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关中河山百二,以终南为最胜;终南千峰耸翠,以楼观为最佳。”楼观台位于陕西境内的终南山北麓。
终南山古木参天,林深谷幽,古代学者称此山为“地肺山”,西周穆王(约公元前900年)曾慕名西巡于此,访仙求道。
楼观台依山傍水,松柏苍翠,壑幽泉清,茂林修竹,自成天然园林,极富诗情画意。周康王时,天水人尹喜好天文地理之学,结草楼于此,观星望气,静思至道,因此称“楼观”。
按史料载,康王拜尹喜为大夫,并作东官之友(皇子的老师),康王辛亥年,尹喜见天象有一道“紫气”自东向西,测知数年后有圣贤高人西行,于是就辞大夫之职,请职函谷关令。
两年后癸丑年七月间,老子西行至关,尹喜辞关令之职,迎老子至古宅楼观,执弟子之礼,老子乃著述《道德五千言》授之。翌年四月,老子羽化,葬于吾老洞,即老子修炼飞升之地,楼观由此而闻名。因此,楼观台又称“说经台”、“授经台”。
从周朝起,历朝历代都曾相继在尹喜故居楼观台建庙立观,形成众多的宫观建筑群。
直到如今,还保留有说经台、宗圣宫、上善池、炼丹峰、闻仙沟、吕祖洞、显灵山,化女泉、大秦寺塔等古迹。主要集中在楼观台、大陵山和元始台三个山头。
历代文人雅士都视“楼观台”为游览胜地,唐代大诗人李白、王维、岑参、白居易、李商隐,宋代苏轼、米芾,元代赵孟頫,清代王士桢等,都曾来这里登临览胜,咏诗作画。
从南天门上去,穿过千亩橡树林就到了虎豹桥,抬头隐约可见说经台。再攀一段石径,就到老子祠。祠前东西两侧各有一座六棱形的角亭,西亭下有一口八卦形的水池,因老子《道德经》里有“上善若水”一词,因此称“上善池”。池旁有一块石碑,碑上刻的是元代大书法家赵孟烦书写的“上善池”三字。
老子祠,楼观台最主要的建筑,为唐代所建。祠门高悬“老子祠”匾额,祠门内廊两侧,各有两块石碑。东侧碑上有楷书书的《道经》,碑后有宋代大书法家米芾书“第一山”行书三字,碑侧有苏轼游楼观台的题字。
祠院中央,垒一座砖砌高台,上是正殿,相传为老子说经处。大殿为方形飞檐建筑,雕梁画栋,屋脊上有砖雕的“鸱尾”,并装饰花草鸟兽浮雕。大殿门两旁挂有一幅对联,上书“玉炉烧炼延年药,正道行修益寿丹”。大殿内,列有老子、尹喜、徐甲三人塑像。正殿后的“藏经阁”中,收藏各种版本《道德经》、历代研究《道德经》典籍,以及道教文物。
炼丹峰,相传是太上老君炼丹处,曾有一座金炉和一座银炉,今存一座砖石殿堂。
闻仙沟,因陈抟老祖和华县县令来此拜谒吕洞宾而得名,沟道蜿蜒直纵深达七八公里,里面荆藤夹道,竹木郁郁葱葱,飞瀑流泉。
吕祖洞,相传唐僖宗乾符年间,吕洞宾于此凿洞修行。至明朝时,秦王朱核于此创建吕祖道观,并在原洞两边新凿出万圣与文始两个洞。到了万历年间,又在这两个洞的基础上,修建玉皇、三官等殿。
在楼观台东南,有一叫“仰天池”的湖,也称“天池”。相传老子在这里打铁时粹炼。
在楼观台西面,有一座西楼观。相传老子当年先在此静坐,后才被请上楼观台。
在西楼观外的遇仙桥边,有一座椭圆形的墓冢,相传这就是老子墓,墓前还竖有一块碑石,上书“老子墓”,由清代毕沅书写。
在楼观台北面,为宗圣宫遗址。据载,当年这里殿宇林立,十分壮观。宗圣宫向东有一株古柏,相传老子曾将青牛系在它上面,因此被称“系牛柏”。
在楼观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曾几度兴衰,金哀宗年间毁于战火,元朝时也曾发生过洪水灾难,但它最终还是保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