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收到好朋友的微信:
“我感觉自己在这段关系中,已经一点尊严都没有了。”
看到这条消息,心一下子就揪了起来,也决心(就算回头会被朋友责怪)好好劝一劝她——爱一个不爱自己的人也没关系,有时候光光是别无所求地爱着一个人,就能给自己带来好的影响。但绝对不能爱一个让自己觉得失去了尊严的人。
“尊严感”是被严重忽略了的一件事。事实上,我们的自尊水平、希望感、健康的自我和关系,都必须建立在尊严的基础上。失去尊严,人们一定会陷入焦虑、抑郁等负面的状态,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舍弃生命的想法。
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尊严感”。
好像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少用到尊严这个词。那就先让我们从最简单的词典定义,看看什么是尊严:
尊严,是一种“值得被尊重、重视的状态或品质”,一个有尊严的人,是值得被人认真对待的人;
尊严也代表了一种庄重颜色的行为风格;最后,尊严还代表了自我尊重、以及对自我的自豪感。
英国Royal College of Nursing则提出,尊严是人们对于“自己和他人的价值”的看法、感受和行为。用有尊严的方式对待别人,则指的是用“让ta们能感受到自己是有价值的存在”的方法对他人,把ta们看成是有价值的个体,尊重地对待ta们——
如果你也曾经在一段错误的关系中,感到对方对待你的方式如同你没有心、也没有价值,犹如你是不会痛、不会受伤的非人类,不要怀疑,ta就是没有用有尊严的方式对待你。
尊严被认为是人类“与生俱来”就应当拥有的,人人生而有之。正如同“天赋人权”,尊严在西方社会被看作伦理的基础性要素。
哲学家、伦理学家Kant曾经发表过一段关于“价格”和“尊严”的精彩的论述:
一个东西如果有“价格”,意味着它能够被拿出来与其他事物的价值做比较、做测量。它有某种实用主义认可的价值,比如经济价值。而有尊严的存在,只能从内在价值的领域去衡量它。
Kant指出,价格和尊严是无法并存的。有价格的,就一定没有尊严。而有尊严的,则不可能有价格。人的尊严,来源于人生来就有的内在本质。人是存在的主体,人的尊严意味着人不能被“片面地使用”,不能被他人估价。每个个体存在的独特性都是无价的。
尊严感对我们的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力。
1.当个体意识到自己的尊严(理论上一个人如果被健康地抚养长大,没有遭遇过摧残尊严的经历,感受到自己的尊严是一种本能。关于尊严被损坏的情况,后文会详细论述),ta在面对自己人生的种种决策和选择的时刻,就能够本能地做出维护自身利益、对自己的长期发展最为有利的决定。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像我朋友这样,长期深陷在让她不断妥协尊严的关系中,恰恰是尊严受损后的表现。倘若她能够修复自己的尊严感,则自然能够做出对自己更有利的选择。
2.有尊严感的人,恰恰才能够在人际中保持谦和,认真对待他人,尊重他人。有尊严的人,能够深深了解到,自身的价值与生俱来,正因为ta们对自己有这样深的尊重,ta们也能够理解到他人作为人类的一员、作为其他的生命,同样拥有被好好对待的“天赋人权”。
而如果自身的尊严感受损,则一方面不懂得好好对待自己,常常让自己被不值得的人伤害;同时在自己有更大力量和更高权力时,也容易以错误的方式对待他人。尊严和特权的区别,就在于是否尊重人人平等的本质价值。不懂得尊重自己、维护自己尊严的人,也容易不尊重他人、伤害他人的尊严——反过来推论也是成立的。因此我们能够很容易地在人群中,区分出那些“有尊严感的人”和“自我中心、自大的人”。前者温和而坚定,面对伤害自己的人能够坚定维护自我利益,而面对其他人则总是得体、真诚地相待。后者误以为自己尊严感很高,其实从不考虑他人的价值和他人值得什么样的尊重,本质上也不懂得真正尊重自己。
因此尊严对个体很重要,对社会也很重要。把个体连接在一起的事物,正是人们共通的、对于被看见、被听见、被公正对待、被理解的需求,是每个人都有的感受到安全的需要。一个有尊严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非常和谐。
3.尊严感还会带来希望感和生活满意度的提升。研究发现,尊严疗法对于抑郁症患者的康复效果卓然,因为尊严疗法能够唤起抑郁症患者的自豪感、以及由于感受自己生命的自豪感,产生掌控生活的信心,以及对于生活的希望感(Vaghee, & Heydari, 2016)。
研究还发现,随着人的成熟和发展,当ta们形成了对自我的整体性的认识,和对整体的自我的尊严感,ta们也会表现出更高的动机,去开展那些亲社会、亲他人的活动(Sheldon & Kasser, 2001)。更重要的是,ta们的生活满意度也会变得更高(McAdams etal., 1993).
