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生九子,各个不同”这句民间谚语想必许多人都听过。此话也被用来形容同胞兄弟虽然都是一个母亲所生,但在品质、爱好等方面也都有所不同。那么,龙生九子是哪九子呢?请看下面的龙生九子名字及传说。
最有代表性的版本认为龙生九子依次为:囚牛、睚眦、嘲风、蒲牢、狻猊、赑屃、狴犴、负屃、螭吻。
长子囚牛爱好音乐,喜欢蹲立于琴头,所以一些贵重的胡琴头部会装饰囚牛的形象,名曰“龙头胡琴”。白族的三弦琴等都有囚牛的身影,而蒙古族的马头琴也有可能就是囚牛的一种变形。
次子睚眦嗜杀喜斗,有仇必报,所以古代的刀环、刀柄很多都装饰着睚眦的形象。此外,成语“睚眦必报”也比喻一些人心胸极其狭窄,即便一点很小的仇恨也要进行报复。
三子嘲风是只兽形龙,样子有点像狗,它善于了望,所以多放置在殿角上。同时还起到威慑妖魔、清除灾祸、辟邪安宅的作用。
第四个儿子叫做蒲牢,非常喜欢吼叫,人们就把它放在钟上,现在寺庙里的钟,大多还是蒲牢的形象,据说它的家是海滨的一座房子,但是它十分的害怕鲸鱼,一但鲸鱼对它发起攻击,它就会吓得乱叫。所以人们把敲钟的木杵造成鲸的形状,以令铜钟格外响亮。
五儿名叫狻猊,体型非常接近狮子,是随佛教传入中国的一个混血儿,因此性格上有点像佛。它好安静、又爱烟火,所以往往把它放在佛位上或香炉上,让它为佛门护法。此外,清朝二品武官官服上的补子也是狻猊图案,取其勇猛之意。
六子霸下(又名“赑屃”)样子似龟,喜欢负重。相传在上古的时候,它常背起三山五岳来兴风作浪,后来被中华的老祖宗夏禹收服,并且为老祖宗立下了汗马功劳。
老七是狴犴,又名宪章,样子像虎,相传它为人正直,经常主持正义,而且能明是非,所以它常常被刻在狱门、衙门大堂两侧、以及官员出巡时的“肃静”“回避”的仪仗牌上端,用来维护公堂的肃然之气。
八子负屃是所有龙子中与龙的形象最接近的神兽,喜好舞文弄墨,所以古代那些镌刻着文字的石碑头部往往都装饰着负屃的形象。
九子名叫螭吻,又名鸱尾,鱼形的龙,大约是在南北朝时期,由印度“摩竭鱼”随佛教传入中国。据说它是佛教中,雨神座下之物,能够灭火。螭吻由此演化而来,所以它多安在屋脊两头,为人们消灾灭火保平安。
除了上述这个主流版本的“龙生九子”外,民间神话中还有蚣蝮、椒图、饕餮、貔貅等不同神兽相互替换的多个版本。不少人对此感到疑惑,为什么古人的神话故事那么不讲究,连龙的九个儿子都有那么多说法呢?其实这就是我们现代人对“九”这个数字的误解。古人认为九是贵数,也是极数。古代文献中的“九”未必就是代表九个,而很可能是指极多、许多之意。
因此,所谓的“龙生九子”并不是指龙正好生了九个儿子,而是代表龙有许多儿子。像蚣蝮、椒图这些神兽虽然没有列入主流版本之中,但它们也都是公认的龙子。所以“龙生九子”会出现不同版本就一点也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