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江销声匿迹多年的“鳤”,近年来频频出水:
是的,就在10月25日,当研究人员进行生物资源监测的时候,意外发现一尾鳤,地点就在长江虎口江段。可能对于不少人来说,鳤这种鱼类动物还是比较神秘的,因为在2017年以前,鳤曾长达近10年时间消失在大家的视线中。
说长江销声匿迹多年的“鳤”近年来频频出水一点也不夸张,因为每一次都不是专门去监测鳤的数量,但已经有6次无疑在长江流域江段发现它的踪迹,而且,在2020年12月时候,还一次发现了7尾鳤,当时的监测点是长江公安江段。
在长江,鳤原本也和诸多其他珍稀动物一样,数量并不算少,但后来也因为各种原因开始变得十分稀有,甚至一度多年都难得看见一尾,但近年来却又频频出水被发现,这说明了长江里的水生生物资源的确正在发生变化,而且是变得越来越好的模式,那些原本已经衰退到快要灭绝的物种等来了种群延续下去的转机。
鳤变多了,与长江禁捕有多大关系?
家住长江边的人应该都知道,长江禁捕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以前也在禁捕,只不过范围没有“长江十年禁渔”那么大,时间一般也就几个月,当然,保护区除外。
在过去的多年时间里,鳤同样也因为江湖阻隔、人类过度捕捞,以及栖息地环境发生退化而变得数量极少,以至于曾经有鳤分布的多个区域都找不到它们的踪迹,虽然在潘阳湖等地有采集到零星样本,但也不是什么公开报道。这种情况其实与长江洄游刀鲚比较相似,它们的数量都一度变得很难被发现,但最后又都通过禁捕开始数量变多。
研究人员表示,鳤的数量从常见,发展为十分稀有,再到被大家频频发现,这是个体发展趋势,也是诸多长江水生生物呈现出的状态,这与2017年保护区禁捕,以及后来实施的长江全面禁捕都有很大的关系,尤其是那些生命周期原本就不长,且栖息地又保存着的珍稀鱼类种群,它们种群的数量也都在逐渐恢复中。
在长江里面有不少珍稀动物,比如有 “微笑天使”之称的长江江豚,也有人叫它们江猪,模样长得也是非常可爱了,且十分幸运。仅仅是在长江实施十年禁渔的第一年,就在多个江段检测到数量有上升趋势,市民还有机会在城市中心亲眼看到江豚一家五口在江面戏水玩乐,截至目前,整个长江江豚种群的数量还是有一千多头的样子。
长江禁渔十年之久,白暨豚是不是也有救了?
但是,长江里有的珍稀动物已经灭绝了,比如长江白鲟就在2019年的时候灭绝了;有的虽然没有宣布灭绝,但已经多年没有发现个体,比如仅生活在长江中下游水系的白暨豚;而大家都十分关心的野生中华鲟,虽然有发现亲鱼抵达产卵场,但也已经连续几年没有监测到自然产卵,不免让人担忧它们的情况。
你可能很难想象,在过去的这些年,中华鲟的人工放流数量已达几百万尾,不过,研究结果显示放流规模还不够大,以至于放流的这些中华鲟,对野生中华鲟种群的贡献,很可能还不到1%,当然,这与早些年放流技术也有限有关,育苗太小自身成活难度都比较大。
而白暨豚的情况就更复杂了,因为在2006年的时候,多国专家就一起专门去长江考察过淡水豚的情况,但当时没有发现白暨豚的踪迹,这也是为什么会有白暨豚基本绝迹的说法。不过,任何一个物种被宣布灭绝都需要足够的依据,所以即便我们已经连续多年没有发现白暨豚,但 IUCN 也暂时没有宣布白暨豚灭绝。
所以,每次长江有什么珍稀动物现身,又或是什么本来罕见的动物变多了以后,都难免让大家想起白暨豚。不可否认,白暨豚这些动物的数量减少,的确与栖息地范围缩减有关,而这一点又与我们人类脱不了干系,尤其是在上游修建大坝,的确会对它们产生较大影响,包括其他具有洄游性的鱼类动物也是一样。
没有办法,我们需要把长江的水资源利用起来,如今大家也已经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所以才会去专门修建鱼类动物的专属通道,专家们也在尽力在人和动物和谐共处中找到一个平衡。
像长江十年禁渔计划其实也一样,目的也是为了让动物们有更多时间可以多繁衍几代,避免鱼类资源进一步缩减,至于白暨豚是否会再次现身,又或是十年以后是否还要继续禁渔,这个问题也就只有到时候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