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鹤鸵雏鸟
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利用蛋壳确定了远古胚胎/雏鸟的发育阶段,表明早在1.8万年前,新几内亚的人类可能就会收集接近成熟的鹤鸵(cassowary)蛋,随即将孵化出的雏鸟养至成年。这可能是人类饲养鸟类的最早记录,比鸡和鹅的驯化早了几千年。当地时间9月27日,相关内容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人类学和非洲研究助理教授KristinaDouglass说:“鹤鸵可不是什么小家禽,而是一种暴躁的、不会飞翔的大型鸟类。即使是侏鹤鸵也重达20公斤,能重创人类。”鹤鸵不属于禽类,反而更像是迅猛龙。“然而,鹤鸵的雏鸟会对人类产生印随行为——刚孵化不久的雏鸟将它们首先看到的移动物体认作母亲,并始终跟随,因此很容易将其饲养至成年。”在新几内亚,鹤鸵雏鸟如今仍被作为商品交易。
胚胎/雏鸟的年龄划分取决于蛋壳内部的三维特征。蛋壳的内部在发育过程中会发生变化,因为发育中的雏鸟会从蛋壳中获取钙元素,坑洞随之出现。Douglass说:“这具有时间依赖性,但较为复杂,因此我们结合了3D成像、建模和形态描述等方法。”
研究人员将目光聚焦于从新几内亚采集的蛋壳,用他们独创的方法研究了这1000枚1.8万至6000年前的碎片。Douglass说:“我们发现,大部分蛋壳处于发育后期,这种模式并非随机。人们要么喜欢吃巴鲁特(balut),要么用它来孵化小鹤鸵。”巴鲁特是亚洲部分地区的一种街头小吃,以蛋壳中几近发育成熟的胚胎雏鸟为原料,煮熟后供人食用。
最初,考古学家没有发现圈养鹤鸵的迹象。在遗址中发现的几块鹤鸵骨头只有含肉较多的部分——小腿和大腿,这表明它们是被猎杀的,在野外加工后,只有肉最多的部分被带了回来。
Douglass说:“我们观察了蛋壳上的燃烧痕迹,遗址中的许多蛋壳上并没有烤痕,这足以证明,当时的人们用它来孵化,而非食用。”
为了成功孵化并饲养鹤鸵雏鸟,人们需要知道鸟巢在哪里以及它们的产卵时间,并在孵化前将它们从鸟巢中取出。根据Douglass的说法,早在更新世晚期,人类就开始有目的地收集这些鸟蛋。本次的研究表明,人们收集鸟蛋不仅仅是为了食用。
科界原创
编译:灯丝 审稿:西莫 责编:陈之涵
期刊来源:《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期刊编号:0027-8424
原文链接:https://phys.org/news/2021-09-late-pleistocene-humans-hatched-cassowary.html
版权声明:本文由科界平台原创编译,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转载请注明来源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