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地直供,淘特掀起农产品产业链的新变革

全国人民每天吃的1000颗鸡蛋里,平均有1颗来自淘特平台,这个数字听起来有些惊人,但事实如此。

从3月起,淘特将打造全品类源头直供体系作为战略升级的方向,各类食品生鲜正通过淘特平台输送到消费者的餐桌。以鸡蛋为例,淘特在河北、河南、山东、湖北四个核心主产区挖掘了三十多个产区,并在覆盖核心产区的地方设置7大区域仓,实现就近配送,80%以上次日达,90%以上隔日达。

根据淘特最新公布的“助农半年报”显示,淘特上线农副产品数量同比2月翻2倍,销售规模同比2月翻了5倍。扶农助农、改造传统农业,已成为互联网公司们打通下沉市场的共同选择,而淘特短短半年内成果斐然,归功于直供模式的优越性。

这亦是撬动农业供需两侧产业链的新尝试。

激活县域消费,真正打通下沉市场

传统农业生产和运输模式下,保质期短、损耗率高的瓜果生鲜一直是电商最难啃的骨头。从2016年开始,生鲜领域虽然掀起一次次创业高潮,可至今仍没找到方法解决产品物流的难题,这甚至包括县域内的、短途的生鲜交易。

与大城市距离生鲜产品生产地较远且受到冷链物流发展限制不同,县域内的生鲜交易因为距离产地源头更近,配送难度低,生鲜产品流通成本也更低,这似乎成了生鲜电商改造产业链的一个突破口。然而,事实上当水果不自由的焦虑蔓延在年轻消费群体中,县域消费内的小镇青年们同样受困于优质食品生鲜的获得。

约束县域生鲜消费的关键因素在于高昂的价格。县域消费者多以本地人为主,年龄偏大、收入偏低,他们核心的消费理念就是性价比,而很多高档水果不管是不是当地产的,价格依然令他们望而却步。

这和县域消费者购买食品生鲜依赖传统渠道有关。

县域经济体系内,多数消费者习惯在农贸市场购物,而在农贸市场和原产地之间,是以批发市场为主的流通环节在发挥集散的作用。分散于各农户的农产品先经过农产品经纪人收购,并在产地批发市场聚集、交易、定价,再经二级批发商、销地批发商运输分销,最终通过农贸市场、超市等渠道。在这个过程中,生鲜的价格还是一步步被提升。

淘特产地直供模式,首先击穿的就是价格,让县域消费者以优惠的价格购买当季时令款。


以樱桃为例,前两年“月薪一万,吃不起车厘子”,如今“3斤仅28”、“5斤仅52”等数字醒目地出现在淘特平台上。4月24—25日,淘特每天推出了5个时段的促销活动,10吨1万份樱桃,每次上线3—5秒内秒光。

一方面,淘特以山东烟台樱桃为原产地,砍掉了传统模式下的非必要流通环节,价格自然就降了下来;另一方面,平台大幅补贴,让县域消费者以更低的价格尝鲜。

海南三亚芒果、甘肃民勤蜜瓜、湖北宜昌阳光玫瑰葡萄、台州三门梭子蟹…这些原产地的优质产品正在走向我们的餐桌。

价格之外,淘特还针对所有直供体系的农产品正式推出“坏果包赔”服务,这让对低价生鲜抱有怀疑态度的消费者消除后顾之忧。而这一售后服务的完善,既提升了生鲜交易的消费体验,有助于提高用户的复购率,关键是也将助推县域消费的用户习惯从线下转移到线上。

为了将更多来自源头的产品直达消费者,近日淘特上线了为期34天的淘特“特省节”,消费者将通过全新的体验养成线上消费的习惯,同时助推平台盘活供给端的资源,实现有效助农。

区域品牌化,供给端变革的最终通路

产地直供模式改善下沉市场供需两端的高效连接,在需求端,淘特已经成为2亿消费者尝新尝鲜的新渠道。而在供给端,淘特从全国挖掘和吸引优质合作社源头供给好农产,目前全国已有11万产地合作社通过淘特拓展了线上销售渠道,这意味着淘特将打造一条平价食品直供下沉市场的全新通路。

过往,对农户或区域原产地来讲,物流高昂的成本限制农产品往更远的地方运输,一旦市场价低于成本价,就要面临损失。而除此之外,产地和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也往往导致农户蜂拥而上、价格下跌,损失更加严重。

这其实是农产品互联网化想改变的一大痛点。我们看到,淘特可以通过数字化的方式,收集、分析消费端的需求信息和购买行为,洞察消费端需求,反馈到生产端,帮助上游主体提质增效,让农产品卖得快、卖得好。

不过,想要以消促产并不容易,农产品产、销、消的一体化需要建立在高度的线上化水平上,而国内线上农产品的渗透率却一直很低。一是因为用户习惯难以改变,二是传统电商的搜索逻辑不符合农产品的消费场景,很少有消费者会主动搜索农产品,相对地,农产品也缺少叫得响的品牌,让消费者直接搜索到。

这是我国传统农业长期存在的行业问题,而淘特在供给端给予源头产地及农户的长远价值就在于此。它通过产地直供的模式,依附阿里强大的电商能力,塑造出区域品牌或产地品牌,进而帮助他们逐渐实现农产品—商品—品牌的价值提升。


