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三朝名臣窦婴,为何以悲剧遗憾收场?

窦婴西汉大臣,字王孙,是汉文帝皇后窦氏侄,吴、楚七国之乱时,被景帝任为大将军,守荥阳,监齐、赵兵。七国破,封魏其侯武帝初,任丞相。历经文帝、景帝、武帝三朝,宦海沉浮,起起落落,最终为搭救武夫灌夫而引火上身,落得个满门抄斩的凄凉下场。

很多人将窦婴的死归结为交友不慎,即与灌夫相交匪浅,甚至为了他不惜和当朝丞相田蚡开撕,得罪王太后,最后又因伪造诏书而被满门抄斩。在我看来,窦婴的悲剧绝不仅仅是田蚡一手促就的,更多地是他自身的原因。性格

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窦婴便是如此。窦婴的第一个性格特点是耿直,有时候不分场合的直言往往得罪许多权贵,其中就包括窦太后和王太后。

先说说窦婴是如何得罪姑姑窦太后的吧。当时景帝在窦太后寿宴上喝高了,随口说要将皇位传给窦太后小儿子梁王,太后很是高兴。而窦婴却出来慷慨陈词一番,坚决不同意兄终弟及,因而惹恼了窦太后,丢了官。

                                                                    (影视剧照:窦婴)

再说说武帝母亲王太后吧,当时景帝想要废太子刘荣,立刘彻为太子。窦婴作为太子太傅力挺太子,向景帝进谏,劝他不要废除太子。身为刘彻之母的王太后,自然也是看不惯窦婴,一直想要打压他。

得罪窦太后倒在其次,毕竟当时的窦氏家族子弟大多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也就出了窦婴这么一个可用之材。窦太后即便再不喜欢侄儿,好歹也是血亲关系,再加上窦家无人可用,怎么说也会提拔窦婴,最不济也不至于陷害他。

王太后就不同了,原本窦婴就是太子刘荣党,支持刘荣继位,严重损害王太后的利益。等到窦太后死后,窦家没落,王氏家族上位,窦婴没了依靠,再加上王太后的打压,窦婴更不得重用,终日赋闲在家,才与灌夫结交为友。

窦婴的第二个性格特点是自以为是、固执。司马迁在《魏其武安侯列传》中评价窦婴是一个自以为是、草率轻浮之人。主要是因其曾嫌詹事一职太小,便借口生病辞职了。所以说,窦婴自以为是、过于草率的性格是难堪大任的。

窦婴由于过于固执,经常听不进他人的劝告,从而给自己埋下隐患。窦婴为了所谓的"义",不顾夫人的劝告,执意要搭救灌夫。在搭救灌夫的过程中,与田蚡互相诋毁。后又为灌夫辩解替他说了很多好话,犯了欺君之罪。

                                                   (窦婴成为太子刘荣太傅,教导太子)

窦婴本可以避免悲剧结局,但他由于自己的性格缺陷犯下许多大错。若是他不强出头,适当隐忍,或许就能少得罪些人,仕途也能顺畅些。若他能够谨小慎微,适当听取劝告,也不至于为了灌夫而搭上自己的性命。不会审时度势

上文中说过,窦婴这个人爱自以为是,喜欢自我欣赏,总结下来就是"清高"二字。窦太后在世时,即便再不喜欢这个侄子,也会尽力维护的。众人看在窦太后的面子上,也不会去找窦婴的茬。这时候的窦婴有窦太后这个靠山,任性一些也是不怕的。

可一朝天子一朝臣,窦太后死后,窦婴的靠山就倒塌了。随之而来的是武帝对窦氏一党的清理,对王氏家族的抬高。可以说,那是的朝堂已不是窦家的朝堂了。这时候,窦婴应该做的是明哲保身,学会隐忍。

窦家失势,窦婴也赋闲在家。无权无势,自然也没有人去巴结,只有灌夫一人经常去看望窦婴,一来二去,两人倒也交情匪浅。

而如今的丞相田蚡曾是窦婴家的门客,经常讨好窦婴。田蚡得势后,原先巴结窦婴的人都去了田蚡那儿,窦婴心里很不舒服。而田蚡又目中无人,根本不把窦婴放在眼里,两人也就结下了梁子。

到了田蚡的婚礼上,灌夫要为窦婴出气,大闹田蚡婚礼。田蚡气不过,便将灌夫以大不敬罪抓起来,后又派人搜罗罪证置灌夫于死罪。

窦婴此时最应该做的是明哲保身,保住自己才能保住灌夫。但他却急急忙忙上书武帝,想要救出灌夫。窦婴没有意识到现在的天下早已不是窦家说的算,而是王家说的算。他这样公然与田蚡对抗,相当于以卵击石,不仅不会就出灌夫,稍有差错还会把自己也搭进去。

果不其然,窦婴在为灌夫分辨时,说了谎,武帝以欺君之罪将其逮捕入狱。

窦太后去世,窦婴没有意识到窦家已大势已去,依旧我行我素,自命清高。这不大要紧,他错的是更没意识到此时的王家今非昔比,公然和田蚡过不去,又与王太后结下仇恨,等于是自找死路。若是安分守己,说不定还能躲过一劫,但他并没有,最终落得个悲剧收场。拿出景帝遗诏

窦婴若只是单纯地为灌夫争辩,倒也罪不至死。真正让武帝处死窦婴的,是一封遗诏。

窦婴被抓入狱后,为免一死,拿出先帝遗诏。好巧不巧,这份遗诏没有存档,如此一来,田蚡便抓住了把柄,弹劾窦婴伪造诏书。我们先不管为何这份遗诏没有存档,可能是景帝故意不存,可能是王太后、田蚡将之销毁。

无论怎样,这份遗诏终归没有存档,窦婴必死无疑。其实想想,窦婴一开始拿出这份遗诏就已经错了。若这份遗诏是真的,那就意味着窦婴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可以随意立废皇上。独断专行的武帝又怎会容忍此事发生,窦婴还是要死。

若遗诏是假,窦婴就要以伪造诏书罪论处,窦婴依然要死。遗诏是真、是假,窦婴都必死无疑,可见拿出景帝遗诏是一步昏招,它并不能救窦婴的命,只会加速他的死亡。供养门客

窦婴有一个爱好,就是供养门客。窦婴得势之时,门客有上千人。同时他还爱结交一些江湖游侠、豪强,这其中就包括灌夫。

大家都知道,武帝极其反对大臣们招揽门客,和所谓的江湖之人结交。窦婴与游侠、豪强称兄道弟,本就令武帝不满。

再加上灌夫是江湖之人,喜欢打抱不平,内心又毫无城府。在田蚡宴会上,与他撕破脸。怎么看,这都一件鲁莽的行为,表面是为窦婴打抱不平,实际上却使窦婴与田蚡的关系进一步恶化。

窦婴后又为了"义",不顾当前形势,不惜血本要救下灌夫,最终害了自己。若是窦婴一开始不招揽这些门客,或许也就不会出现灌夫。在窦婴不得势的日子里,灌夫虽给他带去许多安慰,却也害了窦婴,可见冲动是魔鬼。

窦婴本是外戚,又有才能,如此好的条件,稍加努力便能青云直上。窦婴输就输在情商,过于耿直不知变通,以至于得罪田蚡、得罪王太后,后又冒犯武帝,落得个灭族的凄惨下场。

来源:网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