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面对蒙古人为什么坚持了这么久?

作为一个常被后人看做“怂蛋”的王朝,南宋王朝常被狠踩,诸如“杀英雄认大爷割地赔款换和平”等污点,也着实是没毛病。但就是这么个满身毛病的污点的南宋王朝,却也有个实打实的亮点:命硬。

如果从“臣构”登基算起来,守着残山剩水的南宋王朝,竟活活坚挺了一百五十二年,期间“熬”走了西辽、西夏、金等多个“老朋友”,哪怕面对横扫欧亚的蒙古大军,南宋不但打得十分顽强,还硬是坚挺了四十六年(包括元朝时代),期间还打出不少可圈可点打胜仗。如此战绩,也叫末世打南宋,收获了后世历史爱好者们打不少好评,还有了“坚韧”“能打”等各种“美名”,看上去相当给力。

那么问题来了,怂了大半辈子打南宋,为何命还如此硬?面对各路强敌能坚持这么久?这事儿,首先就要说说南宋一桩没毛病的亮点:国防建设。

虽然在南宋初年打宋金战争里,南宋做出了“杀英雄换和平”的可耻行径。但吸取了北宋“重文轻武”亡国的教训,南宋也进行了许多重要的军事改革。北宋时期残酷的“刺字”制度,也在南宋年间被部分废除,士兵的地位和作战积极性,也都比北宋时期要好些。

而更重要的,是南宋的“制置使制度”。南宋的国防重点,全部集中在北方。于是南宋一边“割地送钱喊大爷”,一边从东到西,在沿海、江淮、京湖、四川划定战区,在战区里设立制置使。比起北宋那些需要“看阵图打仗”的武将们,南宋的“制置使”却拥有更大的权力,有充足的临阵指挥权。诸如岳飞等名将,也都曾担任过制置使,打造出坚固的防线。这个特殊制度,也令南宋锻炼出一批边防强兵,用以巩固国防。

值得一提的,还有南宋的水师。比起拥有骑兵优势的北方强邻来,水师却是南宋一个有着独家优势的兵种。比如在金海陵王完颜亮的举国南侵里,正是岳家军旧将李宝率水师长途奔袭,给了金国舰队致命一击,才令南宋最终转危为安。自此以后,南宋也高度重视水师建设。从宋孝宗登基起,南宋又陆续在沿江、沿海组建了二十多支水师。特别是最强的鄂州水军,拥有大型战舰七百多艘,每艘长达二三十丈,公认“实天下之壮观也”。

如此“无敌舰队”,等于是沿江搭起了“水上长城”,敌人的马跑得再快,基本也很难“越”过去。那么南宋能坚挺这么久,主要是因为这么“自强”?其实,“客观原因”也蛮重要。

首先一个重要客观原因,就是南宋对手的“摆烂”,典型就是多年被南宋“喊大爷喊叔”的金朝。

在南宋初期的“绍兴和议”里,金国几乎拿走了宋金边境所有的战略要地,还每年“躺收”二十五万两白银二十五万匹绢。要知道,宋朝白银收入最高的年头,不过八十万两,南宋常年三十多万,等于是每年的家底都被金国刨空。享受这优厚条款的金国,照着当时金国重臣金兀术的话说,那是“不觉喜感天神”。可接下来,这金国就“腐”了。

金国虽然武力强大,但生产力与社会制度,却比南宋远远落后,打进富庶的中原后,“守江山”就成了难题。于是几十年时间不到,金国贵族就加剧腐化,金朝中期起,大规模的自然灾害又年年席卷中原,缺乏治理能力的金朝,国势每况愈下。特别是昔日骁勇善战的金国军队,其军中的高层职务,都多由饱食终日的贵族垄断,一代比一代不能打。

尤其的当年造就了金国“满万不可敌”辉煌的“猛安谋克”制度,到了金朝中后期,也是越来越不像话:在猛安谋克制度下,金朝中后期一千户士兵,有战斗力的竟只有十几个人,出现了“官多兵少”的咄咄怪事……

所以,虽然南宋因为自身的内部问题,几次北伐都以失败告终。但看似强大的金国,已是越来越不能打。特别是在金宣宗撕毁宋金和议,重新挑起宋金战争后,当时两面受敌的金军,居然被“好侄子”南宋军队打得落花流水,最终陷入到“蒙宋夹击”的困境里,落得仓皇灭亡。

而比起“摆烂”的金军来,南宋的另一个对手蒙古(元朝),情况又不一样。

金朝灭亡后,早先还是“盟友”的蒙宋双方,随后又爆发了战争。但还处于“蒙古汗国”时期的蒙古,虽然兵力强大,可当时他们还处于“多线作战”的阶段。在蒙宋战争的早期阶段,蒙古军虽然也一度打进四川,攻掠湖广要地,但他们也只是以劫掠为主,极少占据土地。南宋也就有了充足时间组织反击,孟拱等良将也从此大展拳脚,形成了坚固的防线。

而且,“大蒙古国”时代,蒙古每次汗位更迭,也都常引发内战,其各派势力的争斗,也使他们无暇南顾。南宋也往往利用这类宝贵机会,竭力整顿国防。合州钓鱼城就是这样拔地而起,并成了令蒙古大军头破血流的铁壁。

综合说来,从金朝中后期到蒙古汗国时期(元朝开国前)这段历史,是南宋王朝一段宝贵的战略机遇期:旧的强敌日落西山,新对手羽翼未丰。如果南宋能借助这样的机会发愤图强,这段中国历史,或许将大不一样。

但南宋自身的毛病,却也很严重。以经济来说,由于多年来“赔款喊大爷换和平”的国策,南宋的金、银、铜等贵金属大量“献”给金朝,南宋每年仅能发行铜钱二十万贯,是北宋的十分之一,经济极度困难。为解决财政问题,南宋的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农民负担极重。但内忧外患下,腐败却是疯狂滋生,冗官问题更到了新高度。残山剩水的南宋,常年要养四万多官员,比北宋年间多得多……

到了南宋的最后阶段,官员们的党同伐异,腐化堕落,更成了正常现象。面对外敌入侵,南宋的官场上依然展开一轮轮倾轧,曾经苦心打造的强兵也大多消耗殆尽。到了元世祖忽必烈大举南征时,看似坚挺的南宋,已经没有了多少抵抗力量。

特别要说的是,元世祖南征南宋时的一个重要政策,就是“凡故宋繁冗科差……悉除免之”。为什么蒙古军在南宋防线上头破血流,元军这次却势如破竹?这也是一条原因。

而在元军兵临临安,南宋朝廷投降前,“坚挺”的南宋王朝,更出现了荒唐一幕:临安的官员们纷纷卷包袱逃跑,以至于南宋小皇帝上朝时,朝堂只剩下六个文官。悲愤的南宋谢太后,为此写就奇文一篇,深情回顾了重文轻武的大宋,那对士大夫的恩养,怒骂士大夫们“何面目对人言语”,意思很明白:大宋怎么养了你们这群白眼狼?

以这个意义说,白眼狼扎堆的南宋,能坚持这么久,也确实不容易。但是这事,与其说是荣耀,不如说,是一声叹息。

来源: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