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动能转换的新要求
今年以来,从“十四五”规划到中央财经委第十次会议,我国频繁传递出加快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政策信号。
我国的经济目标是以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为转移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经济政策在效率与公平之间寻求着平衡。而共同富裕,则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目标。
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从“让一部人先富起来”到“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更加注重公平”,也是经济政策根本逻辑的转变。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各领域的政策措施都将在这个逻辑框架下展开,中长期产业投资逻辑将得到重塑。
首先,“共同富裕”的实现,意味着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正确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而做大“蛋糕”的核心,就在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现在,我国经济已经从高增长阶段进入“新常态”阶段。
2011 年之后,中国经济增速就开始逐步回落,各类经济结构指标都显示,我国经济已经进入结构转型的阶段:人口刘易斯拐点出现,工业部门增加值在 GDP 中的占比回落,工业就业人数占比也趋于下降,工业品消费占比逐渐走低,而服务消费占比走高。
围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将是未来长期发展的方向,这对实体产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新要求。
一方面,要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高端化、 绿色化、智能化来塑造我国产业竞争新优势。另一方面,要注重发展共享、规范市场秩序,教育、医疗、住房等产业将持续进行均等化改革,针对平台型企业垄断、消费中部分高毛利环节等领域的严监管也将继续强化。
近几年,我新旧动能转换提速,新产业、新业态也在加速发展。战略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均远高于工业整体,且仍在继续上升,实物商品网上零售增速也远高于社消零售总额增速。
新经济成长速度之快,令人惊艳。透析背后的原因,政策的支持鼓励当然必不可少,其中的融资方式的转变也同样重要。
工业化时代,我国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迅速发展,靠的是充沛而廉价的劳动力,以及银行信贷融资。
到了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成为重点,其核心则是人力资本,而激发人力资本的关键是股权融资,因为融资方式决定了微观激励机制。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奥利弗·威廉姆森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中,股权和债务不能仅被看作是不同的融资工具,而应被视为不同的公司治理结构。
资本结构关系到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情况,决定了各个利益主体所收到的约束与激励强度,对于经典的“委托—代理”关系问题也能发挥作用。
而产业投资基金,兼具“聚焦新经济”、“政策扶持”、“股权融资”的三重属性,已成为我国新兴产业的加速器。
股权撬动投资,去杠杆补短板
作为产融结合和股权投资的新兴模式,产业投资基金在过去几年已迅速发展成为我国金融体系、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支撑力量。
产业投资基金又称产业基金,是一种对未上市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和提供经营管理服务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制度。
按设立发起人的不同,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政府背景型产业基金、机构背景型产业基金、产业背景型产业基金。
政府背景型产业基金,主要出资人包括各级财政资金、政策性银行、各大型国企民企、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等。政府背景型产业基金规模大,一般也会限定投资范围,比如资金的一定比例要投入到地方政府所在地区的企业中。
机构背景型产业基金,则是通过常规渠道进行募资。发起这类基金的机构或拥有较强整体实力,或在某领域拥有较强的专业人员储备和丰富投资经验,通过构建自身品牌及专业素养,吸引资本入驻。
而产业背景型产业投资基金的发起人,通常为某一领域的大型公司。这一类型基金是为企业服务的,他们更多关注自身在产业链上的战略布局以及被投企业长期的成长性,在投资期限长短、投资阶段、投资收益率上有较大的随机性与容忍度。
其中,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的规模最为庞大。
截至2021年7月末,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规模已近10.5万亿元,而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的资金到位规模是4.12万亿元,占全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比重为39.24%。
另据《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行业发展报告》(2020)数据,在协会已备案的母基金中,国有控股母基金管理人的管理规模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在资金集聚方面的优势则更为明显,数量占比约25%的国有控股管理人管理着约48%的母基金。
从这两个数据来看,可以说,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已占据了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的半壁江山,而政府产业引导基金也的确在我国产业转型发展中,发挥着关键的主导作用。
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目的之一在于撬动社会资本,实现放大效应。
引导与放大效应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在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层面上直接引入社会资本,二是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在作为LP进行投资时,可以进一步放大基金规模,引入社会资本。
产业投资基金采用股权投资,比以往的债务投资多了乘数效应,在撬动投资、提高增长潜力的同时,并不增加债务风险,也没有新增债务融资需求,不会导致利率上升,让增长变得更可持续。
根据投中信息的监管数据显示,目前80%的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实际放大倍数大于4倍,可以说明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的确发挥了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带动了社会资本。
