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定桥座落在甘孜洲泸定县大渡河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桥始建于清朝康熙44年。建成于1706年,“泸定桥”三字由康熙皇帝御笔题写,并立御碑于桥头。泸定桥桥长103米,宽3米,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风貌独特,为我国国内独有。
四川省的泸定桥,想必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近代史时期,飞夺泸定桥的故事了吧。泸定桥作为连接汉藏两地之间的交通要道,将湍流放置于人们脚下,成为两地来往的必经之路,也成为了自修成以来的兵家必争之桥,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其实泸定桥修建之初的原因,当时就是为了平定叛乱,在太平天国起义期间,更是在这里发生了大规模的战争,只不过太平天国以失败告终罢了。
泸定桥与其他桥梁有着明显的区别,其建造主体为重达40吨,共计13根铁链建造合成,横跨在山谷之间,凌驾于奔流不息的湍流之上,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为险峻的桥梁之一。它的出现,也进一步丰富了我国桥梁建筑史,在众多桥梁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公元1705年,此时为清朝皇帝康熙在位时期,于西藏地区爆发了“准噶尔之乱”,对于清朝统治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当时,康熙皇帝派遣大量军队入驻西藏,进行叛军平剿活动,但却由于道路的原因,导致活动进行得并不顺利。
当时一大臣发现,道路问题主要出在了当下泸定桥这里,由于下方水流湍急,而且道路狭窄,只能用小船进行兵力和物资的运输,但很大一部分都会掉落在水中,造成重大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康熙皇帝决定了修建泸定桥。
当时,泸定桥第一修建方案是采用木头,毕竟在那时木桥修建最多,技术也最成熟。但令人没想到的是,刚把地基打好,一场大暴雨下来,洪水就给冲垮了。这时又想要尝试石桥,结果公认考察发现,这里地址疏松,根本不适合修建石桥。万般无奈之下,有人站出来提出,为什么不利用一条铁链修建一座桥梁呢?于是,泸定桥最初的设计样稿以及大方向出来了。
但我们前面说过,这里水流湍急,两边相隔数百米的距离,在当下,需要建筑重大的器械才能完成,但当时可是没有这些东西的,只有人力,那么这40吨中的13根铁链究竟是怎样搭建到对面的呢?
当地关于泸定桥的修建,有这样一个传说,就是泸定桥的铁链是一个藏族勇士的生命为代价,成功搭建完成的。传说中表明,在众人一筹莫展之时,一位藏族勇士站出来,手拿两条铁链,凭借自己高超的武功成功渡过下方湍急的河流,将铁链放在了对面,然后双方共同建造。但这位勇士也因为力气用完而死去。因此,当地还特意修建了庙宇以示感谢。
当然了,后面经过查阅文献得知,当时其实是工匠们利用索渡的方法给解决的。铁链虽然重,不容易携带过去,但绳子相对而言就比较轻了,人们顺利将其放在了对面,然后在绳子上安装了竹筒,将铁链放在上面,从而顺利地将一根根运送了过去。
在众人合力之下,13根铁链终于搭建完成。随着桥体主要结构的完成,木板的铺设就相对比较简单了。而且战乱平定之后,这里更是成为了促进两地经济往来的重要通道。
其实除了搭建困难外,材料也是面临着不小的难题。因为泸定桥最近的地方泸定并不产铁,只能从荥经县运过来,花费了不少的人力物力。而且需要说明的是,就是这样一座困难重重,只有人力的情况下建造而成的桥梁,仅仅只花费了一年的时间,也就是1706年建造成功开始使用了,但是却历经三百年而不倒,与当下的不少工程形成明显的对比。40吨的铁链,古人是怎么用一年时间建在大渡河上的?还屹立不倒。
当然了,之所以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最主要的一点原因是因为这些东西都要刻上工匠的名字,一旦出问题,朝廷就会进行清算,如果工匠已经离世,则由后代代替。在这种情况下,泸定桥的质量得到了最大的保证。
如今已经建立了314年,屹立不倒。这里也不仅仅有泸定桥,更有相应的桥亭、观音阁等古代建筑,共同构成一处奇丽的风光,并且观音阁还有康熙的题字。在这里,古代工匠的建筑智慧与大自然的壮美绚丽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们以心灵的震撼。40吨铁链的泸定桥,是怎么一年建成的?古人的智慧让人叹服。对此,你有着怎样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