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甘孜州出现的100余只黑老鹳,是一种什么动物?

四川省甘孜州位于我国西南腹地,是野生动植物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就有19种,二级保护动物更是高达69种,明星物种有享誉国内外的大熊猫、川金丝猴、雪豹等等。

炉霍鲜水河国家湿地公园是甘孜州的自然保护地之一,也是候鸟们喜欢歇脚觅食的场所。

这不,摄影爱好者益西次里又在鲜水河国家湿地公园拍到了上百只黑鹳集体歇脚觅食的场景,据悉,这也是该摄影师近年来第五次拍到上百只黑鹳聚集的大场面了。

得益于这些年来的生态建设,炉霍县的县域生态红线由24%变更为74%,鲜水河国家湿地公园也成了北半球候鸟飞往南方越冬的固定歇脚点。

每年的11月份左右,就会有大批的候鸟陆陆续续来到这里,其中就包括本文的主角黑鹳,而鲜水河国家湿地公园自然而然地就成了鸟类爱好者的摄影天堂,每当候鸟们到来之际,就是摄影师们佳作频出的黄金时期。

大批黑鹳现身鲜水河国家湿地公园,它们时而翻飞起舞,时而低头觅食,无不向人们展示大自然的生态美。

美丽优雅的黑鹳

黑鹳俗名“黑老鹳”,有些地方也叫它“乌鹳”或者“锅鹳”,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与其他一级保护动物动辄数量稀少,处境濒危的状态不同,黑鹳的数量还是比较丰富的,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评估,它们的濒危等级是无危。

黑鹳的体态跟白鹳差不多,只是羽毛的颜色不同而已。黑鹳身上的羽毛,除了胸腹部为纯白色之外,其余的地方均为黑色,且有光泽,在不同角度的光线下,会呈现出多种变幻光泽,常见的有青铜色、紫色、绿色,看起来十分美丽。

黑鹳的体态非常优美,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有一张长长的尖嘴,和一双长长的腿,均为红色或褐灰色。

黑鹳的嘴长而粗壮,基部较粗,越往先端越细,喙尖锐利。黑鹳的脚甚长,胫下部裸出,有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在觅食的过程中,它们将脚抬出水面行走,看上去十分优雅。

黑鹳在全世界范围内分布很广,我国也有大量分布,它们是迁徙鸟类,但在西班牙却为留鸟,人们观察到它在冬季也并不迁徙。

机警的大型涉禽

成年之后的黑鹳,体重在5斤左右,体长为1米左右,长长的尖嘴和双脚都是为了更好地在湿地、水面觅食,所以黑鹳毫无疑问是一种大型的涉禽。

黑鹳性情机警而胆小,听觉和视觉都很发达,一旦察觉到周围环境异常,它便会立刻逃走,所以人们想要近距离观察到黑鹳,着实不易,因为它在人们还离得很远的时候,就已经飞走了。

虽然它凌空飞行的能力很强,但起飞阶段却比较困难,需要助跑一段距离获得上升力之后,才能飞起。

人们不止一次看到上百只黑鹳停留在一个地方,但如果因此就觉得它也是一种群居鸟类的话,那就错了。黑鹳是一种很孤独的鸟类,常常单独行动,配对的则成对活动。

百余只黑鹳,看上去像是呈大型群居,但实际上是一盘散沙,彼此之间并没有太多联系,与火烈鸟、大雁等群居鸟类形成的群体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这点就像是闹市中形形色色的行人,看上去呜呜泱泱一大群,但彼此之间都相互独立无关。

行走的捕鱼机器

鹳类都是捕鱼能力比较强的水鸟,而黑鹳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我们可以想象成普通卡与黑卡的关系。

黑鹳捕鱼主要依靠强大的视觉能力,它在浅水地区,伫立于水面上,能清晰洞见水底的小动物,然后急速将头伸出,长长的尖嘴就像两根筷子一样能发挥巨大作用,将小鱼紧紧叼住,然后往上一抛,就吞进肚中。

所以人们在黑鹳出没的地方,常常能够看到它们走走停停,时而低头将嘴伸进水里,时而昂头吞咽。而在深水区,黑鹳则偷偷地潜行捕食,它的前趾基部间有蹼,擅长游泳。

黑鹳的食物,主要是水中的一些小微型鱼类,比如鲫鱼、白条、团头鲂、泥鳅、鳔鳅、杜父鱼等,但人们也观察到它啄食蛙类、蜥蜴、虾米、蟋蟀、蜗牛、啮齿类等小动物。

简单来说就是沼泽湿地里的大多数鱼虫虾蟹,都是黑鹳的觅食对象,而在食物短缺时,它甚至还会吃雏鸟。

大多数鸟类都擅长鸣唱,但黑鹳却不熟此道,它不善鸣叫,活动时也悄无声息。

每年的4-7月份,是黑鹳的繁殖期,它们会将巢穴建立在森林、荒原等人类干扰很小的地方,尤其是悬岩峭壁,是黑鹳筑巢的常见场所。

它们一年繁殖一窝,一窝通常产卵4-5枚,孵化率在6成左右,配对的双鸟,一鸟在孵卵时,另一只则在旁负责守卫。

虽然黑鹳的数量较多,但在全球范围内,受栖息地被破坏、环境污染等因素影响,种群数量明显在减少,尤其是西欧地区,已经到了濒危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