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托孤那一刻真的有如刀光剑影吗 ?

刘备托孤之时真的有如刀光剑影吗

刘备病重,将诸葛亮从成都召来,托付后事,也就是将刘禅托付给他。因为史书记载有“君可自取”和让刘禅“事之如父”等话语,这就产生了不必要的一些歧义。其实,刘备的托孤过程并不复杂,并没有什么刀光剑影,甚至于比曹丕、曹睿、孙权的托孤都要简单得多。因此,不要把刘备的托孤一事看得那么复杂。

                                                      (刘备托孤 图片来源于网络)

章武三年(233年),住在永安的刘备病重,将丞相诸葛亮从成都招来,嘱托后事。刘备对诸葛亮说:“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能安邦定国,最终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如果我指定的那个儿子可以辅佐,你就辅佐他;如果他不是那个材料,君可自取。”诸葛亮流着眼泪说:“臣敢于斗胆承诺将竭尽所能担当辅佐重任,奉献自己忠贞不二的节操,直至死去。”然后刘备又写诏书要求儿子要像对待父亲一样的对待诸葛亮。这段文字分歧最大的是这个“君可自取”,有人理解为是诸葛亮可以取而代之,也有人理解为诸葛亮可以从他的儿子当中另行选择。

应该说,就当时的刘备和诸葛亮来说,说的人要表达的意思和听的人理解的意思是一致的,并没有任何分歧。刘备给出了两种选择,“辅之”和“自取”,诸葛亮表态只有一种,辅佐,那就是尽力、效忠,保持自己的节操直到终生。当然,人要理解为从刘备几个儿子中选择也不能说人家就是错,毕竟理解不同嘛!或者说,这都是在正常范围内。不过,现在有人把这事情说得太玄,什么赵云就埋伏在大殿之内也出来了。还说只要诸葛亮有一点点异常表现,或者是哪句话说的不对,赵云立马就会剁了他。这当中有两个问题可说,一个有实权的皇帝要杀大臣还要提前埋伏下刀斧手吗?大殿寝宫等周边的那些武士是干什么的?曹操身边有个武卫将军许褚,老曹家的将领曹仁想和他说几句平常话都不行,你真就认为刘备不懂得宫廷保卫这一套?所以说,刘备要真搞这一套,那不是在帮助他儿子,反而正好是把他儿子往死里整。换句话说,诸葛亮本来没有这个心思,因为刘备的这个动作也会寒心,等刘备一死会发生什么事就难说了。所以刘备的话当中是你觉得我这个儿子能辅佐就辅佐,不值得辅佐就自己干吧。当然也有人理解为从另外的儿子中自行选择。还有一点就是,假如赵云真接受过这样的任务,他后来为什么不住在皇宫刘禅身边?而诸葛亮以后又为什么不处置了赵云?不用说别的,第一次北伐失败,诸葛亮能斩了马谡,难道就不能斩了赵云?

说实在的,乱世的托孤就好像是一种政治绑架,就是要这几个大臣像效忠老皇帝一样效忠小皇帝,大臣们答应了,就等于是绑上了一道政治道德的紧箍咒,这样他再做起事情来就得考虑到他的那个承诺。大家都在说曹操因为做过汉臣没有篡汉,为什么就不想想托孤大臣接受了托孤也是做人家的臣子?就像司马懿一样,他用政变的形式扳倒了曹爽,但他还留着皇帝曹芳,到了他儿子司马师掌权,这才把这个皇帝给废了。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司马懿是托孤大臣,司马师不是。也就是说,司马懿有一个政治道德束缚,司马师没有。

还有就是李严问题。两人虽然都是托孤大臣,但权重是不一样的,而且差别很大很大。究竟有多大呢?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自贬三级,李严升了两次官,两人这才平级。

刘备为什么要选择诸葛亮呢?这是一种必须和唯一。先说必须。刘备集团的上层由三部分人组成,徐州及其以前的老人,荆州人士,刘璋留下来的益州官员。老人已经不多了,荆州这部分人是骨干,蒋琬、魏延、杨仪,费祎都是这些人当中的,权力也是在这些人手中。益州两部分,东州人和本土人。本土人不敢用,东州人几乎都有污点,都不是很可靠。荆州人既然是骨干,诸葛亮又是这部分人的领袖,刘备不用他还能用谁?咱先不说刘备的知人之明,也就是说他深知诸葛亮,就说他重新权衡,他不选诸葛亮又能选谁?

说到刘备的知人之明,就要说到诸葛亮这个人。诸葛亮对刘备说的话,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说出来刘备总是听。有些事刘备已经决定了,估计再劝没用,诸葛亮一般不再说,比如说东征伐吴一事。你再看看诸葛亮在刘备集团的威信。关羽不知道马超是个什么情况,他不问张飞而是问诸葛亮,得到了诸葛亮的表扬,他高兴地像一个小孩子一样又蹦又跳;张飞入川,就是诸葛亮指挥的;简雍放荡不羁,在刘备面前也是坐没有一个坐相,却从来不和诸葛亮争高低,只有在诸葛亮以下的官员面前才独坐一席。即便是那个李严,自己想开府,也就是想有自己的办事机关,得先让诸葛亮加九锡。虽然这当中有阴谋成分在其中,但他自己也知道威信比诸葛亮差太远。

总之,刘备托孤一事没有多么复杂。刘备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所以他才选择了诸葛亮。只是我们,千万不要拿着自己的糊涂去装明白。

作者:长空星照

来源:搜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