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的起源:从汉朝到唐朝,从世卿世禄制到察举制?

科举制度是封建王朝统治时期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从开创到结束前后经历了一千二百余年。跟最开始实行的世卿世禄制、察举制、征辟制以及九品中正制相比,这个科举制度打破了世家对于朝廷人才的垄断情况,为朝廷选举出大量出身中下层社会的人士进入统治阶级,让更多有才华的人施展自己的抱负跟理想。

关于科举制度的萌芽起源于南北朝时期,至于科举真正成型是在唐朝。在《唐摭言》这本记述唐代科举制度的书上有这样的一段话:贞观初放榜日,上私幸端门,见进士于榜下缀行而出,喜谓侍臣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唐太宗李世民对于科举制度的重视跟认可。

至于科举制度的起源,史学界一直存在着不小的争议。部分历史学家认为科举制最早开始于隋朝,并将隋代出现的分科举人与进士科为作为科举制度的开端。这些历史学家根据隋朝诏“京官五品以上及总管、刺史并以志行修瑾、清平干济二科举人”为科举开始的依据。

部分历史学家认为科举制开始于更早的汉朝,毕竟分科举人、按科举人其实在汉朝都已经开始实行了。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当时并没有明确的文献记载证明隋朝有进士科,毕竟隋朝的选官办法主要还是延续的两汉分科察举制。所以如果认定隋朝是科举制的开始,那么汉朝比隋朝更有说服力。

由于隋朝跟汉朝都无法证明科举制度是这个年代开始,所以部分历史学家就将目光放在了唐朝。毕竟无论是两汉还是隋朝,朝廷选举基本都是通过皇帝下诏举行的,时间也不固定。但是在唐朝的时候不一样了,当时制定了完善的考试制度,每年都会定期考试,同时保留临时下诏考试的办法。

由于古代制跟诏的意思相同,也就是皇帝的命令。至于每年定期举行的科举考试通常称为常科,这就形成所谓的“制科”。至于科举制度真正开始得到重视,是在唐太宗历史名登基为帝之后。他当时为了抑制大世家对于朝廷的控制,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不但扩充了学院的规模,还大肆培养优秀的寒门人才。马周、戴胄、杜正伦、张玄素以及芩文本等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