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绣,起源于什么朝代,有哪些特点?

刺绣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关于中国刺绣大体分为苏绣、湘绣、蜀绣和粤绣这四大门类。至于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苗绣,属于蜀绣的一种。

蜀绣是中国刺绣传承时间最长的绣种之一,居四大名绣之首。在东晋时期跟蜀锦并称“蜀中瑰宝”。至于其下的苗绣,一般指的是中国苗族民间传承的刺绣技艺,同时也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现在的苗绣,最早起源于古代濮人的雕题文身。在西汉时期的《礼记·王制》中有这样的记载:“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所以大体可以判断出,苗绣最早起源于西汉时期。

苗绣作为苗族历史文化中特有的表现形式之一,代表着苗族妇女勤劳智慧的结晶。在清朝跟明朝的一些地方文献上,都有关于苗族妇女“能织苗锦”的记载。在二十一世纪初,苗绣直接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苗绣针脚大体分为绣、插、捆、洒、点、挑、串这七种,大面积以绣针平绣为主;至于显出深浅色调,通常采用插针的方式,将彩色深浅不同插进去,最终形成几种色彩的连结平面;想要刺绣看起来立体感十足,就要用到捆针,直接让形体在绣面上突出来;绣面上那些需要显出立体感的部分,需要采用洒针、点针和挑针的方法;想要绣料正反面效果相同,就要用到串针。

关于苗绣的色调,通常不会按照真实物体的颜色配色。一般按其氏族的审美要求,采用非常夸张的色彩。虽说整体看起来没有章法,但注重冷暖的对比以及色彩的协调性,往往给人一种古朴又绚丽多彩的感觉。历史悠久饿得苗绣,无论是装饰纹样,还是表现手法,跟其他民族有非常大的不同,最终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一直流传到现在。其中双针锁绣、绉绣、辫绣、破纱绣、锡绣等,都源于苗绣独特的手法。

苗家姑娘从小就跟着自己的姐姐或者母亲学习绣花。所以在他们还没有成年的时候就练成了非常出色的绣工,这时候的绣品早已经镶在自己或其他人的衣裙上。由于每个家庭人的想法不同,所以她们的刺绣技巧跟表现手法也不相同,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