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和杜甫是认识的,而且还一起住过大半年的时间。那中国文学的两个巅峰人物,“诗仙”和“诗圣”的这次碰撞,都留下了哪些传奇的故事和佳作呢?
如今的我们提起李白,想到的总是飞扬轻狂的少年模样;而说到杜甫,则是半生飘摇的老者模样。之所以会让人形成这样的印象,是因为他们的个性和风格都反差巨大。而实际上,李白比杜甫大十一岁,杜甫才是那个年轻人。 天宝四年,李白受唐玄宗召见入宫为官,他犹如脚踩祥云般地喊出:“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表达自己内心的畅快。要知道,此时的李白已经四十一岁了,写出来的诗却还是像二十岁的少年语气。
入宫作为翰林的李白也一度被皇帝器重,时常陪同皇帝听歌喝酒,作诗寄情,留下了名垂青史的《清平调》三首。“云想衣裳花想容,清风拂槛露华浓”等名句更是“一夜爆红”,流传千年。
这时候开始,李白就已经是大唐“诗仙”级的人物了,“粉丝”众多,其中就包括了还在长安坊间喝着闷酒,郁郁不得志的杜甫。
杜甫也曾像李白一样,潇洒放荡,寄情山水。在第一次去长安的科举失败后,他去爬了一次泰山,二十四岁的他也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抱负。 但直到李白入宫的同期,杜甫也到了而立之年了,人生却依旧没什么起色。科举的屡战屡败让杜甫心灰意冷,回到洛阳选择了“躺平”,日思夜想今后的人生该何去何从。只是没想到李白的好日子也没过多久,因目中无人的行事作风,在朝中遭受排挤,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也来到了洛阳。 就这样,中国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第一次有了见面的机会,杜甫以“粉丝”的身份求见李白。出走半生,李白依旧一身的豪侠之气,深深地感染着杜甫。两人饮酒长谈,人生失意的杜甫静静地听着李白讲述着长安的繁华故事。
同一年,李白找到杜甫,相约一起去拜访鲁郡的范十居士。一路上,他们踏着盛开的兰花,迎着南归的雁群,骑马一路从春天走到了秋天。路途中还在山间迷了路,一头扎进了苍耳从中:“城壕失往路,马首迷荒陂。不惜翠云裘,遂为苍耳欺。”
这一路上,两人无话不谈,情谊渐深。于是在历经“八十一难”找到范十居士后,在范十家留宿的时候,杜甫写下了《与李十二白寻范十隐居》,杜甫开篇就说:“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可见杜甫对李白依旧充满景仰。其中也写道“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同塌而眠,搭肩游市,可见两人关系之好。
只是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这次的旅行,在山东曲阜结束,两人在石门山上,把酒话别。
在那以后,杜甫重新拾起了科举入仕的理想,而李白厌倦仕途,继续着他的游侠梦。杜甫会时常地想起那段时光,写下《赠李白》:“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当杜甫来到长安之后,更是会经常地想起李白,写下了《春日忆李白》《冬日有怀李白》;当仕途坎坷时,还是用李白来勉励自己:“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据统计。杜甫一生所作关于李白的诗篇15首。李白对于杜甫来说,早已不只是一个朋友,更是一种信仰,就像我们欣赏偶像,是因为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的理想。一生仕途坎坷,生活困顿的杜甫,亲眼看着大唐由盛而衰,悲苦是他的人生底色。
或许就是这样,他才总是羡慕李白,文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武能“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哪怕在自己在流放受苦之时,依旧能保持“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豁达。
所以我们欣赏李白,并不只是因为他在顺境中的浪漫才华,还有他在逆境里,依旧旷达乐观的精神。在重获自由回金陵的路上,路过江夏时,他仍然可以在洞庭湖上,喝酒吟诗,和友人相谈甚欢。即使流离半生归来,他还是诗仙,始终保持着少年的赤子之心。
他有入世之心,也有出尘之念;他如飘萍,但始终坚定。命运多舛,世事维艰,但他从未舍弃人格独立与精神自由。他是璀璨夺目的,更是无可取代的。
一个人,一壶酒,一把剑,如一股清泉,涓涓流淌整个大唐盛世。寄情山水,又不失侠骨柔情。一生都希望居庙堂,报国家,安黎民,却黯然落幕。却从未丢失自己的傲与骨。这就是照亮了时代的谪仙李太白。
《李白传》讲述了李白的生平,讲述了他是才子,他是行者,他是侠客,他是醉仙,但他偏偏也是个诗人的纵情洒脱。了解李白,你就会明白,他远非我们课本上的千篇一律,他比你想象得更丰富!
试问当今的知识分子和文学青年,谁不想活成李白的样子!又或许,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像李白一样自由的梦!让孩子看看李白,就是他浪漫诗意人生的最好启蒙!
在最严格的补课禁令和未成年游戏管制政策之下,给孩子读书肯定是最好的消遣。给孩子读懂李白,感受李白的精神,他会明白,真实的李白,远比游戏里的更精彩!就同李白的故事一起,体会那一场盛极难忘的千古一梦吧!
读完李白的一生,相信你也将为之震撼!感受李白的一生,你将收获数不尽的人生启示和方向!
来源:网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