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不骗中国人?双十一的祖传套路,骗到你了吗?

今天是11月12日,距离双十一“购物节”已经过去整整一天了。

跟天猫双11的数据显示,昨天凌晨仅仅用了45分钟的时间,就有411个中小品牌销售额突破千万,382个品牌成交额超过1亿元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个数字的背后,不知有多少人黑着眼眶熬着夜,付完一个个订单尾款;也不知多少人为了研究满减凑单,提前一个礼拜精打细算。

各位小伙伴又贡献了多少呢?

把你贡献的额度打在留言区里!

(图片来源于网络)

每年双十一过后,总有一大批人为自己的一时冲动消费而懊悔不已。

立下flag:再买东西就“剁手”,因此,双十一的另一个名字又叫“剁手节”。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是,现在各位喊的剁手那都是闹着玩,在古代,还真有人因为买东西被剁手的。

话说在西汉景帝时期,景帝后宫有几个妃子就特别爱花钱,经常花国家的钱去购物,买回来一些华而不实的奢侈品。

国家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一来二去汉景帝就不高兴了,一气之下就把这几个特别爱买东西的妃子手给剁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之后,后宫的妃子就再也不敢乱买东西了。

所以,别以为购物剁手是现代人的专利,在买东西方面,咱老祖宗可是一点也不含糊。

1 论购物,古人可一点都不含糊

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生活用品天不生地不长,古人想要正常过日子,也要买东西。

但是古代可没有某宝某多多这样的网上购物APP,想买东西就得上街。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古代的商品经济没有今天发达,交通也不怎么便利,所以为了一次性把所需的商品买全,人们就会约定一个日期集中购物,有些地方半月一集,有的地方一月一集,还有的地方一年一集。

这种集中购物的场所就叫作“集市”或者“墟市”、“集墟”。

集市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

(图片来源于网络)

《周易·系辞》中记载:“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大概意思就是说中午的时候,市场开门,聚集大量的人和货物,人们相互交易,各取所需。

因此,人们去集市上购买商品的行为就被称为“赶集”或者“趁墟”。

除了每月定期的集会之外,古代商家还会在五大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元节、七夕节以及各类小节日里集中开市。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节日里,无论是商品的种类,还是买卖的热闹程度,都比平日里要火爆许多,这也就是古人们的购物狂欢季。

跟今天的“双十一”一样,古代的购物狂欢节,也拥有自己的专属称呼。

比如,春节前的购物节叫“腊月集”,春节期间的购物节叫“庙会”,元宵节的购物节叫“灯市”,七夕的购物节叫“乞巧市”等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

2 古代购物节,广告也疯狂

有了购物节,各个卖家之间也就有了相互竞争关系,其竞争之激烈,丝毫不逊色于今天。

自古同行是冤家,为了能招揽顾客,各个商家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很早以前的店铺就开始“打广告”了,除了敲锣打鼓,高声吆喝这些再平常不过的手段之外,有的商家会在门口挂“招幌”来吸引路过的客官。

招幌,顾名思义就是招牌+幌子,招牌上写店铺的名称、字号,幌子上写店内的商品。

(图片来源于网络)

等到印刷术被发明推广之后,商家“打广告”的花样就更多了。

比如,北宋时期“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就是印刷纸质版小广告,这可算得上是“传单广告”的鼻祖了。

这张诞生于北宋时期的小广告,可比英国最早的印刷广告还要早上三百年。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了照顾到一些文化水平低的客人,很多商家在挂招幌、发传单的同时,还会直接把实物挂在店门口。

卖鞋的就挂鞋,卖酒的就挂酒葫芦,这样就算不认识字也能知道是卖什么的了。

3 满减、分期、带货,都是古来有之

咱们现在“双十一”,除了铺天盖地的广告之外,各种优惠活动也是拉满了氛围。

古代商家的促销手段同样也是五花八门。

咱们现代网上购物,经常会看到各种促销满减的优惠券。这种促销方式古代的商家也有,叫“红票”,类似于咱们今天的返券,只要消费满一定金额,就能领取,下次再来的时候就能享受优惠。

