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尧是清代历史中排得上号的大人物,由于和著名的雍正夺位关联密切,民间知名度也相当高。年羹尧之所以对雍正夺位一事非常重要,过后又很快被清算,已经说明他并非和胤禛有姻亲关系就被视为雍正一派,实际年羹尧在四川和西部地方军中长期经营,真实的年羹尧与雍正的微妙关系,还不大为人们所清楚。
年羹尧画像
一、年羹尧到底和雍正有什么关系?
年羹尧历来被认为是雍正胤禛的雍王府旧人,表面看可以这样说,其实也不大准确。年羹尧被划入雍王府是娶了年氏王妃以后,之前年羹尧已经有所成绩。长期以来,年羹尧与纳兰明珠一家关系更加亲密,换句话说,实际他与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的关系更近。
从身份来说,年羹尧属于汉军旗人,为镶白旗,祖父年仲隆,父亲年遐龄,哥哥年希尧都算很有才学的人,就年羹尧自己也是科举进士出身。年希尧比年羹尧大八岁,文学、数学、美术、医学等各方面都极为出众,还发明了烧纸瓷器的颜料,他担任景德镇官窑烧制负责人时研制出特殊工艺,雍正时期官窑瓷器上品大多出自年希尧之手,总体能代表清代瓷器的最高水准。
年羹尧的祖父年仲隆在顺治时中进士为官,父亲年遐龄起初是誊写文书的笔帖式,后来靠本事获得提升,官至湖广巡抚,这个职位干了十二年,到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退休。年家地位提升很大程度归功于年遐龄的经营,之所以能够嫁女儿给四阿哥胤禛为侧福晋,完全是年遐龄的名声和成绩得到康熙认可,与皇家的关系才变得亲近。
史书指康熙五十年(1711),由于恩宠年遐龄在湖广任上的功勋,康熙亲自安排,年家成为雍王府的门人。同样需要看到,年羹尧在漫长的康熙时期,大体上和四阿哥胤禛之间长期都没什么关系。因为当时争太子位问题,康熙对皇子结交大臣本就非常反感,如果年遐龄还在湖广巡抚位子,如果是胤禛主动想靠结亲拉拢年遐龄、年希尧、年羹尧等一家比较有才学与才干的官员,就算结亲一事不被康熙反对,属于正常纳妾,康熙内心一定会对胤禛的印象大打折扣。
恰恰胤禛十分聪明很会表现,年遐龄是退休官员,当时胤禛和年羹尧的关系并不亲近。年氏确实受胤禛喜爱,虽然登位以后只是贵妃,除了早期几个孩子,年氏包揽了雍正后期大多数子嗣。
影视剧中的年羹尧形象
年羹尧与胤禛的关系是在康熙末年才渐渐密切。至少第二次废太子胤礽之前,胤禛还不敢张扬鲁莽到处拉关系,他的心腹团队并不大。第二次太子被废,促使各阿哥之间加剧了明争暗斗,因此导致胤禛和胞弟十四阿哥胤禵的矛盾逐渐突出。
前面提及,年羹尧的仕途原本得益于康熙重臣纳兰明珠提携,嫁孙女给年羹尧为妻,这个孙女就是清朝满族天才诗人纳兰性德的女儿。很不幸,纳兰氏和其父一样很早身故,与年羹尧在一起只有两三年。为笼络年羹尧,纳兰明珠又嫁了妻子家的重孙觉罗氏,据说是英王阿济格后人。
关于纳兰氏一家,朝野大多知道,明珠、揆叙(明珠次子,性德的弟弟)都是公开支持八阿哥胤禩的。纳兰明珠与索额图的纷争占据康熙前期焦点,很大程度就是为了要打压索额图支持的太子二阿哥胤礽。年羹尧本来与明珠、揆叙,八阿哥、九阿哥关系亲近,就因为妹妹嫁给了四阿哥胤禛,立刻就见风转舵成为胤禛的心腹,很难让人信服。事实上早期胤禛非常低调,在太子地位稳固时,他在胤礽和胤禩之间,没有表现出特别的亲疏和高低之分,与两边都还过得去。
从另一角度说,当时在位的是数一数二的明君康熙,年羹尧从比较垫底的七品官到二品大员仅花了五年时间,放眼清朝300年左右历史,靠科举入职的人才,没有人比年羹尧提升更快了。那么,除了姻亲家族明珠对年羹尧的极力推举,显然就是康熙对年羹尧提拔,他能青云直上显然要靠皇帝。在康熙大部分阶段,胤禛毕竟也没有什么机会能成为储君,年羹尧怎么可能舍近求远去花费精力巴结这个舅子?
