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唐伯虎,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字伯虎,又字子畏,号六如居士等,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吴门四家”之一,“吴中四才子”之一。
唐伯虎曾经参加过乡试,中过解元,本可以在仕途上更上一层楼。但因为受到了舞弊案的牵连,彻底断送了他入仕的希望。后来他看破了荣华富贵,甘愿过清贫的生活。他在一个名叫"桃花坞"的山坞中搭建了一个草庵,所以称其为桃花庵,自己为桃花庵主。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出来的。
唐伯虎的诗不多,也远不及他的书画出名,但是他的诗极具个人特色,这首诗尤为有名。
《桃花庵诗》(明)唐寅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风颠,我笑他人看不穿。(有版本为,太疯癫或忒风骚)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桃花坞(wu):位于苏州金阊门外,北宋时章粱父子在此建有别墅,后渐废为蔬圃。唐寅于此筑屋,名为桃花庵。
五陵豪杰: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即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都在长安附近,也指富贵人家聚居的地方。
这更像是首打油诗,平白如话,浅显如语,嬉笑怒骂成文章,带有唐伯虎个人风格。
明代王世贞在《跋伯虎画》评价:“语肤而意隽,似怨似适,令人情醉,而书笔亦自流畅可喜。”
1 ,创作时间
能查到的资料,周道振、张月尊编的《唐伯虎年表》中说:“弘治十八年乙丑,三月,桃花坞小圃桃花盛开,作《桃花庵歌》。”
也就是说写于弘治十八年,即1505年。而在这之前,唐伯虎真的很惨,父母相继离世,家道中落。在好友规劝下,25岁的唐伯虎准备科举,随后,竟中乡试第一“解元"。后赴京参加会试,因受一同赶考徐经科考舞弊案牵连,被罢为小吏,唐伯虎一怒之下,拒绝为官,游历各地。这一年,在苏州建桃花庵,埋头于书画创作,以书画谋生。
本是才华横溢,躇踌满志,科举一败,给唐伯虎的打击是沉重的,拒绝出仕,游历各地,可能就是—种看透官场,率性而为的表现。
2 ,诗写了什么?
前四句,以“桃花庵"为居所,自诩为“桃花仙”,赏花喝酒花下眠,唐伯虎描绘了属于他自己的桃花源以及快乐无牵绊的隐居生活。
后四句,将桃花庵生活与车马生活作了对比,坚决表明自己的态度与立场,宁愿花中贫贱闲,不愿车马前卑膝,也就是说,宁愿做个贫贱的花农,自耕自足,自斟自饮,也不愿做官,奴颜媚骨,追逐名利。
“别人笑我太疯颠,我笑别人看不穿":他人都嘲笑我的行为太疯狂痴癫了,殊不知我异常清醒,谁又能如我洞穿—切呢!
这句话很有深意,站在世俗、传统价值观的角度上,唐伯虎能科考中举做官,哪怕是小官,也是荣耀无比的事情。
然而在唐伯虎看来,如果以牺牲个人的人格与自由为前提,屈辱为官,随波逐流,倒不如干干净净、自由自在做个花农。
别人眼里的不正常,恰是自己的洁身自好,逍遥自在。放弃功名,成全自我,世间有几人能够真正做到?我唐伯虎算一个。
这句话是唐伯虎对传统价值观的一种挑战,对功名富贵的一种蔑视,将追求个人自由放在了第一位,如此消极无作为,却是官场太黑暗,只能用归隐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颇有傲视古今,唯我一人的清高与霸气,也透露着“世人皆醉,唯我独醒"的旷古孤独与无奈。
有才华的人,往往总与世俗格格不入。3人们就喜欢这样玩世不恭,风流倜傥的唐伯虎
为什么如此喜欢这首诗?
—种向往的生活方式,全新的“桃花源”。
“桃花"是诗人笔下最常见的意象,—种明媚的“逃”的生活。
桃花下饮,桃花下眠,桃花下醉生梦死,无牵绊!真的抛弃世俗一切,与自然为伍,花月同眠,这种生活是人人向往的,却无几人能做到的。
陶渊明《桃花源记》︰“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是和平、祥和与安宁,自耕自足,男女老少,平等和睦,怡然自乐,却过于烟火气,是—种基本生活得以满足的愿景。
唐伯虎的桃花庵,尤其这两句“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令人无限向往,诗意与浪漫,率性洒脱,逍遥自在,是个人的高度自由与精神的彻底愉悦,而且是得以实现的。
唐伯虎是高于陶渊明的,敢说敢做,真的付诸行动,陶渊明还停留在想象中。
唐伯虎身体力行的实践着他想要的,物质的贫乏挡不住对自由的渴望,而我们还在物质的泥潭中迈步,这首诗可能满足了我们对诗意的风流的自由生活的憧憬。一种文人傲骨,宁在江湖受苦,也不官场受辱。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这句诗,是唐伯虎一生的写照,只是他选择了老死书画里。
唐伯虎以书画谋生,是将个人的热情全部转嫁到书画上,而一开始,唐伯虎也是学而优则仕的践行者,对书画的无限热爱与深厚造诣,在一定程度上,是个人对政治对仕途的彻底失望与决绝。
在别人眼里的不务正业,玩世不恭,放浪形骸,却是唐伯虎追求自由,人格独立,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最好方式,而且唐伯虎还将这种方式做到了极致。
这—点清高与傲骨,与李白是相似的,这首诗也有效仿的地方。
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两人对酌山花开,—杯—杯复一杯。”
李白《山中问答》︰“桃花流水育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唐伯虎自己也说:“我学李白对明月,白与明月安能知!"甚至认为自己比李白看得更透:“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姑苏城外—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把酒对月歌》)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相同的意志与骨气,二人如出一辙,李白还有营营功名的过往,而唐伯虎彻头彻虎的玩世不恭,游戏人间。
这种看得开,放得下,潇洒走一回的笑傲江湖之胸襟气度,文人之中,真没有几个人能做到!而唐伯虎如此集才华与个性为一体的文人,为捍卫自己的尊严与人格,宁愿书画为伴,不入污池一步,一生穷困潦倒的悲情故事,又赚足了世人的眼泪。
清代史学家钱大昕这样评价:“土木其形骸,冰雪其性情。藐千驷以若浼,拥万卷而自荣。狂士标格,才子声名。”
有才,够惨,有气节,足狂放,这首诗里有人们对风流才子唐伯虎的喜欢与怜惜!
来源:人物故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