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范围之中,中国的航天实力可以说比较强,虽然曾经受到西方国家的不断封锁,但是我国科研人员们并没有放弃,独立自主,团队合作等等,终于走出了自己的路线,从中国北斗导航系统,再到中国探月工程,然后到中国火星探索工程等等,都是一次性地完成,这相比世界很多国家来说,都强了不少。
包括,我们正在建设的空间站项目,神舟载人飞船的不断发射等等,都让世界看到了中国航天技术的崛起,没有其他国家的帮助依然可以实现。而看到中国航天技术的崛起,世界其他国家也在逐步以“中国为榜样”,发展太空计划。所以,都期待与中国进行合作。例如:在中国空间站建设的时候,日本,印度等17国先后加入中国空间站,希望未来能够利用中国空间站进行相关性的项目实验。
当然,在首批次的项目之中,美国是彻底被拒绝了,因为美国的项目不符合标准。当然,这并非是我国针对美国的一次“反击”,我们的空间站有自己的一套标准,肯定不能随意被“突破”的,所以只有等待后面美国项目符合标准了,我们再来进行相关性的评比,看看符合不。而在中国空间站备受大家热议的时候,亚洲地区的韩国也进行了一次升空发射,是在韩国的全罗南道罗老宇航中心发射升空。
但是很遗憾的是,火箭未能将载荷送入预定轨道,韩国首枚自主研发火箭的发射任务以失败告终。所以,这也是挺惋惜的。不过,虽然失败了,韩国还是挺高兴的,因为高调说明了“韩国太空时代要来了”,用不了多久,我们就能把它准确发射到目标轨道上。这一项运载火箭说强也强,说不强也不强,关键是专家进行了一个对比,引发了大家的热议。如何比较呢?我们来看看情况。
大家都知道,中国用得最多的就是长征运载火箭了,并且中国制造的长征运载火箭还是比较早了,该火箭是在1965年启动研制,在1970年的时候,首次发射,并且成功将东方红一号送入轨道,至今已经是51年了,也就是因为该自主研发的火箭成功发射,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自行研制发射人造卫星的空间大国,当然,这一款火箭已经退役了,大家顶多就看个模型。
该火箭总体布局是分为三个等级,采取串联布局,从箭尾至箭顶依次为一子级、二子级和整流罩(内含三子级)。
一子级结构包含了“壳体-杆系”级间段、氧化剂箱、箱间段、燃料箱及其后过渡段、尾段。
二子级结构包括仪器舱、贮箱和尾段。仪器舱为锥形半硬壳结构,内设有一横梁,支持惯性仪器基座。
三子级结构由仪器支架和转接锥组成,仪器支架高0.49米,底部直径0.77米。
这就是它的公开情况,整个火箭全长29.86米,起飞质量81.57吨,运载能力300千克。而韩国运载火箭“世界”(Nuri)号就是专家与长征一号进行的一个对比。按照公开的参数情况来看,Nuri火箭全长47.2米,重200吨,600-800公里轨道运载能力1.5吨,由液体燃料助推器提供动力。的确,我们从数据参数上来看,的确要比我国51年前的长征一号要强很多。
航天专家黄志澄的判断的确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要说比我国上世纪七十年代研制的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整体性能就要差很多了。长征二号运载火箭为一款两级运载火箭,该型火箭能将2.4吨的有效载荷送往200~400公里的近地轨道。而韩国“世界号”的三级均采用液氧/煤油发动机,发动机完全没有采用高压补燃技术,所以这就出现了差距了。
说别了,这就是一个发动机上看出的差异,不过话说回来,竟然韩国能够采用液氧/煤油发动机将其送上太空,那意味着对这项技术的突破,可能也在进行研究了。但是,按照专家的说法,掌握这种发动机技术耗时较长,通常可能需要15年以上的时间,韩国可能还没有这个经历来进行研究。
毕竟,韩国的火箭发射打击真的是太大了。之前研究的运载火箭“罗老号”也是经过两次发射失败后才成功了,所以的确也不容易。难道“世界号”也要两次发射失败才能成功?当然,这个判断对不对是不知道的,只有发射了才明白。
而这次韩国首枚自研火箭发射失败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其实也算是大部分成功了,“世界”号运载火箭正常完成了全部飞行程序,顺利将1.5吨重的试验卫星送达700公里高的太阳同步轨道,但由于卫星没有达到预定速度,未能成功入轨,所以最终确定为了“失败”,就是仅这个过程失败了,其他都成功了。
所以,这也是为何韩国在发射之后公开说明“第二次肯定能成功”的原因,只有一小部分没成功了。当然,没有掌握这项技术的人没有点评的实力,毕竟我们也不知道会不会成功,机械化的东西一切都存在变化的空间在,这是必然的,第二次能不能成功,也只有发射之后才知道,这就是大概的情况。
所以综合情况来说,韩国的航天技术其实也掌握了一部分,虽然这次失败了,但是“罗老号”也是成功了的。整体的评价对韩国的这次发射也算是“虽败犹荣”了,也算是航天技术的崛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