还可以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富含硅、铝元素,下层富含硅、镁元素。地幔也可再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在上地幔上部存在着一个软流层,里面储存着大量流动的岩浆,成为岩浆的发源地。软流层顶部的上地幔部分与地壳共同构成了岩石圈,在软流层上运动。地核外层为外核,其物质状态可能为液态(或处于熔融状态),地核内层为内核,其物质状态可能为固态。所以说,地球这只特大号“鸡蛋”煮得并不太熟,它的“蛋黄”还有一部分呈现液体状态呢。
作者:宋波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