年羹尧从河南道御史到继任湖广巡抚再到四川巡抚,居然还未满三十岁。明珠因贪腐率先倒台,年羹尧丝毫没有失去晋升机会,所以,康熙对年羹尧的赏识是更显重要的因素,年羹尧对此感激涕零,在奏折中表示自己“以一介庸愚,三世受恩”,一定要“竭力图报”。年羹尧在四川提出很多兴利除弊的措施,还带头做出表率拒收节礼,显然为了摆脱明珠姻亲的不利背景,康熙对他在四川的作为非常赞赏。
二、年羹尧在四川和西部地区的功勋
康熙四十九年(1710),川南宁番卫(这是延续明代的卫所,治宁番城,今四川冕宁县)游击将领被当地部族杀死,年羹尧与四川提督岳升龙(就是另一名将岳钟琪的父亲)一起出兵平定,但川陕总督音泰(出身镶红旗,跟随费扬古参加昭莫多大战有功。康熙四十二年,皇帝西巡时,音泰表现杰出,提升西安副都统,后升西宁总兵官,四十八年任川陕总督,五十二年病重离职,一年后就病故。)批评年羹尧延误军情,奏请撤职,康熙帝没有同意,之后川南越巂卫(今西昌和越西一带)土司千户继续生乱,年羹尧继续领兵平定。
康熙时最重要的功绩就是参与安定西藏一事。音泰之后没多久,年羹尧受命协助十四阿哥胤禵,提升川陕总督,清朝只有顺治、康熙、雍正三代设立过,但顺治大部分时期,清军并没有真正占据四川,所以侧重陕甘,四川属于偶尔兼管地区,总督驻守西安府。康熙时为平三藩,骁勇一时的甘肃提督王辅臣响应吴三桂。康熙为调兵,侧重以四川为核心重镇协调陕西切断吴三桂和王辅臣之间的联络,所以川陕总督是西部地区的最重要军职。
到乾隆以后大军再出西北,将西北地区单独设为陕甘总督,与四川辖区分离,不仅如此,陕甘总督的重心转移到甘肃和新疆,总督府调整到兰州,直到清末再没有变化,比如左宗棠就以陕甘总督身份平定西北,收复新疆。而西南地区为平大小金川及维护藏区加设成都将军。所以年羹尧是川陕总督,为他掌握西部数省奠定重要的一步。
康熙五十七年这一次出征,除了十四阿哥胤禵,另有九阿哥胤禟协助,他们之前都是公开与八阿哥胤禩关系密切之人。只不过胤禩在二阿哥胤礽废除太子后,为争储君过于张扬被康熙严辞批评,加上母亲出身不好,客观上成为储君的可能性已经不大。这时十四阿哥胤禵的地位蹿升很快,职位是抚远大将军,爵位只是贝子,但实际享受郡王待遇,所以一般被称“大将军王”,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等实际已经转为共同支持十四阿哥。
影视剧中的胤禵
十四阿哥是胤禛的亲弟弟,两人关系却一直比较疏远,胤禛也不甘心十四阿哥成为自己的对手,所以在京师加紧行动,做了许多工作让年羹尧转向支持自己,包括拉拢隆科多在最后脱颖而出。
隆科多从亲戚关系来说,姑母是康熙的生母,姐姐是康熙宠爱的佟贵妃,死后封孝懿仁皇后。从康熙五十年起(1711),隆科多就出任步军统领,负责京师宫廷治安。康熙五十九年起还兼理藩院尚书,也就是说隆科多在康熙晚年之所以贵重,除开外戚身份,在职务层面掌握了护卫宫禁,并监视所有皇子和贵胄的动静,还包括掌握当时很重要的边疆局势动态,因此经常在康熙跟前奏事,他对胤禛上位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
而年羹尧对雍正的重要性,一般可能从制衡十四阿哥、掌握军队层面来认识,虽然这是很关键的因素,但对清代的宗室特色,实际还是有一些片面。
从努尔哈赤开始,君位争夺就很激烈,父子关系、兄弟关系、宗亲关系,流血就是常态。雍正对兄弟子侄的打压的确是一个高峰,所以经常被后人拿来做污点批评。放在清代前期历史发展,算是一个延续,倒并不是什么很罕见的事。
但另一个容易被严重忽视的事实,尽管争位很激烈,却从来没有发展成为军事斗争的案例,像契丹辽代述律皇后支持儿子李胡继承大位,不满孙儿兀欲得到大臣拥戴为辽世宗,双方发生战事。蒙古元朝更突出,阿里不哥与忽必烈,海都与忽必烈,还有泰定帝与元文宗两派的两都之战,就明朝也有朱棣和建文之间很著名的四年征战。
