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前三季度GDP领跑全国背后:经济发展新动能强劲

前不久,全国前三季度GDP发布。和中国前三季度9.8%的经济增速相比,长三角地区三季度GDP亮眼,其中江苏、浙江、安徽三省跑赢全国,上海市持平。

从这张“成绩单”上看,长三角前三季度经济发展新动能引擎强劲,这离不开发展理念的转换。“创新”“双循环”“绿色低碳”已成为长三角城市的一致认识。

创新动能澎湃 新产品快速增长

长三角,覆盖上海、浙江、江苏、安徽三省一市全域,以35.8万平方公里的区域面积、2.25亿的人口总量,创造了接近全国1/4的GDP,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从前不久发布的前三季度经济数据来看,江苏GDP84895.7亿元,同比增长10.2%;浙江GDP52853亿元,同比增长10.6%;安徽GDP31874.8亿元,同比增长10.2%;上海GDP30866.73亿元,同比增长9.8%。长三角GDP总量依然领跑全国城市群。

经济增长中,创新一直是最亮眼的一抹底色。上海作为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领头羊”,拥有无可匹敌的科技研发实力,在高端设备制造方面优势明显。前三季度,上海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5.9%,高于规上工业总产值2.6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汽车、数字创意、新能源分别同比增长230%、29.2%、27.2%。

紧盯核心产业链招商,以创新链支撑产业链,是“苏大强”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秘诀之一。有关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江苏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9.4%、20.7%,增速分别高于规上工业平均水平3.6和4.9个百分点。

作为制造业大省,近年来,浙江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前三季度浙江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同比增长36.8%,增速比营业收入高8.1个百分点,一大批未来工厂的建成投用描绘出“浙江制造”新图景。

安徽作为长三角城市群中一匹“黑马”,随着创新驱动发展的推进和科技创新策源地的建设,区域创新能力持续提升,连续九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今年前三季度,安徽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经济比重持续提升,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1.7%,增幅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高8.4个百分点。

“双循环”畅通 带动产销两旺

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三周年。在“一体化”大背景下,“轨道上的长三角”日益成形,“双循环”带动长三角经济高速发展。

据悉,今年长三角铁路建设继续“高歌猛进”,投资规模保持高位运行,全年投资预计在750亿元以上,计划开通新线里程833公里,开工项目11个、投产重点项目6个。交通一体化,加速了经济一体化发展。

10月22日,中欧班列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专列搭载了100标箱、价值700多万美元的货物在苏州首发,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的货,一起“包火车”去欧洲,为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和进出口企业开辟了高效便捷的国际物流新通道。

长三角位于临海区域,拥有16个亿吨港口以及淮河、长江、京杭大运河等重要河流,助力“铁海联运”“公铁联运”发挥出最大效能,不仅畅通了经济的内循环,也让作为国际贸易窗口的长三角在国际大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角色。

前三季度,上海货物进出口总额2.9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4%。在全球供应链重构中,上海企业表现出产业链供应链的强大韧性,助力外贸持续增长。面对国际海运问题,浙江创新开发“集装箱一件事在线”“海外物流智慧平台”等数字化应用场景,前三季度全省外贸出口增长19.5%。江苏是制造大省、开放大省,前三季度外贸持续向好,数据显示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3.75万亿元,同比增长16.5%。借助“一带一路”机遇和安徽自贸区发展,前三季度安徽外贸进出口总值近5000亿元,总体增速居长三角地区第一。

11月5日至10日,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在上海召开。通过对接进博会重点展区,长三角地区将实时把握新的核心增长点,走在行业发展前沿,以前向产业的带动和后向产业的价值溢出,进一步促进整个地区产业创新升级。

绿色低碳转型 推动高质量发展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实现碳中和”是我国提出的两个阶段碳减排奋斗目标。在“双碳”目标下,长三角越来越多的企业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积极实践探索绿色转型新路径,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前不久,《上海市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实施方案》出炉,为当地绿色经济发展再次指明了方向。数据显示,以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上海一直走在绿色发展的前列。前三季度,金融业、批发零售业、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3%、10.7%、12.5%,合计拉动全市GDP增长3.7个百分点,贡献率位居前列。

浙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源地。近年来,浙江深入实施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绿色制造业发展加速。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4.2%,3D打印设备、环境污染防治专用设备、工业机器人等绿色低碳智能产品产量快速增长。

江苏省打好“双碳”硬仗,工业企业勇当探路“先锋”。今年1至9月,远景能源风电项目标量为6208.7MW,居全国第一。今年7月,远景方舟碳管理系统达成100000张平价绿证交易,刷新中国规模最大平价绿证交易纪录。江苏还大力推广节能低碳技术装备和产品,积极引导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升级改造,构建坚强韧性、智慧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安徽依托太阳能光伏、生物质能、风能、水电等技术优势及产业化基础,加快在全省实现科学合理布局。前三季度,安徽446种工业产品中,有251种产量两年平均保持增长,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44.2%,太阳能电池产量同比增长43.4%。

“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是最有条件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区域之一。这就要求坚持创新共建、协调共进、绿色共保、开放共赢、民生共享,不断提升区域创新力和竞争力,率先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有效发挥经济发展‘稳定盘’、自主创新‘发动机’、扩大开放‘探路者’的重要作用,努力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区域集群。”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何立峰表示。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