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大熊猫,人们都知道它们生活在四川省,的确,80%的大熊猫都生活在川地,四川的大熊猫也是知名度最广的,因为它们喜欢温凉湿润的气候类型,而西南腹地刚好是这种环境。
然而它们的分布可不仅仅局限于四川,在秦岭一带,也生存着许多野生大熊猫。现代大熊猫一共有两个亚种:大熊猫指名亚种和大熊猫秦岭亚种,四川的自然就是指名亚种。
与四川大熊猫相比,秦岭的大熊猫体型更大,牙齿也更大,但脑袋要小一些,看起来也更像一些猫科动物。
一直以来,大熊猫都深受全世界人们的喜爱,经常有网友调侃,大熊猫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拍一张彩色照。因为它们黑白两色的外表,无论怎么拍,都只有黑白色。
然而这个规律被打破了,大熊猫拍一张彩色照的愿望恐怕要实现了,因为在秦岭,人们已经发现过10次棕色大熊猫。
棕色大熊猫的体态、个头与常见的大熊猫一样,只是毛色有所差异,简单来说,它们身上本该是黑色的毛发,却成了棕色。
大熊猫的演化简史
大熊猫素有“活化石”之称,在地球上已经生存了数百万年了,它是我国独有的物种。国际上的主流观点认为,大熊猫是由始熊猫演化而来,始熊猫在距今800-900多万年前的中新世晚期开始出现。
始熊猫是一种拟熊类动物,身形肥胖,但远没有现代大熊猫那么大的体重,大概跟一只超肥的狐狸差不多。长有尖牙利爪,是食肉动物。
到了更新世早期,始熊猫演化成小种大熊猫。在外形上,小种大熊猫与现代大熊猫的形象更为接近,体型也增长了不少,但也只有现代大熊猫的一半左右。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阶段,它们已经演化到主要以竹子为食了。
更新世中后期,出现巴氏大熊猫,它们迅速发展壮大,分布范围还一度从我国延伸至越南、缅甸,所以巴氏大熊猫阶段,也代表了大熊猫家族的鼎盛时期。
与现代大熊猫相比,巴氏大熊猫的体型更大,能大12%左右。不过巴氏大熊猫所处的时期,也是史前人类智慧高速发展的时期,根据一些早期人类遗址出土的化石资料来看,巴氏大熊猫骨头化石上面遍布粗糙的砍痕,表明史前人类极有可能猎食它们。
经历过前三个阶段的演化,到了现代大熊猫这里,已经是第四个阶段了,它们的外表进一步萌化,虽然依然保留着食肉动物专业的牙齿和消化系统,但它们几乎已经完全放弃肉食了,高度依赖竹子。
在生存资源上,大熊猫避开了与所有食肉动物和绝大多数食草动物的竞争,因为没有什么动物,会以适口性极差和营养价值低的竹子为食。本该过得十分安逸,但受人类干预,现代大熊猫的分布范围大大缩小。
大熊猫的生存现状
大熊猫最主要的栖息地位于四川省,分布在各个保护区里面,理论上有接近3万平方公里左右,但实际上因河流、道路、高山、没竹子的山地等不适宜熊猫的生存的区域要除开,它们的实际生活区域仅占总面积的20%左右。且其栖息地呈带状、破碎化分布,四川的大熊猫,也被分割成20多个大大小小的孤立种群。
国家每十年普查一下大熊猫的数量,2014年的数据是野生大熊猫1864只,圈养大熊猫375只。
历史上大熊猫的分布范围很广,一度延伸至了东南亚地区,但后来随着人类对自然的干预越来越大,大熊猫的种群也渐渐衰退,如今分布范围也仅限于西南腹地和秦岭一带了。
1988年,大熊猫的保护等级被提升为国家最高级,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它们的生存状态也逐渐往好的方面发展,其中一个好消息就是它的濒危状态已经从濒危下降到易危了,但仍旧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并没有因降级而降低保护力度。
棕色大熊猫之谜
以往人们一度认为大熊猫只有黑白两色,随着人们在有着“中华基因库”之称的秦岭,不下10次发现了棕色的大熊猫。
上个世纪人们就在秦岭发现了棕色大熊猫“丹丹”;2009年11月,巡护人员又在三官庙附近发现了被遗弃的棕色大熊猫幼仔,后来人们将它接回照料,取名“七仔”,它也成了全球唯一一只圈养的棕色大熊猫。2018年三月,在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发现了棕色大熊猫;2021年5月又有所发现。
从陆陆续续的发现来看,棕色大熊猫的出现似乎并不是一个个例,陕西省动物研究所的研究员金学林也表示,10次发现都在秦岭大熊猫主种群兴隆岭种群的范围内,表明在秦岭可能存在着那么一群棕色的大熊猫群体。
大熊猫棕色的毛发虽然特殊罕见,但它们仍属于秦岭亚种,目前对于棕色大熊猫出现的原因,人们还没有弄明白,科学界推测可能是隐性基因表达、基因突变、返祖现象等造成的,需要通过全基因测序、分子生物学等现代研究方式进一步研究才能得出结论。
弄清了棕色大熊猫之谜,或许也有助于对大熊猫演化史的探索,以及为下一步的保护工作提供帮助。从珍稀程度上看,棕色大熊猫更为稀有,称其为“宝中之宝”也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