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罕见“鸡蛋大”冰雹!大连气温高达22℃,为何会出现冰雹?

昨天夜里,大连遭遇罕见的狂风、闪电、冰雹和暴雨,其中冰雹密密麻麻从天而降,犹如鸡蛋大小的冰雹砸在地面上,导致不少私家车的挡风玻璃被砸坏。

大连机场因为受突发冰雹影响,部分航空器出现不同程度的受损,造成了部分航班延误、取消。

值得庆幸的是,冰雹发生在夜间,路上行人较少。否则如此大规模的冰雹,以及冰雹个头如此之大,肯定会砸伤不少行人。

我们知道,水想要凝结成冰至少需要0摄氏度以下的低温,然而大连温度高达22摄氏度,那冰雹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人类能不能提前消除冰雹呢?

冰雹是怎么形成的?

比较反常识的是,水凝结成冰虽然需要在0摄氏度以下,但是冰雹却通常出现在夏天,这是为啥呢?

我们知道,在炎热的夏季,地面会接受太阳的短波辐射,造成温度上升,同时呢地面又会放射长波辐射,长波辐射则会加热大气,受热的空气会膨胀上升。

在大气的对流层中,高度每增加1000米,气温就会下降6℃左右,随着气温的改变,压强的改变,空气中的水分子也会与空气中的灰尘、粉粒等凝结核凝结在一起,形成小水滴。

质量较小的小水滴,在下降的过程中会因空气摩擦等因素而在此被蒸发,在更高的空气中形成小水珠,这就是云雾。当小水珠越聚越多,空气难以承托起重量时,水珠就会落在地面上,这就是降雨。

而冰雹形成的条件,则是有一股强烈的上升气流,将小水滴拖到0摄氏度以上的高空,在这里小水珠会凝结成小冰晶,小冰晶会下沉,但在下沉过程中,强烈的上升气流会再次将其托到高空之中,凝结更多的水汽,形成更大的冰晶。

就这样反复多次之后,小冰晶就会“长”大成冰雹,直到上升气流无法托住它,它才会从高空中坠落下来,这就是冰雹。

一般情况下,冰雹的个头并不大,但如果上升气流强烈,空气中的水汽充足,那么就可能会出现鸡蛋大的冰雹,但总体而言,个头越大的冰雹,越是少见。

由于强烈的上升气流的形成条件是地面高温,而冬季地面温度较低,也正是因为如此,冰雹多出现在温暖的季节,冬季反而不会出现冰雹。

此次大连出现的“鸡蛋大”的冰雹,从高空砸下来时,冲击力非常强,当它们从1000米的高空中砸下来时,相当于从3楼高的地方砸下来一个带土花盆。而大连此次出现的冰雹又多又大,相当于天上砸下来很多带土的花盆,也正因为如此,才会有如此多的车辆玻璃被砸坏。

多说一句,一般情况下,伴随着冰雹而来的还有暴雨和大风,人们需要赶紧找个地方躲避,但千万不要在树下躲避,因为冰雹是由强对流天气引起,而强对流天气往往还会带来另一个灾害“雷暴”。

能人工消雹吗?

冰雹对人的影响非常大,不仅会砸伤人,砸坏车辆,还会导致附近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为了减轻冰雹的危害,人们往往会用人工消雹的方法来减少冰雹。

首先相关部门会查看当地的雷达图,其中颜色为红色,甚至为紫色时,意味着这里将会出现强对流天气,有可能会出现冰雹。

通过相关的数据,计算强对流天气中的冰雹大小,要知道的是,冰雹从形成到落下的时间非常短,往往只有几分钟到半小时,如果错过最佳的时间,就可能会导致冰雹已经长成大冰雹,此时再进行干预,效果就非常差,仍旧会带来危害。

在小冰雹刚要长成时,相关部门就必须要紧急在特定的区域发射炮箭,这些炮箭装的并不是火药,而是碘化银。碘化银可以充当凝结核,而凝结核会凝结周围的水汽,与冰雹抢食,没有了大量的水汽,冰雹就难以长大,从而达到消除冰雹,或者是不让冰雹长得太大,从而减轻当地人们的损失。

其次,在人工消雹过程中,工作人员要尽可能地在指定的地点,指定的时间发射炮弹,而在发射炮弹之前,还要申请空域批复,否则就不能打雹。

其实,近些年来,我国人工消雹团队已经尽可能地在消除冰雹带给人们的影响,但由于强对流天气出现的时间非常短,而且影响的区域非常小,因此预测强对流天气的难度非常高。再加上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适合人工消雹,也正因为如此,才会有一些地方仍旧会出现冰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