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科学家研发世界上最小机器诺贝尔化学奖折桂

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10月5日11点45分,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将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让 - 皮埃尔·索维奇、詹姆斯.弗雷泽·司徒塔特勋爵以及伯纳德·费林加,3人因在“设计与合成分子机”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而获得此奖。

让-彼埃尔·索瓦是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教授,詹姆斯·弗雷泽·司徒塔特勋爵是美国伊利诺伊州埃文斯顿西北大学教授,伯纳德·费林加是荷兰格罗宁根大学教授。

人类能制造出的机器究竟能有多小?这三位科学家给出的答案是一根发丝的千分之一。他们发明的分子机器,只要注入能量,就可被操控做出相应动作。诺贝尔奖委员会表示,他们的发明将微型机械和化学带到了一个新的层面。

分子机器成功的第一步是1983年让 - 皮埃尔·索维奇的功劳,他成功地将两个环形分子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链条,称为“索烃”,这满足了机械联动的需求。

这是让-皮埃尔·索维奇用铜离子制作出的索烃

第二步由詹姆斯·弗雷泽·司徒塔特勋爵完成,在1991年,他成功地将分子套入了一个分子轴,这被称为“轮烷”,并证明分子可以在这个轴上移动。基于这一发明 ,他还研制出了分子电梯、分子肌肉以及基于分子的芯片。

这是詹姆斯·弗雷泽·司徒塔特勋爵发明的轮烷,分子可以受控地在轴上自由移动

这是詹姆斯·弗雷泽·司徒塔特勋爵发明的分子电梯,上下移动距离仅有0.7纳米

第三步依靠的是伯纳德·费林加的发明,在1999年他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分子马达,在此基础上他还研制出了纳米车。

这是伯纳德·费林加发明的四驱纳米车

诺贝尔奖委员会表示,这一发明带来的革新不啻于19世纪30年代科学家发明了电动机,它们今后将被广泛地应用于新材料、传感器和能量存储系统中。

诺贝尔奖的创始人阿尔弗雷德·伯纳德·诺贝尔(1833年10月21日-1896年12月10日),不仅是工程师、发明家、军工装备制造商和炸药的发明者,同时也是一名伟大的化学家,他的一生都致力于实用化学的研究和实践,大多数发明和在生产中的实践应用也都基于化学这门学科。难怪,化学在他的遗嘱中排名奖励奖项的第二名。他设立这一奖的目的项旨在奖励那些“在化学上有最重大的发现或改进的人”。

诺贝尔化学奖奖章

诺贝尔化学奖的奖章由瑞典雕塑家埃里克·林德伯格设计。奖章正面为诺贝尔的头像,背面左边的女神爱西斯象征着自然,女神怀抱聚宝盆从云中现身;右边的科学之神慢慢地掀起盖在女神爱西斯严峻肃穆面庞上的轻纱。奖牌上的拉丁语“Inventas vitam iuvat excoluisse per artes”源自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大意是“发明让世间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诺贝尔化学奖知多少

1. 8个年度获奖人从缺

自1901年奖项设立以来,诺贝尔委员会共颁发出108次诺贝尔化学奖,期间1916年、1917年、1919年、1924年、1933年、1940年、1941年和1942年8年获奖人从缺。除受两次世界大战影响之外,诺贝尔奖组委会“宁缺毋滥”的评奖理念也对评奖结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 174人获奖

截至2016年,共有175位个人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其中63个得主为一人,23个是由两位获奖者分享,22个则是由三名获奖者共享。由于英国生物化学家弗雷德里克·桑格分别在1958年和1980年两次获得该奖,因此实际获奖人数是174人。

3. 年龄最大的和最小的获奖者

根据统计,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者的平均年龄是58岁。迄今为止最年轻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是法国科学家弗雷德里克·约里奥。1935年获奖时他只有35岁。值得一提的是,约里奥的妻子是居里夫人的长女伊伦·居里。1935年夫妇二人因在合成新型放射性元素方面有突出贡献,而被同时授予诺贝尔化学奖。美国化学家约翰·芬恩2002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时已是85岁高龄,是该奖项有史以来最为年迈的获奖者。

弗雷德里克·约里奥,生于1900年,卒于1958年,1935年他与妻子伊蕾娜·约里奥-居里共同获奖时只有35岁。

美国化学家约翰·芬恩,生于1917年,卒于2010年,2002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时已是85岁高龄,是该奖项有史以来最为年迈的获奖者。

女性获奖者

在诺贝尔化学奖长长的名单里共出现过4位女性的名字。在这4人中,有2人是单独得奖:居里夫人因“发现了镭和钋元素,提纯镭并研究了这种引人注目的元素的性质及其化合物”于1911年获得该奖。而在1903年,她已凭“发现天然放射性”经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居里夫人的长女伊雷娜·约里奥·居里1935年与丈夫弗雷德里克·约里奥一同因“合成了新的放射性元素”获奖。1964年,英国生物化学家多萝西·玛丽·霍奇金因促进蛋白质晶体学发展而单独获奖。2009年,以色列科学家阿达·约纳特凭借在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与另外两人一同获奖。

居里夫人,全名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生于1867年,卒于1934年,1903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由于对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11年,因发现元素钋和镭再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两获诺贝尔奖的人。


伊雷娜·约里奥-居里,生于1897年,卒于1956年,本名伊雷娜·居里,是居里夫妇的大女儿。伊蕾娜与其丈夫因合成新的放射性核素而共同获得了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

2人被迫无法领奖

德国化学家里夏德·库恩(1938年因“对类胡萝卜素和维生素的研究”获奖)和阿道夫·布特南特(1939年凭借“对性激素的研究”获奖)曾因受到希特勒政府的压迫,无法接受诺贝尔化学奖的奖项。事后他们虽然收到了诺贝尔奖证书和奖章,但却无法领取奖金。

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家族

在诺贝尔奖获奖者名单中,有一些是来自同一家庭的。例如先前提到的居里夫人的长女1935年与丈夫一同因“合成了新的放射性元素”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此外名单上还曾有2对父子,分别在不同时间获得不同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项。例如,1929年,德国科学家汉斯·冯·奥伊勒·切尔平因“对血红素和叶绿素的组成的研究,特别是对血红素的合成的研究”获得诺贝尔化学奖,而在1970年,他的儿子乌尔夫·冯·奥伊勒则凭借“发现神经末梢中的体液性传递物质及其贮存、释放和抑制机理”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2010年至2015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奖名单

2015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托马斯·林达尔、保罗·莫德里奇和阿齐兹·桑贾尔,以表彰他们在DNA修复的细胞机制方面的研究。

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为美国科学家埃里克·白兹格,美国科学家威廉姆·艾斯科·莫尔纳尔和德国科学家斯特凡·W·赫尔,以表彰他们在超分辨率荧光显微技术领域取得的成就。

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马丁?卡普拉斯、迈克尔?莱维特、阿里耶?瓦谢勒,以表彰他们“在开发多尺度复杂化学系统模型方面所做的贡献”。

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罗伯特·莱夫科维茨和布莱恩·克比尔卡,以表彰他们在“G蛋白偶联受体研究”中的重大突破。

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以色列科学家达尼埃尔·谢赫特曼,以表彰他“发现准晶体”。

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理查德-赫克,日本科学家根岸英一和铃木章,以表彰他们“开发更有效的连接碳原子以构建复杂分子的方法”。

(作者:《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社驻外记者蕾欧娜(欧洲))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自知识就是力量微信公众号“知识就是力量”(ID:knowledge-pow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