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一体化,能否协调发展

大大小小的一体化区域

自2003年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统筹区域发展后,区域协调发展一直是我国规划的重要内容。

在2021年我国开始迈向下一个五年规划时,我国的区域协调发展也步入了一个新的规划阶段。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时提到:

“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持续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差别化区域政策,一批新增长极和高质量发展动力源加快培育,区域协调发展呈现新格局”

其中提到的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在2018年就上升为了国家战略。为了使其能够为全国其他区域的一体化发展提供示范,2019年12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为2025年取得实质性进展,到2035年一体化发展达到较高水平作出了指引。

至2020年底,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的推动实施及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下,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及货运量都取得了突破性的改善或发展,包括首次实现了长江流域V类水体的消除,长江干线货物通过量突破了30亿吨,稳居世界内河航运榜首。

十四五的到来以及2021年6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十四五”实施方案》的印发,对于跻身于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来说,无异于是引领区域协调发展,辐射带动经济增长的又一新机遇与阶段。

国内其余重要的大型区域如京津冀、珠三角城市群的一体化也是国家的重点发展方向。除却这三个重大区域的一体化外,还有一些刚起步不久或者规模相对较小的城市群也正在逐步推动着区域一体化的发展。

如之前在《国家中心城市,带动发展》中提到的,被批复为国家中心城市的西安,与重庆、郑州、武汉、成都,肩负着引领成渝、长江中游、中原、关中平原等城市群协调发展的重任。

其中,推动西安—咸阳、韩城—河津等区域一体化发展,构建“一圈一轴三带”的空间格局,是发展中平原城市群的重要任务之一。

还有的一体化区域包括长株潭、横琴等。

长株潭主要包括湖南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为推动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建设领先的、有影响力的现代城市群,2020年《长株潭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从科创产业融合度、经济人口承载力、一体化体制机制等领域设定了发展目标。

而横琴区域则为珠澳合作开发,有助于推动横琴一体化区域统筹整合发展,助力澳门产业多元化,打造城市新中心。

目前从区域来看,我国沿海有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等区域的推动,内陆与中西部等偏远区域则有中原城市群的建设与一体化发展。大大小小的城市群正在逐步建设与完善,个别一体化的城市群还迈向了世界层级。

城市群“1+1>2”协同效应的需要

针对为何我国要发展区域一体化,自然包括提高区域的创新能力与开放水平、降低区域间的交易或制度性成本、协调城乡区域的发展从而缩小城乡差距、增强区域中的城市群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这几个方面。

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规划中就提到了:至2025年,“中心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控制在2.2∶1以内,中心区人均GDP与全域人均GDP差距缩小到1.2∶1”;基本建立科创产业融合发展体系与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制度性交易成本显著降低,营商环境显著改善这几点目标。

区域一体化的推动,往往由中心城市引领,辐射带动并协同周边城市的发展。对于处于某一个区域的城市群而言,区域一体化的一个很明显的优势就是提高了城市间的协同效应。

研究与实践表明,区域的一体化水平越高,城市群内的“1+1>2”效应更为明显,在中心城市“城市病”得到缓解,经济稳步发展下,周边城市的经济也得到了充分的辐射带动。

首先对于中心城市而言,过于集中的经济活动往往意味着较高的城市拥挤成本,这一点在北上广区域表现得尤为明显。过多的人口,不仅导致交通拥挤,住房困难,还会产生环境恶化、资源紧张等多类问题。

但随着我国从高速增长进入高质量增长,城市群的一体化与产生的协同效应则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此类问题。

如随着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的推进,与首都北京功能发展不符合的某些城市功能,即所谓的“非首都功能”得到了有序的缓解,尤其是“大城市病”方面。随着交通一体化的发展,“一小时交通圈”的形成,在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有利地缓解了中心城市的交通压力与住房压力。

同样的,面对以往区域创新协同机制不健全带来的政府间权责不明确与科技合作成本巨大,行政割据垄断、地方保护主义与自然分割带来的大难度区域创新资源整合、生产要素流动不充分,区域一体化下协同效应的增强,为其提供了解决通道。