如同前文所说,尊严感会在一定情况下受损。此时,个体容易出现“羞耻感”,有时这种羞耻感难以被现实解释(现实中没有什么值得羞耻的问题),关系也会陷入紊乱,无法做出好的决策,不断陷入自我伤害和伤害他人的行为。
以下几种情况会损害我们的尊严感:
羞辱(humiliation)
羞辱指的是来自其他个体或群体的一些贬低我们自我价值的行为。心理学家指出,侵犯我们尊严感的行为是能够被我们的直觉感受到的,即便是那些很微妙的、似乎找不到证据的羞辱行为。这些羞辱行为强迫我们“低头”,它们让我们感到自我价值低下,失去尊严感。
羞辱不一定来自于敌人,有时会来自最亲的人甚至父母。在健康的自尊没有建立起来的童年、少年期遭受持续的羞辱,对尊严感的伤害极大。
2. 物化(objectification)、工具化(instrumentalization)和去人化(dehumanization)
有一些行为把人当作满足自己目标的工具:比如把女性功能化为性工具、照顾家庭的工具或情感陪伴的工具;同样也有一些男性被工具化为“买单atm”。还有一些行为,把他人看成“低于”自己的存在。被当作这些行为的对象,会造成尊严的损伤。
比如遭遇“渣男渣女”,自己被看成自己局部、片面的功能,成为满足其欲望的工具,会造成尊严的严重损伤。
所以,无论是约会还是亲密关系,我们都要学会在“不妥协尊严的前提下,努力做出解决问题的尝试”。正因为尊严是我们的存在根本,如果一段关系或者一种生活处境让你感受到了尊严的受损,你应当坚决地离开它。
值得注意的是,自我工具化/去人化也会导致尊严损伤。那些被金钱至上主义洗脑,把自己看成物品、给自己标价,在婚嫁/钱性交易市场上待价而沽的行为,也在自己伤害着自己的尊严。会带来隐秘的羞耻感,和扭曲的关系,同时也无法好好对待他人。
3. 贫穷或其他类型的资源不足
当资源不足,自我的基本存在与发展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也会让尊严受损。但这种受损并不是必然发生、也不是不可修复的。如果有强大的内在资源,能够以积极的人生叙事解读自己的生命故事,则可以避免尊严的受损。
在生活的不同方面和不同时期中,有没有曾经让你感到自豪的经历?
有没有解决过对你来说意义重大的问题?
有没有过在某一段生命经历中,你某方面的需求得到了满足?
有没有过一个人,深深地认可你、接纳你、关心你的利益和福祉,会为你的不幸遭遇悲伤?在和ta的关系中,你曾体验过被有尊严地对待?
思考并且写下你对于这四个问题的回答。然后选择一个家庭成员、或者一个朋友,分享你的回答。
研究发现,谈论自己过去的成功经历、回忆过去喜悦、快乐的日子,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对情绪的掌控感,和自己对生活的管理能力。同时这些记忆,也会成为希望感的一处源头。
此外,和家人朋友分享这些回忆,能够让我们获得关注和肯定,过程中也会体验到深度人际交流的喜悦。
如果你感到自己曾经有过尊严受损的经历,你不妨试一试这个书写+分享的练习,看看能否从过程中体会到尊严逐步提升的感觉。
此外在你的日常生活中, 我们也提醒你要有尊严地对待他人:
对他人的生命处境保持共情,如果做不到,请保持尊重和不评价
当他人有观点想要发表时,聆听ta,鼓励ta
对他人的贡献表示承认和肯定拒绝背地里议论他人、拒绝取笑或羞辱他人的行为
相信他人的价值,相信他人值得被真诚的对待
References:
Robbins, B. D. (2016). The heart of humanistic psychology: Human dignity disclosed through a hermeneutic of love.Journal of Humanistic Psychology,56(3), 223-237.
Vaghee, S., & Heydari, A. (2016). The Effect of Dignity Therapy on Hope in 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sion Disorder.Global Journal of Health Science,8(12), 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