餐饮行业比较常见的手段叫“撒赞”,跟现在超市那些免费试吃一个意思,先尝后买。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古代商家也支持信用卡、花呗等付款方式,叫“赊销”。

很多古代富人出门就没有付钱的习惯,到了月底,商家整理好账单,提供上门收款服务,因此又称为月结。

买的东西太多不方便?别担心,一般商家还会有免费送货上门的服务,在古代又被称为“送利”。早在宋朝,人们就可以体验拆快递的快乐。

(图片来源于网络)

除此之外,古人也跟某多多一样,利用游戏来招揽顾客,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关扑”。

关扑就是用预售商品作为彩头,用转盘、抛铜钱、套圈的方式,只要赢了游戏就可以免费或低价拿走商品。

相当于我们今天玩的的抽签转盘摸奖一类的游戏。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种营销方式恰好抓住了大众贪便宜的心理,所以上至王公大臣,下到平民百姓都很喜欢。据说宋仁宗就经常在宫里组织关扑,有一次还输给宫女一千多文的私房钱。

由于关扑带有一定的赌博色彩,导致很多人上瘾,甚至沉迷,于是朝廷规定,每年只有元旦,冬至和寒食节这三天的购物节可以摆摊关扑,其他时间一律禁止。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古人促销方式都这么多种,现代人的促销方式更是多种多样,目的都是一样的,就是领着你花钱。

4 变了味的促销活动

但是,随着促销规则越来越复杂,花样越来越多,“双十一”也慢慢变了味。

在铺天盖地的促销背后,商品到底有没有打折、打了几几折,各种券怎么用才能更便宜,预售价、券后价、“定金+尾款”到底哪个更优惠……

消费者们想要清空购物车里的商品,得先算得清这一道道“数学题”才行。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些媒体为了弄清真相,就对某些平台、商家和商品进行了长期的跟踪和比照。

结果号称打折力度最大的双十一期间,价格反而是全年最贵的,让人哭笑不得。

这种经历小编也深有体会。

去年双十一,小编在网上看到某坚果旗舰店做活动,满300减210,因为平常也比较喜欢吃坚果,也比较喜欢这个品牌,便冲着活动,赶紧去剁了一把手。

结果节日过后发现,到手东西的价格不但没有比实体店里便宜,反而还贵了几块钱,顺便觉得自己被商家当傻子给骗了,体验感极差。

(图片来源于网络)

除了虚假的价格,买到假冒伪劣商品也在双十一成了“正常现象”。

在销售洪峰袭来之际,一些平台和商家为了降低成本,不仅在商品质量上大打折扣,还附加各种霸王条款、阴阳合同。

为了骗取消费者们的信任,花钱刷单、虚假好评、数据造假也成为一些平台和商家们“不能说的秘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因此,在今年双十一前的11月6日,市场监管总局特意下发了一份《关于规范“双十一”网络促销经营活动的工作提示》。

规定里面明确要求,严禁商家双十一先提价后打折,严禁刷单炒信虚假评价。

5 写在最后

从2009年开始,“双十一”已经走过13个年头了。曾经打破无数次刷新成交记录的全民购物狂欢,到今年,也明显降温了。

虽然双十一的活动依然遍布大街小巷和每一个APP,但是人们对于双十一的关注度肉眼可见的大不如前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同样的感觉,今年的双十一身边的很多朋友也都没有买任何东西。

甚至连提都没人提,没有以前那么让人兴奋和激动,反倒是给人一种悄无声息的感觉。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双十一如果还想要回归到以前的盛况里,那么就请商家和平台必须拿出足够的诚意,别把消费者当成割完一茬还有一茬的韭菜,否则未来只会一年不如一年。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关于双十一,大家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欢迎大家留言区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