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们人类来说,平常吃东西是有讲究的,奇奇怪怪的东西不乱吃,有危险的更是坚决不能吃。其实对野生动物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有些动物可能由于外因或内因选择了和同类完全不同的食谱,最终这份“黑暗料理”或许会要了它的命。下面就讲一讲一只老虎乱吃东西酿成的悲剧。
印度卡纳塔克邦迈索尔县的保护区中,一只正值壮年的8岁母虎神秘死亡,初步检查并未发现任何明显的外伤,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带着这样的疑惑,负责尸检工作的兽医接着又剖开了老虎的肚子,如果胃内没有食物,那么虎的死因有可能是饥饿。然而结果却让兽医大吃一惊,这只母虎在死前那段时间,非但不存在饥饿问题,而且伙食还非常另类。
接连吃掉懒熊、穿山甲和毒蛇,老虎因为乱吃东西吃死了自己?
在母虎的胃中,兽医总共发现了三只动物的残骸。首先进入视线的是懒熊的爪子,这可是很了不得的猎物,对于孟加拉虎来说,凶猛好斗的懒熊绝非它们的常规猎物,大部分保护区的老虎食谱中压根没有懒熊,少数地区也只占2%以下。前面我们提到,母虎身上并没发现显著的外伤,当时它应该是毫发无损地捕杀了熊,因此这头倒霉的懒熊不太可能是老虎死亡的元凶。
懒熊是老虎的劲敌
接下来的第二只猎物是一只穿山甲的残骸,这也是相当罕见的,不得不说,这只母虎似乎尤其偏爱那些奇奇怪怪的食物,在吃东西这方面一点都不常规。我们知道,穿山甲只是比较难啃,在捕食和进食过程中不存在什么潜在危险,这对于解答老虎的死因仍然没什么帮助。
最后一只猎物无法简单地用怪异二字来形容,如果说老虎吃熊和穿山甲尚且在人们正常的认知范畴中,那么在老虎胃中发现毒蛇或许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闻所未闻的。这是一条圆斑蝰的头部和尾部,圆斑蝰广泛分布于南亚地区,以毒性剧烈著称,是印度咬人最多的毒蛇之一,这个发现基本上锁定了老虎的真正死因——被蛇咬了。
兽医指出,体表无明显外伤排除了内斗或捕猎受伤的可能,头部、爪子和皮肤完好无损表明这不是偷猎者所为,胃中未消化完的肉否定了饥饿而死的推测。一只正值壮年的健康母虎在吃完东西后几小时内就突然死了,显然这条圆斑蝰就是它最后的晚餐。
另一只雌虎,这只雌虎后来同样死于毒蛇
案情重演——一次小摩擦是怎么演变成同归于尽的局面的?
我们试着把案情重演一遍——这只母虎发现了一条圆斑蝰,而圆斑蝰面对老虎采取了不躲不避、原地反击的策略,这是圆斑蝰面对威胁时的常见行为。这一行为更加激起了老虎的攻击欲望,从这只虎腹中的懒熊和穿山甲来看,我们有理由认为它比一般的虎更大胆,同时对其它动物有很强的好奇心。于是战况就这么升级了,一场原本可以各退一步各自安好的遭遇战演变成“既分高下也决生死”的决斗。
当老虎杀死毒蛇,把对方的脑袋和尾巴吞吃入腹时,它绝对料想不到,在战斗中一闪而过的刺痛感最后会要了它的性命。
事实上,被圆斑蝰咬死的猛兽何止这只老虎,几个月前,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的一头成年公懒熊也栽在圆斑蝰手里了。大约十年前,奥利萨邦的一家动物园发生了类似的事故,受害者是一头8岁的公懒熊。这么多的猛兽死在圆斑蝰嘴下,这种蛇的致命之处到底在哪呢?
