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凌晨3时左右,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因心梗不幸去世,享年41岁。作为一个新兴行业,互联网医疗行业创业者要面临打破传统医疗行业壁垒、同业竞争对手、资本运作等多方的压力。张锐曾坦言,2012年春雨医生B轮融资的时候,是他最难熬的两个月,“常常失眠,半夜两三点给人发邮件,探讨产品设计或者商业模式。一大早,又跑到各大投资现场,唾沫横飞地跟人阐述春雨的商业价值。”
媒体人的英年早逝已经不是罕见的事情了:
2016年5月3日,年仅41岁的成都全搜索新闻网记者江俊逝世。
2016年5月3日中午,年仅42岁的《绵阳日报》编委会编辑中心主任任杰女士在睡梦中突然离世。
2016年6月14日,年仅42岁的云南《春城晚报》总编辑杜少凌晨,突然出现呼吸不正常经抢救无效猝然去世。
2016年6月29日,34岁天涯副主编金波突然猝死。
2016年7月23日凌晨,47岁的《青岛早报》体育部主任马洪文突发心梗,经过医院两个小时的全力抢救,最终与世长辞。
媒体人频发猝死,原因是这样的:
仅2016年就有6位媒体人发生猝死了,那么,为什么媒体人频发猝死呢?
从媒体人的工作性质看,他们随时处于待命状态,每天承受着“抢新闻”、“抢独家”的紧迫感,甚至没有日夜,没有周末,他们的快节奏工作、要承受极大的工作压力,据中科院心理所调查的结果显示:有80%的新闻从业者感觉平时工作压力比较大;有40%的人处于中度压力状态,只有10%左右的人是处于轻松状态。他们由于长期处在紧张的工作环境中,饮食不规律,睡眠不足、身体常常处在透支中,这些都是不良的生活方式,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下,可使人体进入亚健康状态,而产生疲劳、睡眠不足、焦虑、情绪紧张等,最后导致猝死的发生。
他们当中有许多人,因为缺乏锻炼和运动而肥胖;因为生活不规律而神经紊乱;因为饮食不科学和压力大而罹患高血压;因为高脂饮食而高血脂;因为熬夜而普遍性选择抽烟;因为应酬而大量饮酒……
现在心脏病频袭中年人,why?
有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死于急性心肌梗死的人数超过100万,在心肌梗死患者中50岁以下的约占40%。以前人们认为,心脏病应该多发于老年人,为什么现在心脏病频袭中年人呢?
其实,心脏病在临床上分为好多种类,现在最常见就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我们简称为冠心病,它是因为血管硬化,管腔狭窄,引起血流受阻,使得心脏供血减少,使心肌缺氧,在疲劳、激动、寒冷或精神紧张等诱因的作用下,发生胸骨后或心前区的压榨性疼痛,伴有心慌、胸闷、心悸、气短、呼吸困难等表现,严重的可以出现心肌梗死和猝死,因此,心梗和猝死是冠心病的最严重的后果,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救治,随时可以危及生命。
科学研究发现,心肌缺血、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变和心律失常都可以导致猝死的发生。但冠心病导致的急性心肌缺血是心脏性猝死的最常见的原因,尸检研究发现,约80%的心脏性猝死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狭窄,三分之二以上的有2支或以上的冠状动脉病变,由于冠状动脉的缺血,而导致心肌的梗死。在心肌梗死后,还可出现左心功能下降或严重的心律失常,这些都是导致心脏性猝死的原因。
中年人猝死频发的原因,一方面是中年人承受着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较大,加重了心脏的负担;另一方面是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熬夜,以及疲劳、激动等,加上中年肥胖、不注意锻炼、控制和治疗高血压等疾病。
中年人猝死频发还有一个解剖结构上的原因,就是当发生心梗后,来不及建立侧支循环。我们知道,在人体心脏的冠状动脉及其分支之间,存在着许多“潜在的管道”,称为侧支或吻合支,在正常情况下,这些“潜在的管道”是闭合的,不参与冠状动脉的循环,只有当冠状动脉主干发生病变,导致管腔狭窄或阻塞,管腔压力增高后,“潜在的管道”的两端出现压力差时,或因缺氧等强的刺激出现时,这些“潜在的管道”才开放分流,让血液通过这些备用的管道绕过阻塞部位,将血液输送到远侧的区域,而保证心脏的正常血供。这些“潜在的管道”会随着压力的变化而逐渐变粗,血流量逐渐增大,可以部分,甚至完全取代阻塞的冠状动脉,我们将这些“潜在的管道”建立起来的循环称为侧支循环。老年人因为动脉粥样硬化,长期慢性的缺血,有充分的时间来建立侧支循环,完全可以满足心脏的需要;而年轻人则没有这个过程,其冠状动脉阻塞发展的速度较快,一旦发病,来不及建立侧支循环,就可危及生命了。
身体的求救信号,不能忽视
预防猝死频发,我们应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避免情绪激动、寒冷的刺激,加强身体锻炼,注意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控制,更重要的是要重视身体的求救信号:当人体出现胸闷、心绞痛时,尽快到医院就诊,一旦确诊为心肌梗死,可以通过介入治疗放置心脏支架,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编辑:赵翠 纪阿黎
(专家:纪光伟,武钢二医院外科主任医师、外科学兼职教授,知名科普作家、健康时评作家、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女性肿瘤预防基金预防大使,科普中国微平台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