在区域一体化的推动下,城市之间的产业转移与协同发展也得到了加强。

如今,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成为了国内区域协调发展以及一体化的重要典范,随着交通圈的形成及区域内的联动增强,产业转移加快,带动着周边城市的发展。

同时,“中三角”——一个以长株潭城市群、武汉城市圈、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构成的特大型国家层级的城市群,在一体化的推动下,也逐步向高质量发展与协调发展迈进。

随着武汉、长沙与南昌三城“城际高铁交通圈”建立带来的时空距离缩短至1.5小时,道路融通带来了城市间产业的融合。江西的航空与中医药行业、湖南的装备制造与文化产业以及湖北的光电行业,在相互之间协同发展。

2020年,武汉经济总量仍为全国城市前十,长沙GDP为全国省会城市第6名,南昌GDP的增速则达到了3.6%。

也要推动偏远地区发展

区域内城市群的协同创新得到高质量发展外,区域一体化对于偏远地区的经济也起到了充分带动的作用。

在区域一体化的路上,交通一体化是区域发展的基础和先导。要素资源的合理配置、经济运行效率的提高需要相互连通的交通基础设施作为支持,区域产业的整合与转移也如此。

针对偏远地区产业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交通一体化可通过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带动着偏远地区物流业、旅游业的发展。

比如高铁无轨站就能将偏远地区纳入“高铁经济圈”中。对于一些偏远区域,如云南、广西以及部分中原区域的城市,其欠发达的城县往往不具备高铁等便利交通设施的建设条件,但通过高铁无轨站的设立,能通过公路将这些没有高铁线经过的城市与附近城市的高铁站联系起来,实现公路与铁路的零距离换乘。

这极大程度上缓解了交通不发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限制,为偏远地区的“人畅其行、物畅其流”提供了保障。

除带动产业发展外,区域一体化能促进区域间的产业转移。

通过发达的交通体系,可将发达城市的相对劣势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区域一体化水平越高,产业外扩的范围越大,偏远城市从产业转移效应中获益越多。

有研究表明,区域一体化水平的逐步提高,会使产业空间转移经历三个阶段。

阶段一时,产业会向中心城市靠拢,充分推动中心城市的发展,此时具备区位优势的周边城市却会因为强大的虹吸效应,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的阻碍,即“灯下黑”现象,发展甚至会暂时比不上相对偏远的城市。

但经历一定阶段的发展后,靠近区域中心的周边城市就会在经济辐射的带动作用下,产业发展得到有力的推动。再至第三阶段,即区域一体化水平更高的情况下,离区域中心更远的城市,其产业发展开始面临巨大的机遇,慢慢承接更多转移的产业。

不过第三阶段的到来,需要极高水平的区域一体化,部分中西地区或小范围的一体化区域,仍需要较长的时间触达。

另外,区域一体化水平的提高,对偏远地区利用自身条件发展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机遇。

偏远地区相对中心城市或沿海等交通便利的区域,并不具备优良的区位优势。但交通一体化的发展,可克服区位劣势,充分利用偏远地区的自然禀赋资源,且研究表明,区域一体化水平越高,偏远地区的禀赋优势越能克服区位劣势。

在长江经济带上,东中西部基础设施差距较大就制约了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深入推进,尤其是三峡库区、中部蓄滞洪区等区域,是长江经济带发展所需要攻克的重要关卡。通过区域交通、经济的一体化发展与带动,偏远地区整体经济水平也会得到提高。

一个不落地差异化发展

进发世界级城市群

目前国内区域经济发展仍存在着东中西分化、南北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而因地制宜,差异化发展无疑是目前最适合的解决路径。其中,“城市群的发展作为双循环经济新格局的主要动力,是目前提出与发展的最佳时机”。

按照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的观点,目前全球的经济竞争不再是单个城市之间的竞争,而是城市群之间的“比拼”。

其中,国家级的城市群是未来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代表。

19个国家级别的城市群中,第一类是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此类趋于成熟或比较成熟的城市群,第二类则为如京津翼这般需要经过进一步的努力才能成为国际样本的城市群,第三类则是发展不太成熟或仍在趋向发展的城市群。