圆斑蝰杀死的成年公懒熊
第一口就慷慨送上50%的毒液量,老虎只要被咬上一口就无力回天
这只被毒死的老虎到底被咬了几口?总共几口其实并不重要,只需一口就能让它归天。学者曾经测试过圆斑蝰的毒液总量以及它第一口所释放的毒液量,结果发现13条成年圆斑蝰平均毒液量为118毫克,它们第一口就要释放54毫克毒液,也就是总量的46%。
幼年圆斑蝰更加激进,5条幼蛇平均毒液量是52毫克,第一口就要消耗掉28毫克毒液,比例将近54%。也就是说圆斑蝰第一波攻击就会向目标注射一半左右的毒液,幼体由于受惊后更紧张,第一口往往会释放更高比例的毒液。
圆斑蝰的毒性也很强,上世纪60年代,学者用实验小鼠测定过圆斑蝰的半数致死量(LD50),腹腔注射和静脉注射的数值分别为0.4毫克/千克、0.133毫克/千克。巴基斯坦圆斑蝰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为静脉0.19毫克/千克,斯里兰卡和印度的静脉LD50分别为0.24以及0.32毫克/千克。
采集到的圆斑蝰毒液
我们对照圆斑蝰第一口注射的毒液量来计算一下,基本上第一口的剂量就足以杀死老虎和懒熊这样的猛兽。
圆斑蝰是印度杀人最多的毒蛇“四巨头”之一,并且很可能是“四巨头”之首
印度是著名的蛇伤大国,由于人口密集,毒蛇种类多,医疗条件也比较差,该国每年死于毒蛇的人数是非常惊人的。2011年的一份研究指出,印度每年有4.59万人被毒蛇咬死,去年最新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个数字毫不夸张,该文章估计,2000~2019年这20年间,印度总共约有120万人死于毒蛇,分摊到每年大概是5.8万人。
尽管印度栖息着超过60种毒蛇,但大部分的蛇伤案例是由被称为“四巨头”的四种毒蛇包办,它们分别是圆斑蝰、印度眼镜蛇、印度环蛇以及锯鳞蝰。这四种蛇在印度广泛分布、毒性强,受惊扰后攻击性强,因此在致死数量上远远甩开了其它毒蛇。如果要在这四大天王中再选出一名冠军,那圆斑蝰可以说是当仁不让,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组数字。
印度那格浦尔政府医学院于2006~2008年收治了432名蛇伤患者,其中172人没有表现出任何中毒迹象,另外260名患者存在局部或全身中毒症状。有116个案例(44.6%)未能识别蛇的种类,其余144例被“四巨头”包圆,而圆斑蝰一马当先占了28.5%,其次是锯鳞蝰11.5%,环蛇和眼镜蛇分别为8.1%和7.3%。在致死案例方面,圆斑蝰咬死22人,致死率29.7%,环蛇8人,眼镜蛇7人,锯鳞蝰3人。
圆斑蝰骨架
在去年那篇总结过去20年印度蛇伤事件的论文中,学者回顾了33篇尝试识别毒蛇种类的文献,结果显示,蛇伤案例中多达43.2%是圆斑蝰所为,几乎占了半壁江山,这个数字或许有些虚高,但多少也能说明这种蛇在“四巨头”中的超然地位。
和所有毒蛇一样,圆斑蝰并非主动的天生咬人狂,这种蛇咬人主要是这么几种情况:农民白天在稻田里劳作,或者手工采摘花生,手和脚惊吓到圆斑蝰,引起毒蛇自卫式的攻击。还有就是晚上有些人走路不带电筒,不小心一脚踩上了圆斑蝰,也会招致蛇的报复。
尽管圆斑蝰每年都会杀死不少人,但是很多印度人对这种蛇仍然保持着尊重和关怀。两年前有位印度爬虫学家在网上分享了他营救一条圆斑蝰的经历,当时那条蛇躲进了火车铁轨的道岔缝隙中,处境十分危险,一旦铁轨变道就性命难保。好在有个路人及时发现了蛇,并联系这名专家实施了营救,记得当时底下有将近一百条评论,几乎是清一色的肯定和祝福,人们对动物的这种友好态度确实挺令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