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庆三部曲之一,电影《我和我的父辈》,红色主旋律再加上吴京、章子怡、徐峥、沈腾等大咖,已然有很可观的保底票房。事实上,红色主旋律电影的成功,也是中国红色文化推广的成功表现。现在,老百姓愿意走进电影院,有心情跟着明星大腕,回顾共和国、家乡、父辈的往事,因为生活正变得越来越好,昔日的奋斗精神才能称之为信仰,正可谓:国家有力量、人民有信仰。相比于前面两部国庆献礼影片,《我和我的父辈》浓缩成为四个单元,简练且有深度。四个单元的导演都是演员出身,虽然在剧情把握和表现力方面,水平参差不齐,但基本上都完成了任务:表达出父辈之信仰。
四个单元的名字分别是《乘风》、《诗》、《鸭先知》和《少年行》,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来展开叙事,从抗日战争,到建国初期,再到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最后又弄出一段来自2050年的科幻喜剧。毫无疑问,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主旋律,父爱的内涵也不尽相同。影片把不同类型的父亲凑到一起,除了能丰富电影的故事维度之外,更重要的是让观众理解父爱和信仰,应该与时俱进。
《乘风》和《诗》,为国捐躯的大爱
影片的前两个章节,基调比较沉重,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要建立一个崭新的国家,就要杀死一个旧国家,势必要通过战争和流血来完成。为国捐躯的父爱,天然具有高尚之情操,但更多地是一种无奈。毫无疑问,主旋律电影常常把“高尚情操”演绎、渲染到极致,而把人性的无奈“隐藏”得非常好。笔者自然不敢否认这类父爱的伟大,但更希望人间不再有罪恶的战争,亦能利用更先进的技术,来完成极危险的任务。
第一个篇章《乘风》,讲的是冀中地区抗日武装故事,由吴京自导自演,自然是“含京量”十足。自《战狼2》爆红之后,吴京军人、硬汉的荧幕形象就深入人心,而在《乘风》中的表演也是上乘之作,包括骑兵团绕后冲击日军阵地的大场面,马匹撞人的力量感,收割人头的酸爽通透,都令观众大为震撼。而且,首次执导的吴京,也不忘致敬经典,《战狼2》、《亮剑》、《杀破狼》的一些经典镜头,都恰到好处地出现在《乘风》之中,比如《亮剑》中骑兵连和日寇对抗的惨烈画面,就再次于国庆献礼,平心而论,如此经典场面,致敬100次都不为过。此外,按照一般父子情影视套路,做出牺牲的往往是父亲,但《乘风》却“反其道而行之”,父亲做出的选择不利于儿子。显然,这是为了渲染“舍小家顾大家”的情愫,是真正伟大父爱的内涵之一。如此父亲,给不了儿女丰富的物质条件,却能交给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优良的信仰。
如果说《乘风》的父爱是抗日战争中的视死如归,那么,《诗》里面的父亲,则是建国初期的奉献精神,同时,也向女儿传递出一种正能量价值观:笑看风云、苦难又充满诗意,唯有如此,才能于物质匮乏的年代完成使命。
第二篇章《诗》,一如片名所指,有着较为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主要讲的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国研制长征一号火箭,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故事。火箭、卫星这些事业总有浓浓的神秘感,记录成册的故事也更加新鲜,非常具有审美性,但其中必然有牺牲。《诗》的前半部分是苦情戏,父亲是一位“被牺牲”的角色,一位火药雕刻师。相关史料显示,我国发射首颗卫星时,火箭所用的助推火药是用人工雕刻出来的,一些危险的测试无法用相机来捕捉,只能由雕刻师用眼睛在现场查看记录。如此工作极度危险,不仅要求超高的职业技能,还需要强烈的奉献精神,而这样的精神也是那个时代的必需品,唯有具备如此精神的父亲,才能驾驭类似火箭发射之类的崇高任务。
据说直到现在,这种“炸药堆”里的工作,依旧广泛存在于我国的航天事业中。或许,有些特殊的观众会突然意识到:父亲可能正从事神秘事业。
和平年代,你就是这样的英雄父亲
《乘风》和《诗》里的父亲都是英雄,燃烧自我,为国捐躯,他们有着天然的优势,给到儿女们最优质的价值观和信仰。相比之下,和平年代的父亲,就不具备这样的优势。大概是为了中和氛围,影片后两个章节《鸭先知》和《少年行》的导演,由徐峥和沈腾两位喜剧人来担当,一下子就把观众拉进轻松、愉悦的氛围之中。作为经验更丰富的导演,徐峥在叙事节奏和力道方面,把握得更好,故事也更加紧凑、流畅,而沈腾则太依靠肢体语言,笑料比较多,但一如开心麻花的小品,总有堆砌笑料之嫌,比如打败你的不是天真,而是无邪,就是非常生硬的笑点,有一定概率会导致观众“消化不良”。
《鸭先知》的故事背景是改革开放之初,父子俩拍摄中国第一支广告的尴尬事儿,地点则选择了走在前沿的上海,是典型的徐氏喜剧。
和《乘风》一样,《鸭先知》也有大量的致敬,比如父子俩在公交车上拍广告时,不明所以的群众挤在车厢一端,这个场景来自于《疯狂的石头》,更大的致敬则来自于滚动播放的经典广告。或许,此前在电视里看广告时,比较厌烦,如今重回大荧幕,再对比现在直播卖货的模式,就会感觉此前的广告简直都是经典,对于80后来说,还有一点儿“回忆童年”的美好感觉。《鸭先知》故事发生的时间点也颇为特殊,正处于中国经济全面复苏的阶段,父亲要创新,要第一个吃螃蟹,给父爱的内涵又多加了一层“赚钱”的含义。
中国文化渲染的父爱,大都是:贫穷者付出自己的一切,供养孩子读书等等。其实,这样的父爱虽然深沉,但并不值得提倡,最起码,这不是健全的父爱,也正因如此父爱,大多数的儿女只是尊重父亲,而非钦佩父亲。贫穷之所以应该遭遇诅咒,正在于,它不仅让物质生活变得拮据,就连精神世界也变成了贫瘠的荒漠。所以,一个合格的父亲首先应该是一个会赚钱的父亲,而主旋律所渲染的父爱之中,也应该加多一层“经济”的含义,钱理应成为父亲的信仰之一。(科技新发现康斯坦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