早两年,阳光玫瑰葡萄从日本流入国内,高达上百元一串的价格让大部分人绕道而行。淘特通过筛选,选定了湖北宜昌产区,8月,在“比拼多一点鲜”计划中,将阳光玫瑰葡萄作为主打款全面上线。

在淘特官方补贴下,阳光玫瑰2斤只要14.9元,这种亲民的价格迅速吸引了平台消费者的目光。而且为了确保采摘到运输再到食用控制在72小时以内,达到最佳成熟度和甜度,淘特严格控制采摘时机,并采用气柱袋充气包装等防脱粒处理,保证葡萄的新鲜度。

极致的低价与产品质量的保障,不仅为湖北宜昌产区的葡萄打通了新的销售渠道,更关键的是以最快的速度帮助产区打响了在需求侧的名声,让消费者对湖北宜昌的葡萄形成了一种产地品牌的意识。日后,他们若想再购买阳光玫瑰,很容易就想到湖北宜昌,这样自然而然也就打通了搜索的场景。

自上线以来,淘特已经联动各省市特色产业带,打造了运城苹果、蒲江猕猴桃、烟台苹果、砀山梨、三门峡水蜜桃等多个知名产业带的爆款产品。

长远来看,农产品区域品牌的打造,为产地带来更稳定的市场,也将倒逼农产品标准化运作。所以,我们看到淘特在销售端的严格要求,传递到种植、加工、运输等各个环节,正在推动整个产业链往标准化上靠。

直供模式,新产业链条的升级

淘特一端连接农产品产地,一端连接2亿消费者,通过高效对接,已然成功撬动了供需两端的经济活力,成为助力大山深处农产品触网、推动农业产业升级的新通道。

而之所以能做到低价开拓市场、质量确保消费体验,兼顾供需两端的利益,追根究底在于直供模式的优越性。直供模式通常只有“农户-淘宝特价版生鲜直营店-消费者”三个环节,大大缩短了传统农业的供应链条,既可以减少损耗,降低成本,也能把更多的利润空间留给弱势的上游供货方。

但是,平台想要重塑农产品的流通环节,构建起一条更便捷、更高效的新产业链,在我国农产品供应极度分散化现状无法改变的背景下并不容易。更何况,传统农业下的生产和销售思维依然根深蒂固。

淘特的做法是以“最先一公里”问题作为突破口,让新鲜农产品“出村”。

以往,由于大部分种植者属于分散生产,他们不具备线上店铺运营的能力,也缺乏规范化的工作流程,这导致即使平台将庞大的流量开放给农户,他们也无法充分利用。就像当初江西寻乌通过直播带货成功带动了当地百香果的销售,可受天气影响,产品到了消费者手中损坏严重,这直接影响了消费者对寻乌产品的信任。

对此,淘特针对产地直供推出了生鲜直营店,这些直营店经过仔细筛选,从源头上保证产品的新鲜度,并在产地仓对生鲜食品进行分拣、加工、分级包装等等。这种做法可以通过提高加工水平,把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控制到最低。

比如樱桃,淘特与烟台樱桃产地对接后,直营店按重量规格将产品分为1-5斤五种,同时又按果径尺寸规格再分小、中、大、超大、特大五种型号,从而进行分级定价销售。而对不同规格的樱桃,又有不同的包装方法,三斤装樱桃商品都是三层摆放、两层之间吸水纸和保鲜纸隔开。而且每一层果面向上、果把儿向下,这样防止果把儿戳到其他果子。

直营店将前端的这种工作逐渐规范化,这样一来,农户只需安心种植即可。

直营店的作用不止如此。长期以来,农户离消费端较远,对市场信息的变化反应不足,而直营店借助阿里的数字化能力,往往能够在产地上就可实现分销,甚至未来确定后端需求量,可以让源头产地直接按需供给。

农产品出村后,物流运输仍是最大的考验,这也是互联网电商平台扶农助农、相互较量的一个落脚点,在这点上,淘特供应链的优势尤为明显。

依托菜鸟物流体系,淘特将全国8000多个乡镇、数万个农产品原产地与各个城市的销地仓相互打通,最后连接天猫、淘宝、盒马等线上线下零售渠道,由此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数字化的仓配矩阵和分销网络。在这个网络中,淘特可以实现90%以上的订单在72小时内送达。

成本上,淘特也更有优势。传统农业模式下,农产品流通需要经过多个节点企业,导致流通中介费用偏高,而淘特在阿里的物流体系中可以最大化地规范和把控运输的整个过程,来降低农产品的流通成本。而且直营店更具规模,这让产品在物流费用上更有议价权,也直接降低了成本。

以三亚芒果产地直供为例,产地直供模式1斤芒果的快递物流成本平均仅在0.83元,自配物流发货一斤平均达到1.5元。

电商如果只做交易撮合的平台,很难撬动整个产业链,淘特想做的是彻底改变过去农产品产销的链路,这也是互联网助助农从销售网络深入生产、加工、运输等各个环节所迈出的关键一步。

而未来,淘特助农的价值也将进一步展示。

道总有理,曾用名歪道道,互联网与科技圈新媒体。本文为原创文章,谢绝未保留作者相关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