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在军迷之中总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那就是德军之所以在1941年失利于莫斯科城下,全是因为苏联极端寒冷的冬天给德军造成了难以承受的损失,迫使德军在即将攻克莫斯科之时不得不撤军。
不仅是坊间流传,这一说法在很多军史著作、研究论文乃至档案资料中都被反复提及。似乎苏军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全靠“冬季将军”发威。倘若没有这场严冬,莫斯科就守不住了。
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
上图_ 莫斯科保卫战,苏联士兵正在作战3
严寒来的没有那么早
翻看二战战史,我们能够得知,莫斯科保卫战始于1941年10月1日,结束于1942年1月20日。期间,德军于1941年12月5日被迫后撤,苏军展开反攻,并取得最后胜利。
而查阅同期苏联气象资料,会发现其实在德军处于进攻态势的10月1日至12月4日这段时间,苏联的天气并没有寒冷到令人难以承受的地步。据当时的天气记载:11月4日和8日,莫斯科近郊的最低气温为-7℃和0℃。而11月11至13日虽然曾降到下-15℃,但后来也回暖至-3℃。这种程度的低温,对绝大多数德军官兵来说,并不会觉得难以承受。
上图_ 莫斯科保卫战,莫斯科民兵日常军事训练
即便按一些人所说德军未按时发放御寒衣物,但依靠战场缴获(当时德军处于攻势之中,能够控制绝大多数交战地域)和通过各种土法加厚衣物,对寒冷天气还是有一定抵御能力的。
很多资料中类似“莫斯科战区气温骤降到零下三四十度”这样的记述,实际上真正发生的时间是在12月7日以后。也就是说,严寒其实是在苏军转入反攻之后才来临的,而此时的德军早已停止了前进。之前苏德两军在莫斯科城外的殊死搏杀,根本就是在并不太寒冷的天气下进行的。
上图_ 莫斯科郊外,红军战士进攻被德军占领的村庄
德军的止步缘于苏军的浴血奋战
在战争爆发伊始,由于苏军整体技战术水平逊于德军,加之对德军以“闪击战”为主要作战样式发起的多路进攻估计不够、准备不足、举措不当,致使苏军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但苏军毕竟是本土作战,能够从各地抽调大量有生力量充实战力,而且苏军各级指挥员的指挥能力也在血与火的实战历练中不断提升,官兵们的作战技术也有了提高,最初大溃败的混乱所引起的恐惧气氛也慢慢消除。
特别是朱可夫大将出任莫斯科保卫战总指挥后,针对德军作战特点,有效组织了以炮兵为核心的大纵深多层反坦克防御体系,及以骑兵-机械化集群为主的机动防御手段,有效遏制了德军的攻势。正是因为苏军逐渐摸清了德军的“脉”,找到了对路的打法,这才能对德军有所克制。
上图_ 莫斯科保卫战期间,莫斯科高尔基文化公园,苏联士兵准备高射炮回击德国轰炸机。(1941)
当然,就当时苏德两军整体情况的对比来看,德强苏弱是不争的事实。苏军虽然依靠各种方式努力扩充兵员,但仓促间组建起来的部队,其官兵不论是经验、能力还是战意都远远无法与身经百战的德军相提并论。而在主要技术装备上,德军的火炮、坦克、飞机、兵力都比苏军强。在数量、质量都不如对手的情况下,广大苏联军民为守住自己的首都无不浴血奋战。
德军的推进速度,从平均每昼夜推进20-30公里,降至1.2公里。德军每前进一步,都不得不经历一番残酷的战斗,付出巨大的代价。到1941年11月底,已临近莫斯科城郊的德军在各个方向的进攻均完全停滞。
可以看出,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绝对是苏联军民用鲜血和生命拼出来的。如果没有他们不屈不挠的顽强抵抗,气温就算降得再低又有什么用呢!
上图_ 苏联士兵沿着解放大街走过被击毙德军士兵身旁
没有严寒,德军照样无法攻克莫斯科
实际上,在德军发起对莫斯科的总攻之前,看似强大无比的德军已是强弩之末。苏军游击队对德军补给线的有力打击,使得德军后勤补给跟不上作战需要,加上运力不足,德军甚至有部队发生了两天吃不上一顿饭、五天没有热食供应的现象。
而为了保卫补给线,德军又不得不抽调重兵在铁路沿线驻守和在后方围剿游击队,又导致本就紧张的兵力更加捉襟见肘。9、10月连绵不断的秋雨,德军大量的摩托化车辆因屡屡陷入淤泥而故障频发甚至报废,令德军的行动速度只得一再放缓,无法抢在苏军之前达成快速突破。
上图_ 莫斯科城外的沃洛科拉姆斯克,德军撤退时留下的军事装备
上图_ 两名苏联红军战士站在被击毁的德军坦克前
更为要命的是,德军损失的武器装备,尤其是对“闪击战”来说至关重要的坦克装甲车辆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补充。德军进攻莫斯科所投入的3000辆坦克,到1941年11月29日时仅剩1170辆,这无异于是把德军这头猛虎的獠牙掰断了半截。
事实上,在德军于10月4日艰难占领奥廖尔后,古德里安大将在电报中描述莫斯科之役说到:“我军坦克遭受巨大损失,因此迅速的、不断取胜的前景消失了。”注意这个时间节点,这可是莫斯科保卫战刚刚开始仅3天,使古德里安发出如此感慨的原因也是因为严寒吗?答案不言自明。就算没有严寒,以德军当时的实力来看,也无法拿下莫斯科。
上图_ 莫斯科保卫战中,投降的德军
莫斯科之战的重要意义,在于苏联凭借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表明自己完全可以抵挡住德军的疯狂进攻,尽管损失颇为巨大。更重要的是,它标志着德军已不可能在短期打败苏联,而战争拖得越久,有着天然体量优势的苏联就越是有利。严寒虽是导致最后德军崩溃的一个原因,但绝不是最主要、起决定性作用的原因,更不是唯一原因。
冷战时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出于意识形态对抗的需要,不断对苏联红军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的贡献进行抹黑,并借势降低苏联的影响,贬低其国际形象。
明明是苏联军民用自己的牺牲换来的重大胜利,却被说成是“冬季将军”的功劳。我们对此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仅是对历史的亵渎,更是对千千万万为人类和平献出生命的苏军将士的莫大不敬!
作者:林森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
〔1〕《铁血苏德》 徐焰著
〔2〕《巨人的碰撞》 戴维.M.格兰茨、乔纳森.M.豪斯著
〔3〕《回忆与思考》 朱可夫著
〔4〕《东进:1941-1943年的苏德战争》 保罗?卡雷尔著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