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河生物群及Caudipteryx复原图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山东省天宇自然博物馆的研究人员从一只1.25亿年前的恐龙身上分离出了保存完好的软骨细胞,该软骨细胞中含有恐龙有机分子和核染色质残余。当地时间9月24日,这项研究发表在《通讯生物学》杂志上。
这种恐龙被称为Caudipteryx,是一种尾羽较长、体型与孔雀相当的杂食动物。在白垩世早期,它们漫步在辽宁省热河生物群浅水湖岸。论文的合著者、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副教授Li Zhiheng说:“多年来积累的地质数据表明,热河生物群的化石保存是非常出色的。因为细火山灰将尸体掩埋,并将它们完好保存至细胞水平。”
科学家们从这个标本的右股骨中提取了一块远端关节软骨,将其脱钙,并利用不同的显微方法和化学手段对其进行分析。他们发现,动物死亡后,所有的细胞都通过硅化作用矿化了。这些细胞得以完好保存,很可能得益于这种硅化作用。
本次研究主要发现了两种类型的细胞:在石化过程中保持健康的细胞;以及在死亡过程中变得多孔并石化的不太健康的细胞。论文的通讯作者、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副教授Alida Bailleul说:“这些细胞甚至有可能在动物死亡前就已经死亡了。”
细胞死亡是所有动物生命中自然发生的过程。但在古生物学中,能够将一个石化细胞锁定在细胞周期中的某个特定阶段是很罕见的。这是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科学家们的目标之一:改善化石中的细胞成像。不仅如此,研究小组还分离了一些细胞并对其进行了苏木精染色。染色后,恐龙细胞显示出了紫色的细胞核,并伴随着一些深紫色的丝状物。这意味着这个1.25亿年前的恐龙细胞具有保存完好的细胞核,它保留了一些原始的生物分子和染色质。
地球上所有生物细胞内的染色质都是由紧密排列的DNA分子组成的。因此,这项研究的结果提供了初步的数据,表明恐龙原始的DNA可能被保留了下来。为了更准确地验证,该团队需要做更多的工作,并使用比细胞染色更精密的化学方法。
研究小组认为,他们需要做更多的分析,甚至开发新方法来揭示生物分子保存在恐龙细胞中的过程,因为还没有人成功地对恐龙的DNA进行测序。到目前为止,DNA测序只对年轻的化石起作用(100万年左右)。此前,人们认为恐龙的年代太过久远,无法保留任何DNA。本次研究收集的化学数据终于证明,情况并非如此。
科界原创
编译:灯丝 审稿:西莫责编:陈之涵
期刊来源:《通讯生物学》
期刊编号:2399-3642
原文链接:https://phys.org/news/2021-09-molecule-remnants-nuclei-ancient-dinosaur.html
版权声明:本文由科界平台原创编译,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转载请注明来源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