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舟13号飞行任务中,中国太空漫步第一人翟志刚,和中国首位出舱的女航天员王亚平,一起完成了本次任务的第一次出舱。
但年纪大点的朋友肯定记得,这并不是翟志刚第一次出舱活动,因为他的第一次出舱要追溯到2008年的神舟7号任务期间了,当时那句著名的“我已出舱,感觉良好”就是翟志刚说的,并且他还在太空中展示了五星红旗。
后来回到地面接受记者采访时,被问到太空漫步是怎样一种感受?
翟志刚回答:当时出舱后地球在头顶上悬着,自己和飞船也在太空中悬着,以至于看地球都有点害怕,怕地球飘跑了。
其实从本质上来说,我们所在的地球就是一艘巨型飞船,只不过这艘飞船是个球形,而且一直在以每秒30公里的速度绕太阳公转,也不乱跑。
翟志刚看见的地球悬浮在宇宙中,也确实是地球在宇宙中的真实表现,而且除了地球,太阳和月亮,金星和火星,我们所知的一切星球,其实在视觉上都悬浮在宇宙中。
但很多人想不明白的是,在已知地球质量为60万亿亿吨的情况下,它为什么还能悬浮在宇宙中呢?
是什么力量在托着地球?
物理学家告诉我们:是引力
最早意识到星球运行背后的原因的,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他同时也是古典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在万有引力定律和力学三定律的帮助下,牛顿能预测从天体运行层面到细胞分裂层面的一系列行为,甚至直到今天,科学家们往月球或者火星发射探测器,也都还得用到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和力学三定律。
但牛顿并不是完美的,因为他直到最后也没弄明白引力的产生机制,换言之就是说,他不知道是什么力量在太空中托着地球,他只是把引力当成一种伴随着质量一起出现的固有属性来看待和研究的。
直到爱因斯坦的出现
在以光速不变为基础,推导出狭义相对论后,爱因斯坦开始将引力纳入相对论的框架之中,并最终形成了广义相对论。
在物理学界,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是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加强版,但这并不是说广义相对论推翻了万有引力定律,只是两者的应用范围不同而已。
广义相对论解决的是近光速和强引力场状态下的宇宙,比如中子星附近的引力,黑洞附近的引力,而万有引力定律解释的是低光速和弱引力场状态下的宇宙,也就是我们生活的宇宙,同时也因为目前人类的探测器飞行速度远远达不到光速,所以科学家们发射飞船时,计算相应的数据用万有引力公式就足够了。
接下来,我们来解释地球悬浮之谜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认为,宇宙的时空结构是一片类似于蹦蹦床的状态,质量不同的天体在这个蹦蹦床上压出了不同程度的凹陷,但由于我们无法直接看到时空结构本身,所以在我们的眼里地球就是悬浮着的。
而事实上,地球其实已经把时空压出了凹陷,而这种凹陷产生的几何跌落,就是日常生活中具体表现出的引力,因此我们才能站在地球上,而不会飞到天上。
而当某个天体的质量大到一定程度,它压出的凹陷就会把蹦蹦床的某一区域压出一个窟窿,进而就会让周围的物质都坠入这个窟窿里,这种窟窿在宇宙中的具体表现就是黑洞,任何进入黑洞事件视界之内的物质,都将在宇宙中永远消失。
归根结底
重达60万亿亿吨的地球并不是飘在宇宙中的,是时空结构本身的扭曲承受了它,而时空扭曲产生的几何跌落,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引力。
而且就像苹果落向地心一样,地球绕太阳的公转,其实就是在朝太阳坠落,只不过地球本身30km/s的公转速度产生的离心力,刚好和太阳吸引地球的引力平衡了而已,就像人造卫星和地球引力的平衡关系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