目前国内三个层级的城市群除了国家级的以外,还包括郑州、武汉等城市群,还有不被以上城市群所包括在内的区域。

而每个城市群都有各自发展的特点与优势。如成渝地区经济圈在经济区和行政区的适度分离探索上,会比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更有优势;其他中平原城市群则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军工科技发展、文化旅游上发展优势更明显。

对经济发展与城市化水平还在提高、城市群仍在形成的中西部与东北部,核心为增加中心城市的数量能级并加快城市群的建设,推动协同发展。

而对于经济较为发达,城市群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协调各城市之间的均衡发展是重点;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是这些东部国家级城市群的重点目标。

目前普遍认为的六个大型世界级城市群中,我国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占据了一个位置。这是对长三角高水平创新能力与开放程度、强大经济实力的认可,也是长三角区域功能布局优化、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周边区域、推进协同发展、一体化水平提高的重要成果。

对于世界级城市群的建设,往往涉及到了区域一体化的着重推进,一体化背景是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必要的前提与有效手段,长江三角洲成为全国发展强有力的增长极与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关键就是区域的一体化。

对于2025年要基本形成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主干架构的目标来说,要继续提高区域一体化水平,推动更为紧密的协同发展格局的形成。

另外,“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香港发挥着国际金融与贸易中心、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的作用,澳门承担着文化交流、加强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的角色,广东的广州、深圳、珠海等城市则承担着沟通港澳与内地、发展内地经济的职责。

未来,这个城市群将会成为一个包容性与活力性强,科技创新影响力大的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

上下滑动查看参考资料:

皮亚彬,陈耀.大国内部经济空间布局:区位、禀赋与一体化[J].经济学(季刊),2019,18(04):1289-1310.

横琴一体化区域15个重点项目签约 为澳门产业多元化提供新空间_滚动新闻_中国政府网

https://www.gov.cn/xinwen/2021-01/30/content_5583799.htm

《长株潭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发布 到2035年一体化格局全面形成_滚动新闻_中国政府网

https://www.gov.cn/xinwen/2020-10/31/content_5556361.htm

“十三五”规划实施总结评估报告-区域战略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https://www.ndrc.gov.cn/xxgk/jd/wsdwhfz/202107/t20210729_1292063.html?code=&state=123

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 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https://www.ndrc.gov.cn/fzggw/wld/hzc/lddt/202101/t20210117_1265079.html?code=&state=123

智慧城市群:京津冀协同发展新活力--房产--人民网

https://house.people.com.cn/n1/2018/1126/c164220-30421123.html

加强协同创新推进城市群发展--理论-人民网

https://theory.people.com.cn/n1/2018/1227/c40531-30490301.html

协同,让“中三角”成为“铁三角”

https://hn.people.com.cn/n2/2021/0913/c195196-34911293.html

高铁无轨站让偏远地区融入“高铁经济圈”--经济·科技--人民网

https://finance.people.com.cn/n1/2019/0225/c1004-30899713.html

推动长江经济带东中西部协调发展

https://gs.people.com.cn/n2/2020/1020/c372498-34360972.html

以交通一体化促进区域一体化

https://sh.people.com.cn/n2/2020/0103/c395502-33687843.html

立足扩大内需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人民网

https://theory.people.com.cn/n1/2020/0430/c40531-31693791.html

有效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作用--理论-人民网

https://theory.people.com.cn/n1/2020/1130/c40531-31948914.html

专家建言都市圈和城市群发展:现在是提出城市群的最好时机

https://bj.people.com.cn/n2/2021/0308/c233086-34609389.html

2025年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主干构架基本形成

https://bj.people.com.cn/n2/2021/0124/c14540-34544782.html

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要抓好五个着力点--理论-人民网

https://theory.people.com.cn/n1/2020/0213/c40531-31584502.html

建设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经济·科技--人民网

https://finance.people.com.cn/n1/2019/0318/c1004-30980277.html

文章用图:图虫创意

本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