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射电信号表明,宇宙中或许藏有许多不为人知的行星

遥远恒星的形象。

一直以来,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Benjamin Pope博士和荷兰国家天文台ASTRON的同事们利用位于荷兰的、世界上最强大的射电望远镜低频阵列(LOFAR)来寻找潜在的系外行星。在强大射电天线的辅助下,他们意外发现某些恒星会发出射电电波,这说明宇宙不为人知的角落存在着隐藏的行星。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刊发在《自然·天文学》杂志上。

Pope博士介绍:“我们已经发现了来自19颗遥远红矮星的信号,对于其中四颗最好的解释是,信号源自围绕它们运行的系外行星。我们早已了解,太阳系中的行星会在其磁场与太阳风发生相互作用时,发射出强大的射电电波,但目前我们还从未接受过来自系外行星的射电信号。这一发现是射电天文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进展,它可能预示着未来整个银河系中还会涌现更多行星。”

本次,研究人员聚焦于红矮星,这种恒星不仅体积比太阳小得多,其强烈的磁场活动还会导致恒星耀斑的产生和射电现象。然而,一些无磁性的古老恒星也一并出现,这就挑战了人们对于恒星的传统认知。论文第一作者、荷兰莱顿大学的Joseph Callingham博士表示,该小组确信这些信号是由恒星及围绕其运行的隐藏行星的磁场互动而产生的,这就类似于木星与木卫一(Io)间的相互作用。

Callingham博士解释:“一方面,我们地球上的极光,即北极光和南极光,在地球磁场和太阳风的相互作用下也会发出强大的射电电波。不过,木星发射的极光要强烈得多,因为其正在发生火山爆发的卫星木卫一不断地向太空喷射出物质,因而让木星周遭充斥着驱动强烈极光的粒子。另一方面,我们建立的恒星射电机制模型就是木星和木卫一之间模型的放大版,其中一颗行星被包裹在恒星的磁场中,将物质注入巨大的射电流,通过同样的机制为明亮的极光提供能量。这是一个在若干光年之外吸引我们注意力的天文奇观。”

Pope博士补充:“我们不能百分之百地肯定,这四颗恒星确实是行星的宿主,但我们可以说,行星与恒星的相互作用就是我们所看到现象的最好解释。尽管后续分析已经排除了它们是比地球质量更大的系外行星的可能,但我们不能断定体积更小的行星不会导致这种现象。”

这才只是一个开始。随着澳大利亚和南非的“平方千米阵列”射电望远镜的最终建成(有望在2029年投入使用),该研究小组预测,他们将能够在更远的宇宙角落观测到数百颗相关的恒星。

科界原创

编译:朱明逸 审稿:西莫 责编:陈之涵

期刊来源:《自然·天文学》

期刊编号:2397-3366

原文链接:
https://phys.org/news/2021-10-radio-distant-stars-hidden-planets.html

版权声明:本文由科界平台原创编译,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转载请注明来源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