清代的争位对比其他历史朝代看,又显得很特殊。虽然争位激烈,但宗室和八旗权贵总体又比较团结,加上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本身都威望很高。康熙更是一代雄主,虽然尝试中原储君制度失败,但康熙的皇子之中,不论康熙究竟更喜欢谁,除了胤禛恐怕确实没有谁能够称得上更加优秀,遑论能在清代传统之下敢尝试以更激烈的方式夺位。
正是胤禛巧妙动员了年羹尧的职务优势,化解了争位时最微妙的一次危机。康熙五十七年到五十九年,年羹尧是在四川协助胤禵从南线平定藏区,康熙六十年以后,藏区大局稳定,川陕总督辖区再次变化,年羹尧到西安坐镇,挟制了远在青藏的胤禵和胤禟,胤禵再有野心,甚至也有军队,也不敢轻易动手。而八阿哥胤禩人在京师却也独力难支,所以最终都无法和胤禛抗争。
年羹尧之所以会转变立场,是康熙五十八年(1719)这一关键时刻,胤禛给年羹尧写了一份《和硕雍亲王谕年羹尧》。这份手谕言辞犀利,通篇指摘年羹尧,将对方说成不懂主属礼节,不顾父兄之人。胤禛这篇文书可说意味深长,绝不是单纯为了“骂”年羹尧出气,显然是敲打年羹尧不要站错队伍。
年羹尧一家划入雍王府,年羹尧本人算康熙提携的封疆大员,若真凭地位的确可以无视胤禛,但他的父兄,甚至小妹都在胤禛掌握。胤禛在手谕中要求年羹尧将成年的儿子送回京城,放在父亲年遐龄之下照料,摆明是扣留人质。
以年羹尧的地位是可以无视胤禛,但他不可能摆脱时代局限,他是科举进士出身,康熙年间是弘扬程朱理学的一个高潮,何况旗人还有一些家奴的糟粕习气。更重要是年羹尧也没有达到吴三桂那种能公开叫板撕破脸的地步,这样责备与威胁兼有的一番影响,迫使年羹尧一边完成协助胤禵稳定西藏,最后又帮助胤禛顺利登位。
年羹尧在四川地区负责后勤粮草运输等事务配合胤禵,首先,奏请康熙准许前往松潘协调联络,为此专门增设打箭炉(今康定)到里塘(今理塘)一线的驿站,便于传递消息。
其次,调属下四川提督康泰、护军统领温普、参将杨尽信、都统法喇,包括副将岳钟琪等全都前往康藏助战,打通四川到西藏的一线,为胤禵、延信、傅尔丹等从青海入西藏起到很大作用,像岳钟琪最初的军功就建立在这一次行动。
影视剧中的雍正与年妃
康熙六十一年雍正登位,胤禵大势已去。不管雍正的诏命他接受与否,从礼仪上就是身为儿子和臣子的回去奔丧,根本无法带着大批军队,结果就遭软禁,年羹尧在被授予开府管事处置大权,胤禵的大将军王印绶落入年羹尧手里(本来由副手延信接替,但雍正元年延信改为西安将军。雍正五年被视为八阿哥一伙,包括维护年羹尧等各种罪名遭处置,次年死于府邸),不光川陕,藏区、云贵的军务也都归年羹尧处置,其声威达到不亚于吴三桂的地步。
虽然康熙末年的藏区初步解决,青海地区原和硕特部首领罗卜藏丹津等还是生出新的风波。罗卜藏丹津是固始汗的孙子,为当时和硕特右翼首领。满以为凭借他对胤禵等入藏的支持,清朝应该恢复由和硕特部落管理西藏的传统。
但雍正怎么可能轻易放弃直接管理西藏的机会?所以罗卜藏丹津趁着胤禵、胤禟等回去北京被控制,趁清军在青海相对空虚进行反抗,年羹尧果断统领大军前往解决,花了半年多时间平息青海危机,罗卜藏丹津失败逃亡伊犁投奔准噶尔部(罗卜藏丹津在伊犁待到乾隆二十年出兵才投降,最后还是善终)。雍正对年羹尧的宠信达到巅峰,一度视为“恩人”。
伴随年羹尧的平定藏区,已经开始推行朝廷直辖管理青藏的方式,实际改土归流就伴随年羹尧对边疆的收复展开,包括著名的派驻驻藏大臣。可惜年羹尧个人的巅峰转瞬即逝,到雍正三年就走到人生尽头,被视为雍正过河拆桥的典范。
和吴三桂的跋扈一样,年羹尧在辖区安排任命的官员号称“年选”,如免去四川巡抚蔡珽,改任自己的亲信王景灏,这触犯雍正的底线。年羹尧的骄傲跋扈,显露随时可能背叛。实际也再次证明他和胤禛的关系从来不算多亲近,他们的合作若从康熙五十八年算起,也就六年左右。
三、年羹尧在成都的经营
