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消亡史:最后都去了哪里?

突厥是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之一,在古代突厥语中读做“Türk”或“Türük”,意为“强有力的”,汉文音译为“突厥”。

公元六世纪中叶,突厥兴起于今新疆北部,隋唐之际曾称霸北方,建立起自秦朝建立以来,继匈奴、鲜卑、柔然而兴,第四个“草原王国”。史书上把突厥称为“匈奴别种”或“平凉杂胡”,现在基本认为它是北朝时铁勒部的一支。

五世纪中叶,“突厥”(此时还未称突厥)被柔然所征服,被迫迁徙至金山(阿尔泰山)南麓,成为柔然族奴隶,专门为柔然人锻铁,因此被称为“锻奴”。

因阿尔泰山形似战盔“兜鍪”,故自号“突厥”(“兜鍪”的古突厥语叫法),以狼为图腾。公五世纪末,北魏大败柔然,突厥人借机逐渐摆脱柔然人的控制,并形成一个强大的部族,还衍生出自己的文字。

公元552年,突厥最终彻底摆脱柔然的控制,并借助强有力的军事力量快速崛起,在吞并五万余众的铁勒部落后强盛一时,在漠北地区建立起幅员广阔的突厥汗国,势力迅速扩展至整个蒙古高原。

突厥汗国建立后,此后两个多世纪内,随着突厥诸汗的东征西讨及其对丝路的控制,突厥控制下的丝路沿线区域的诸部族受其影响日深,北方很多游牧民族开始突厥化。

当时,北方对峙的北齐与北周政权都害怕突厥与对手联盟,争相向其纳贡和亲,突厥借机大捞好处。隋朝建立后,突厥在隋朝挤压下开始分裂为东西两部。

西突厥辖有西域、中亚等辽阔区域,而东突厥则以漠北为中心,与西突厥以金山(阿尔泰山)为界。自此,东、西突厥各自发展,形成较为独立的政治实体。隋末,李渊为借助外力,向东突厥称臣纳贡。但是,当李渊建立唐王朝后就与突厥断绝往来。

突厥十分不满,常常骚扰大唐北方疆域。李世民继位时,东突厥颉利可汗亲率二十万大军南下,直逼长安城外渭水便桥之北,距长安城仅四十里,大唐朝野震动。

但是,唐太宗并没有被吓倒,而是设疑兵之计,亲率臣下及将士隔渭水与颉利对话。颉利看见大唐军队军容威严,又见李世民答应给数量不少的金帛财物,就和唐结盟,最后退兵。

四年后,李世民乘东突厥内乱,派大将李靖北伐,生擒颉利,东突厥自此衰微,后来又被新崛起的回鹘族彻底消灭融合了。

至于西突厥,也曾一度称霸西域。公元630年,玄奘自高昌出发一路向西。不久,他以极大的代价翻越艰险无比的天山,进入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并在那里拜访西突厥可汗--肆叶护可汗。

当时,西突厥汗国还牢牢地控制着高昌到波斯的广阔地区。在规劝玄奘留在碎叶不要再前往印度失败后,肆叶护可汗赠给玄奘五十匹绢作为盘缠,还给他配了一名翻译,并为玄奘写了很多封国书给沿途的统治者。

之后,玄奘又往西到达了撒马尔罕,并从那里往南走,最后抵达印度。可见,当时的(西)突厥在内陆亚洲地缘政治现实中,还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不过,也正是在玄奘见西突厥可汗的这一年,唐太宗大败东突厥,并融合了所有部众,西突厥彻底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