此外,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基金投向主要是战略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等新产业,这些行业规模增速普遍较快,增加值和利润率较高,但体量偏小。
而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将会激励更多的产业投资基金投向新兴产业,最终会带来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从而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助力上市公司基业长青
9月9日晚,周黑鸭发布公告称,与天图投资订立合伙协议,将于长沙成立规模达人民币30亿元的合伙企业。未来将重点投资与集团主营业务产生协同效应及增量产出的优质赛道、布局新零售及新消费等高速增长的行业,以打造集团的第二增长曲线。
不止是周黑鸭,9月14日,光云科技、当虹科技以及泰坦科技均发布公告称,拟参与设立产业基金。
在今年8月,安博通、联测科技、阳光诺和、惠泰医疗、金山办公、复旦微电也先后公告称,参与设立或对外投资产业基金。
据《科创板日报》统计,截至9月16日,已有超过35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发布过参与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或对外投资产业基金的相关公告。
这表明,现在设立或参与投资产业基金,正成为越来越多科创板上市公司在做好主营业务之余,拓宽投资渠道、拓展公司产业布局的新选择。
新常态下,整体经济增速换挡,行业生命周期进入了洗牌期和成熟期,传统行业发展动能不足。如果企业一直停留在原有的主业上,将不可避免地走向增速放缓的成熟期乃至衰退阶段,产业整合和产业升级将成为长时间的主旋律。
产业投资布局打破传统线性的成长思维,带给企业新发展思路,从本质来看,产业投资布局是企业实施发展战略的一种手段和工具。
企业仅仅依靠内生性增长一条腿走路,首先是能力不够:上市公司对于主业以外的产业链配套领域往往不熟悉、不专业,存在认知和能力的短板。在缺乏积累的新领域,也很难突破技术和客户资质的壁垒。
而另一方面,仅靠内生增长的速度也不够快,尤其在一些技术壁垒极高的科技领域,典型行业如芯片和原研药领域。
纵观全球著名企业的发展历程,大企业的发展壮大几乎纷纷采取了“内生+外延”并行的战略,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促进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并最终实现了企业的基业长青。
前几年在A股并购最火的时候,“上市公司+PE”模式被视为完美解决“募投管退”的完整闭环创新模式:
上市公司与PE投资机构合作设立基金,通过收购外部资产,培育成熟后,通过上市公司退出,投资机构实现一级市场投资收益,上市公司获得优质资产,而受估值溢价推动,还能刺激公司的股价上涨,从而实现上市公司和投资机构的资源优势互补和利益共赢。
“上市公司+PE”模式的投资收益,来源是信用周期上行期间一二级市场的估值差,本质是零和博弈,而随着国内IPO由核准制转向注册制,我国二级市场估值溢价逐渐消失,上市公司的“壳价值”也渐渐消减。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想要进一步实现发展,在原有主业上做大做强或突破原有业务实现转型升级,是仅有的两个选项。而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进行产业布局和整合资源,是上市公司做大做强、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
伴随着国内信用周期下行,传统“上市公司+PE”杠杆套利模式失去了套利基础,已经难以持续,上市公司产业投资将逐渐回归商业本质。
完善产业投资基金的引导功能
过去四五年是我国产业投资基金的跨越式发展阶段,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募集目标就从年度千亿元飙升至年度三四万亿元,产业投资基金在国内市场的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尽管发展迅速,但是由于发展时间相对较短、经验相对不足、监管相对滞后等原因,我国产业投资基金仍存在风控不足、变相融资、功能异化等问题。
在国外,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至1854年——美国动产信贷公司通过私募股权投资方式投资美国铁路项目。
1958年,美国颁布《中小企业投资法》,鼓励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为成长型中小企业提供长期资本,美国产业投资基金行业进入法制化时代。
时至今日,美国仍是全球产业投资基金的领头羊。根据PEI发布的《全球私募股权基金募资报告》,2018年北美地区私募股权基金募资占全球的比重为38%,欧洲为18%,亚太地区募资占比为16%。
相比起来,我国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时间较短。最早的产业投资机构——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可追溯至1986年,成立的最初目的是为了配合“火炬计划”的实施。
上世纪末,中央政府强化了对技术创新和技术产业化的关注,市场化的产业投资基金开始发展起来,深创投、中科招商等知名产业投资基金纷纷成立。
在2014年之前,我国产业投资基金以市场化机构为主,每年募集规模较为有限。
2014年6月,国务院发布《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提出设立国家产业投资基金,之后国内产业投资基金便迎来了爆发式增长阶段,其中政府主导型基金是最主要的模式。
我国的产业投资基金与 PPP、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国企投资、银行贷款等相关联,可大大拓宽地方政府项目或平台融资的渠道及规模,因此地方政府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的积极性很高。
由于产业引导基金的政府出资可纳入政府预算,这成为吸引社会资本的一个硬担保或一种“缓冲垫”,也是地方能够变相融资的一个“法宝”。
目前我国产业投资基金存在政府主导性强、民营资本参与较少、政策引导功能较弱、项目融资属性较强等问题,在基金运作、制度安排及潜在金融风险防范等领域仍面临诸多挑战。
例如,国内较多的产业投资基金的设立、运作、投资和管理,主要服务于地方基础设施、园区建设、大型工程或者部分企业的项目融资需求。一定程度上,产业投资基金已经成为地方政府或平台公司的重要融资方式,而其产业投资和结构优化功能则有所弱化。
从政府内部看,政府主导型产业投资基金的管理权分散在财政部门和各行业主管部门。这不仅使产业投资基金处于多头交叉管理的境遇,也降低了政府部门对基金的管理效率。
政府不仅是产业投资基金的资金提供者,更重要的是在促进相关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集群和集聚等方面发挥引导作用。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如何通过资本力量推行落实国家产业政策与战略布局是各地政府所思之处。
市场化原则是产业投资基金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未来,也需要进一步发挥市场在产业投资基金发展中的决定性和主导性作用。
上下滑动查看参考资料:
郑联盛,夏诗园,葛佳俐.我国产业投资基金的特征、问题与对策[J].经济纵横,2020(01):84-95.
《科创板日报》:科创板公司热衷参与设立产业基金 上交所问询重点关注这些方面https://www.chinastarmarket.cn/detail/836383
《金融时报》:加快完善产业投资基金的引导功能https://www.financialnews.com.cn/ll/ft/201909/t20190923_168325.html
海通证券:《产业投资基金:新兴产业的加速器!——“新经济”研究系列之二》
基业常青研究院:【上市公司产业投资专题报告二】跨越“非连续性”,产业投资布局助力上市公司基业长青
平安证券:【平安策略专题】未来五年的产业投资机遇路在何方?————展望“十四五”区域经济发展及产业变迁
平安证券:共同富裕系列报告(一) 总览篇:共同富裕重塑中长期产业投资逻辑
文章用图:图虫创意
本回完