年羹尧在四川和西部的经营从康熙中期就开始。康熙前期吴三桂起兵,四川总兵吴之茂附和吴三桂,所以,真正安定下来正是从年羹尧任职四川开始,成都府和川中大部分府县重新建设起来,年羹尧后期地位逐渐提升,基本奠定清代四川及西部各省军务、政务规模体制,他在巡抚、提督、总督、将军各种方面都有经营。
四川巡抚与总督在乾隆十三年(1748)以后合并,而年羹尧从任四川巡抚到川陕总督阶段,本来按例应设两个衙门,但实际四川巡抚衙门就是后来的总督衙门,四川在乾隆后一直就只有总督,并无巡抚,官署就是今省政府所在督院街大院。
乾隆以后成都将军的官署其实也和年羹尧有关,该衙门的重要性甚至还超过总督。但是,年羹尧在四川的时候并没有成都将军这一职务,其实后来将军衙门所在就是年羹尧在成都的府邸改建,位于成都中心城区偏西,属于清代旗人所居的少城范围。
今天不少宣传成都宽窄巷子里窄巷子的某庭院是年羹尧的居所根本毫无根据。年羹尧是康熙末、雍正初的一等一人物,论声威地位已等同亲王、郡王级别(除了没有王爵,只有太保、一等公爵,职权根本不亚于吴三桂),虽然年羹尧在藏区初步安定后的康熙六十年已前往西安,但他在成都的府邸本来就是专门营建,不可能屈居一般旗人之列。
只不过年羹尧没有风光太久,雍正初年平定青海以后有过一次入京面君,回来没多久又从西安调任去杭州,根本没有机会再回四川。年羹尧的住宅居所其实各地有多处,在成都的宅院后来自然作为朝廷公用了,就在年羹尧宅邸的基础上改建了清代赫赫有名的将军衙门。因为年羹尧当年一度就是赫赫有名的抚远大将军,还因为年羹尧的安排,成都少城聚集满清旗人专门经营,形成了后来的旗人特色。
在年羹尧之前,四川以汉军绿营兵驻防为主,在平三藩后,汉军旗人出身的年羹尧带兵驻守四川,请旨让参与进藏的部分八旗军留守四川,得到康熙同意,开始八旗兵驻防四川。
影视剧中的年羹尧
年羹尧将约三千名满蒙旗人子弟家眷全部安置在成都的少城之内,从今天的八宝街开始沿东城根街、长顺街到金河街将军衙门所在一大片城区,全是八旗子弟家眷居所。这一片街区参照北京内城的胡同特色,以正八旗、镶八旗名字命名,设立八条官街,四十二条甲兵胡同,另起城楼门坊,以东面受福门为正门,相当于一座城中城,就是清代各地常见的满城设置。
本来成都少城西面没有开设城门(今天通惠门路一带在清代大部分时间并没有城门),所以,年羹尧的金河宅邸从方位看,正相当于在满城的最里面。整个满城近似于今天军事特色,闲杂外人严禁出入,八旗将领长官为副都统。这一管理方式于乾隆以后在各地重要的城市基本延续下来。
本来这种方式是基于军事辖区与行政区、居民区分治,但由于雍正大刀阔斧整肃吏治(包括清算年羹尧、隆科多,若排除雍正过河拆桥为人阴暗的说法,其实可以纳入整肃吏治的范畴来理解。这些年关于年羹尧之死唯一比较新颖的观点是,雍正原本有扶立年妃儿子福惠,也叫弘晟的念头。雍正对年妃宠爱是事实,由于年羹尧流露出难以控制,若真正册立福惠,将来年羹尧可能重蹈历史上外戚跋扈的弊端,但福惠于雍正六年夭折,年仅八岁,最终改为册立弘历),同时重塑八旗的地位,之后乾隆用兵也特别维护旗人,除了岳钟琪偶尔被器重,基本不以汉人为主帅,还是有尊崇旗人的意思。
到乾隆四十一年(1776),八旗驻防成都的级别由副都统升为驻防将军,首任成都将军就是平定金川中屡建战功的满洲镶黄旗伯爵明亮。
成都将军势力极大,能管川边藏彝羌苗等部族地区军务。由于本来有戍边的特殊性质,乾隆曾想要将八旗驻防地从成都移至雅州(即今天雅安市一带),更接近部族杂处的地方,由于已历经七八十年,驻防八旗兵不仅习惯了成都,而且家眷子孙繁衍,谁都不愿拖儿带母地迁居雅州。明亮向朝廷上奏:雅州地势逼仄,难容携眷之众。乾隆这才收回成命,使少城里八旗特色延续直至清末。
至于年羹尧被论罪处死是在杭州(改任杭州将军),死后葬在哪里一直颇为神秘,有种说法是葬在四川,还指墓地位于四川绵阳安家镇鹅溪村,不过可能性也许不大,比较主流的说法还是归葬年氏故乡安徽。
来源: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